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人語】昔日街童發起義務補習 相信基層贏在起跑線上
油麻地及旺角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達44,045人,是全港平均數字的約7倍。眺望這些密密麻麻的舊唐樓,每扇窗戶都擠滿一張張臉孔;城內數十百萬貧窮人口,人人也是這樣住怎可介意。
梁啟業(阿O)的童年,就是住在旺角一個唐樓單位的後座。那時他隨母親拾荒經常在街頭露宿,小三因營養不良被安排入住兒童之家,初中時因全身總是髒髒的而沒有朋友,兩次會考失敗後從事派傳單工作。在缺乏中成長,看似坎坷,但他憑小時候在街頭、在貧窮中學懂的「想盡一切辦法生存」,長大後開辦求職網站及創辦基層義補組織等。
即將組織家庭的他,亦打算讓小朋友在其旺角唐樓舊居成長,「希望小朋友的人生是加數,起點愈低,將來可進步的空間愈大。我相信基層贏在起跑線上。」最少,贏了在堅韌上。
攝影:潘思穎
阿O戴着眼鏡、外表斯文帶點書卷氣,不時托托眼鏡,指甲剪得貼肉、沒有藏污。有誰能想像,他在小三之前曾營養不良,初中時因總是全身髒髒的而沒有朋友。
僭建「增生」的童年
35年前,阿O出生在一個新移民家庭,父親年近60是工廠工人,母親患精神病經常在街遊蕩和拾荒,有一個年長一歲的哥哥,一家四口同住在上海街一個唐樓單位後座。因地方淺窄,又剛好在頂層,業主連樓梯上的閣樓位置也不放過,以木板圍封「僭建」出一房間,高度只夠一名成人彎腰進入,那就是阿O睡覺的地方。「僭建」本來就是「走法律罅」的存在,在此「增生」的環境下成長,也許就是阿O後來「用盡一切方法生存」成長的開端。
不愉快的中學歲月 會考失敗兩次
小三那年,他和哥哥因被社工發現營養不良,雙雙被送進調景嶺的兒童之家居住,至中學才回家,及入讀旺角的中學。回家時他只是一個初中生,還是一個甚麼都不懂的年紀,家裡沒有洗衣機、又不像在兒童之家時有職員替他洗衣服,他又變回髒兮兮的少年。因此,他在中學極少朋友,現在回望應該是過得不太愉快,「那時我逞強,沒朋友就做獨行俠。」
此外,不知與曾營養不良有沒有關係,他雖然思維組織清晰,但記憶力頗差,很多事情的細節都記不住,考了兩次會考仍不能升讀中六。「自問不是讀書材料,就早些出來工作。」
善用互聯網 創業不設限
中五學歷求職選擇有限,阿O就想出登報紙廣告自薦,歡迎任何委託。慢慢有中小型公司找他派傳單,要求他同時在全港多區派發傳單;分身乏術的他,再想出經營短期工作中介網站,一來為自己招人,二來也開放予其他人刊登廣告收取中介費。
那年代互聯網才剛興起,阿O沒有接受過正規電腦課程,只靠自己看書及看電腦網站,就撰寫了一個短期工作中介網站。這盤生意愈搞愈認真,阿O在網站註冊正式域名,又想到網站命名的第一個字筆劃要夠少,才能在Yahoo搜尋引擎中名列前茅。他那個求職中介網站當年知名度頗高,有誰能想像,只是由一個廿歲出頭少年彎住身子、窩在唐樓閣樓的床上管理。
自己照顧自己的缺憾美
媽媽經常執垃圾回家,阿O家裡總是骯髒凌亂不堪,父親又忙於工作。阿O年幼時已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他記性不好,但記得這一幕:「我讀幼稚園高班時,哥哥讀小一。那天我發燒,媽媽帶我到廣華醫院看醫生,排隊拿籌輪候,但不知怎地錯過了叫籌,媽媽又去了接哥放學。我自己一個人呆在醫院裡不知如何是好,就自行由油麻地廣華醫院步行回旺角上海街寓所。這對於一個幼稚園生來說,頗遠了。」
很長一段時間他在街上成長。當年阿O不時跟媽媽在街上拾荒遊盪至夜深,在上海街和弼街交界、即母親擺放紙皮的空地上睡覺過夜。幸運地,他說在街上認識的都是「好人」,有途人給予他各種食物飲品,又遇到社工安排他們做身體檢查及入住兒童之家。
身同感受貧孩需要 成為兒童之家家長創辦基層義補
阿O習慣了觀察,看別人眼色、揣摩他人的心理。「可能受媽媽影響,她很膽小,總是在謹慎觀察後才會行動。」以此為契機,他對心理學開始產生興趣,希望追溯原生家庭對小朋友心理的影響,「為了更了解自己,也為了了解和我有相似成長背景的兒童。」
07年他把求職網站關閉,在某兒童之家擔起「家長」工作,「兒童之家分為中學及小學兩邊,每邊約十個小朋友或青少年。每天早上先煮早餐,再叫他們起床梳洗上學,我到現在仍覺得這是全世界最困難的工作,哈哈。還有待他們放學後督促他們做功課,及確保他們準時上床睡覺。」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是最基本,當然少不免和少年們聊天談心,充當他們煩惱的聆聽者。
兒童之家的工作雖有意義,但困身。數年後阿O驚覺自己的社交圈子變得狹窄,決定辭職,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幫助貧孩。基層出身的他,決定用自己的人脈幫助基層孩子。「我很想幫助一些,相信世界仍能改變的人,因為我也是如此走過來。這年代的香港人衣食住食等基本物質問題應不大,那就要在教育上幫他們一把。」
2012年3月,他只是在個人Facebook帳戶中發表了一個介紹以上理念的帖子,馬上獲得一呼百應,不少朋友表示能借出地方、又有人願意擔任補習老師,這就是基層義補組織「一團火」的源起。5年過去,服務地區由當初只有油麻地、大窩口、深水埗3區,發展成遍佈全港20多個地點,但實際接觸過的小朋友只有約500人。「我們想確保小朋友是自己也有心求學的,而且盡量與每個兒童長大後也保持聯絡,長期跟進。」當年他離開兒童之家後,對與「家長」沒有再聯絡感耿耿於懷;作為過來人的他,了解這些孩子的需要。
「我相信基層贏在起跑線上」
數年前,他和兄長因受不住舊居堆滿垃圾,半暪半哄帶母親遷離舊居。這幾年他即將結婚,將擁有業權的唐樓舊居重新裝修後入住。阿O說,如果將來有小朋友,也希望自己的小朋友在童年那個物質條件較貧乏、接觸到較多人的環境中成長,因此選擇搬回旺角舊居。「如果細細個就因為父蔭活得很富裕,成年後要靠自己維持相同或更好的物質水平,壓力更大。起點愈低,日後可改善的空間更大。我相信基層贏在起跑線上。」
阿O是一個實幹型的人,開設求職中介網站、創辦基層義補組織,都是說做就做,擅於處理行政和組織工作。然而,長年堅持做義工服侍別人的他,被問道是否喜歡「與人相處」,卻說「只是喜歡聆聽、揣摩別人的想法;好像能看穿別人,很厲害」。也許他的感情都藏在肚子裡,不易說出口;在想盡一切辦法生存的過程中,還是先把事辦妥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