【勞動節.四】外傭以外:居港菲律賓人還可在Jollibee當侍應

撰文:洪藹婷
出版:更新:

淘汰幾乎是必須承認的未來。很早以前的調查已經警告過,機械人首先取代的最有可能是餐飲業。最低工資今日起加多兩蚊至34.5元,約有15萬人可以加人工。以此待遇打工仔不一定要做所謂「厭惡性行業」的餐飲業,餐飲業人手今日起將更短缺,時薪再調高到70元也未必請到人。當KFC的機器也可以講廣東話來點餐、食堂4000呎樓面全自動化快要看不見一張工人臉孔時,我們趁著勞動節來想想明年還需要捧餐的工人嗎?
攝影:梁鵬威

菲律賓人的招牌笑容。

朋友來香港找Chona,Chona帶他們吃Jollibee,他們必定會叫炸雞和飯,Chona咬著飯說:「我們菲律賓人一定要吃飯﹗哈哈哈」Chona覺得Jollibee侍應是份好工,起碼是一份「正經」的工作,她在香港當傭工7年,心底知道傭工是一份地位比較卑賤的工作,但她算是滿意。

很可愛的另一位經理。

傭工:他們稱我「大姐」,我感到被尊重

Chona坐在Jollibee和朋友吃著炸雞,說起她在其他快餐店看見的面色:「在麥當勞和KFC工作的人總是黑面,我不懂廣東話,很多時只能靠別人表情觀察對方,當我到收銀叫餐時,看見他們黑面,我感覺很差,我會想,你是不是因為我是傭工所以看不起我?連笑容也不給我?」

菲律賓人愛露出潔白牙齒像拍牙膏廣告般地笑,也愛看別人以同樣方式笑,Jollibee的員工超過六成是菲律賓人,對於Chona這些離鄉別井工作的人來說,那是一種熟悉的笑容,也是對她工作工種的尊重,「菲律賓人會稱呼輩份高的人為「大姐」,我來這裡叫餐,員工會叫我一聲「大姐」,我感覺自己被尊重。」

應該是因為這種尊重和吃炸雞的習慣,周六日很多傭工來Jollibee找親切感,旺角Jollibee其中一個經理董從鈞(Stanley)說,菲律賓人本身就是愛說話,有次試過一張長長的枱坐滿菲律賓人,一個樓面的員工走過去收盤時,傾下傾下笑到全間店也聽到,還要自拍,這個時候如果我阻止他們,好像會變成我才是奇怪的人。」

本地人歡歡(左)和菲律賓人Elena(右)常在走廊一邊工作一邊吹水,各自說各自的語言。

菲律賓人不一定當家傭

Jollibee的創辦人以前也做低下工作,菲律賓華僑陳覺中創辦Jollibee前,曾經在佛寺工作,又在餐廳賣過炒麵,在1978年創立Jollibee後,他才開始成為富豪,八十年代麥當勞想進駐菲律賓也敗走。後來Jollibee在美國、中國、新加坡也有分店,陳覺中甚至曾身列Forbes富豪榜。

現在Jollibee在菲律賓有超過750間分店,大部分聘請學生做兼職,在當地來說是一個工作機會,不過環境轉換到香港時,一個在Jollibee的工作機會對於居港的菲律賓人來說,是一個留下來的理由。

Stanley向我介紹負責煮醬料的Nelson時說,他以前是行船的,想要安定才來做侍應。Nelson過往有25年在海上飄浮,每年有2個月時間留在菲律賓的家,然後船一開走就是10個月,他說你知道這樣過25年有多辛苦嗎?他其實和老婆在香港結婚,仔女在菲律賓讀完書,一家人想選擇一個地方安定,也就回到香港。初時他來到香港先做酒吧,但是每晚六點半做到零晨三、四點收工,累人,而且一家人沒時間相處。現在他在旺角Jollibee工作,老婆在北角Jollibee工作,兩個人可以同步上班下班、剩餘時間一起生活。

行船25年的Nelson問,你知道海上25年有多累嗎?
Jolibee的炸雞。

做樓面的Elena 65歲了,陳覺中還沒有創立Jollibee前,她已經來香港當傭工,服務過的家庭多到她已經無法數,老來她寄居在親戚家住,反正在家也沒事做,在Jollibee工作算是打發時間。她和另一個不懂英文的家庭主婦歡歡,兩個人經常在走廊一個英文一個廣東話地對答聊天。

第一次問當外傭的Chona,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侍應和傭工之間,她會如何選,那次她回答很滿意現況。後來我們再聯絡時,她已回菲律賓,「我的哥哥剛去世……離鄉工作需要很大犧牲。」她用手機傳來一個這樣的訊息。我再度問她,如果再次選擇,她會當傭工還是侍應呢?「我想我寧願留在家人身邊當個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