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一】最低工資今日加兩蚊 料3年後進入零侍應年代?

撰文:洪藹婷
出版:更新:

淘汰幾乎是必須承認的未來。很早以前的調查已經警告過,機械人首先取代的最有可能是餐飲業。最低工資今日起加多兩蚊至34.5元,約有15萬人可以加人工。以此待遇打工仔不一定要做所謂「厭惡性行業」的餐飲業,餐飲業人手今日起將更短缺,時薪再調高到70元也未必請到人。當KFC的機器也可以講廣東話來點餐、食堂4000呎樓面全自動化快要看不見一張工人臉孔時,我們趁著勞動節來想想明年還需要捧餐的工人嗎?
攝影:梁鵬威

麥當勞2015年中開始引入點餐機,並聲稱今年內會聘請500名員工。
熒幕、熒幕和熒幕。

【勞動節.二】食堂推樓面無人駕駛 廚房自動化 6月開張

【勞動節.三】旺角Jollibee:我們想改變 我們不想成為機械人

【勞動節.四】外傭以外:居港菲律賓人還可在Jollibee當侍應

從一部排隊機開始摸石頭

英國牛津大學曾經製作了一個計算程式,只要輸入工種及職業,便能計算該工種被電腦取代的機會率。結果侍應失飯碗的機會是九成,會計、保險同樣是九成機會。

大約在5年前,最低工資推出一年後,元氣壽司在門口放置第一部排隊機時,整個飲食業界也被震驚了,它像一個人站在門口,抄你牌紀錄你的電話號碼然後吐出一個號碼叫你等等。全個飲食業界當時一窩蜂地找這樣一部機器來代替人站在門口。很多人走來問李浩賢,「你有沒有排隊機?」

李浩賢研究飲食業的科技網絡(業務不限於飲食業),例如做到會的網頁設計,後來開始做飲食業的手機程式。他先為板長壽司做了排隊機,順道向板長推銷平板點餐機,每張枱放一部點餐機給客人自助落單。「板長員工長期超出負荷,3個人做6個人的工作,他們也不想,真的請不到人。」李浩賢這樣說的意思是點餐機可以減輕這3個員工的工作量,而站在老闆角度,請不到人,便必須摸索一種新的營運模式。一部點餐機當時賣逾千元,樓面若勉強可以應付,便沒有必要再花一萬元以上請人了。於是板長在2至3星期內要求李浩賢趕貨,全線店也轉用平板點餐機。

是搶飯碗還是救工人?

另一個比較誇張的例子是牛角日本燒肉專門店,樓面人手由16人減至9人,樓面那些重覆走來走去落單改單的過程,被點餐機減省後,剩下來的9個人分工處理樓面傳菜和埋單工作。

「你是來爭我飯碗嗎?」有些人會這樣想像李浩賢這種研究排隊機點餐機的人的角色,例如有些樓面主管說,「我鄉下大把姐妹,可以申請他們下來幫忙,電腦化會搞到他們冇嘢做。」李浩賢的看法是,「問題始終要面對,當30元(最低工資)時,要出到50元才請到人,加到34.5元時,是要加到60元請人還是加到70元也沒有人做,這才是問題。」李浩賢說。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指,15年前全港食肆約1萬間、飲食從業員20萬人,15年後全港食肆增加了4000間,從業員反而少了1萬人。因此全行都在摸索另一種可行的營運模式、一種在人手不足、成本上漲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服務的營運模式。

麥當勞指,會在更多餐廳安裝自動點餐機。
+3

樓面自動化外,廚房裡客人所看不見的也在自動化,比如有些瀘麵機器可以和工人一齊瀘麵,那工人可以瀘少幾下,炒爐的鍋和鏟調校好位置後也可以自動翻炒,這些也是現有餐廳正在使用的。楊位醒透露,有些中式酒樓的蝦餃叉燒包也是用機器製,「每隻蝦餃照樣可以包到9個摺位。」又或者很多酒樓把切菜、切排骨、調味等重覆性的動作,交給中央廚房處理,切好調好味再分別運送到各酒樓。物流運送連同機器計的成本,比起全人手製下降最少兩成。楊位醒說,餐飲業的未來注定機械化,現在只是「人的心態接受不到」,總覺得那粒蝦餃不是人手包出來的就不夠好吃,但事實上我們口裡在吃的蝦蛟大部分已經不是人手包。

李浩賢在元氣壽司的排隊機後,為板長壽司設計了平板點餐機。
平板點餐機的柯打會在侍應的智能手錶上顯示。

料3年後餐廳無人駕駛

旺角一間茶餐廳現有一個黃色機械人送餐,KFC上月新增了一部點餐機可以聲控對答,PIZZA HUT、意粉屋等等店舖正在使用的排隊機現在有過千部,牛角、板長等店的點餐機有百多部。李浩賢預料明年的排隊機和點餐機也會增加大約六成,做這些機械的公司愈來愈多,競爭大了。

而不用等到明年,6月便有一間連鎖店實驗開一間樓面全自動的餐廳。李浩賢未來研究的方向是如何令廚房也可以全自動。距離一間全無人駕駛的餐廳,他認為只有3年之遠。我說這個未來太近,他說了一個爆發性增長的故事:一個智者拿一個64格棋盤,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到了第四格就是16粒。餐飲機械已經存在,當它普及跳到下一格時就是以倍數增長。

他所看見的餐廳未來愈來愈少人的臉孔,但那並不完全是被機械取代,「未來人的生活愈來愈舒適,每個人都想成為被服務的對象,而不是服務別人,前線服務的人手只會隨著生活質素上升再消減。」

KFC上月推出一部聲控點餐機,聲稱全球第一部人工智能的機器,它每晚8點可以停機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