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經濟創新記】紙箱與老人「重頭來過」
繁忙的街道上,不難發現拾荒老人推着沉重的手推車,滿車紙皮,舉步為艱,走上一個個的斜坡,這是繁華的香港嗎?伸手進入垃圾桶、翻開回收箱,尋覓紙品和鋁罐,小心翼翼地在紙皮摻點水,試圖從回收商手上爭取一毛半角。長時間的拾荒,換來極低的回收價,生活依然苦困。廢棄物除了再造,為長者賺取微薄的收入,還有其他價值嗎?
社區企業「拾易紙長」以創新的想法,介入回收生態圈,期望改善目前的狀況。
拾易紙長由四個年輕人成立,在石塘咀營運,以較高價錢向拾荒者徵收紙箱,再轉賣給店鋪使用,他們希望能如其名字一樣——令拾荒長者的生活更容易。回收商按重量和材質付款;而拾易紙長則按數量計算金額。
按照紙箱的新舊,每個紙箱以1至3元的價錢,向長者購買紙皮箱,再進行清潔、整理,然後賣給店鋪,如海味店、藥材店及迷你倉,作存貨及寄貨之用。此舉既增加長者的收入,又延續紙箱的生命。
為了方便店家使用,拾易紙長徵收的紙箱有所規範,紙箱濕了不能用,亦不可與一般尺寸規範相差多於兩吋。他們以收穫較多的長者為例,如果一日撿拾100至200個紙箱,最後拾易紙長可以購入的紙箱約有10個。阿凱表示,「回收商收購紙皮的價值較低,每公斤約4角到5角。若果回收商懶得計算不同物料,就會統一以較低價錢購入。」假設拾荒者以10個紙箱賣得價錢20元,即相當於約50公斤廢棄物。
雖然企業仍在發展階段,但石塘咀的拾荒生態已悄悄產生變化,發展出他們稱之為「蛇頭系統」。六至七位拾荒者和清潔工人自發組成團隊,在存放紙箱的地方,例如唐樓、後樓梯,集合紙箱,由「蛇頭」聯絡拾易紙長交收紙貨,不必即日低價售予回收商。阿凱指,拾荒者的關係各有不同,有的情同姊妹,有的互不相識,他們需要建立關係,取得信任。
走在石塘咀街頭,看見不少紙皮堡壘,都是長期拾荒者的據點。林婆婆則是一名散戶,因膝患困擾,她經常坐在動物診所門外,診所職員亦不時把廢棄紙箱留給她。縱使如此,林婆婆的撿拾量不多,有時更會被回收商拒絕,「佢話唔要啊,要我走。」她看看手推車上的收穫,估計只能從回收商手上得到幾角至一元。像林婆婆這樣的拾荒者,似乎難以受益。阿凱表示,除了改善拾荒者的收入外,他們希望日後可以令拾荒者、社工及社區組織產生連繫,甚至組織義工隊,使拾荒者融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