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系列】Cafe變「社區中心」 獨居女子從咖啡尋回鄰里關係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編按:「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往咖啡館的路上。」生於19世紀中的奧地利詩人Peter Altenberg去的,是維也納的Cafe Central。這間咖啡館在西歐思想史上赫赫有名,連佛洛伊德和希特拉都是常客。
自19世紀中期開始,咖啡館在歐洲知識界中的角色有如思想溫床。不少知識分子聚集於此,激辯個人以至社會的重要議題。當時商人發現咖啡龐大的商業市場,大肆種植並出口,是為第一波咖啡浪潮;及至上世紀末,咖啡不只是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咖啡店是消閒好去處,社會學家稱之為家庭與職場以外的「第三空間」。來自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大肆擴張,正是第二波咖啡浪潮的里程碑。直至近年,消費者對咖啡的要求愈來愈高,著重咖啡豆的出產地、烘焙和沖咖啡的方法,飲咖啡可被視為一種「藝術」。售賣精品咖啡及以鑽研這種「藝術」的獨立、小型咖啡店,在一些城市逐漸萌芽。
北角的Brew Note Coffee Roaster,是小社區內街坊的聚腳點。客人來想要舒一口氣;老闆忙沖咖啡時,也忙觀察人。系列一連兩集,由咖啡店本身,到店內的人,看兩者產生的化學作用。(此為系列之下集)
攝影:林綺琪

Eugenia(右)說她在Brew Note咖啡店內,最喜歡坐吧枱,因為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

職業是自由人、加上獨居十年,Eugenia也說:「一個人真係幾悶。」她喜歡咖啡,家裡設備齊全,還是每天走到樓下的咖啡店。當城市的鄰里關係淡薄,咖啡店卻成為她的「客廳」和「社區中心」,在那裡結識的街坊,有些定期成為了她家飯廳的座上客,也有人在她半夜遇上飛曱甴時,救了她一命。

在咖啡店  與人分享飲品和話題

「有人飲咖啡係為咗提神、心癮起,但我覺得咖啡係要同人分享。」她幾乎每天都會到住所附近的Brew Note ,區內寥寥可數的那家咖啡店,或閒坐聊天、或辦公、或看書。

「咖啡唔係自己『柄』埋一邊飲嘅嘢。」她說自己不算很健談的人,只是不介意做打開話題的那一個。藉着咖啡,她才得以收獲到那些可以一直延續的關係。

要嚐到一杯手沖咖啡的最佳味道,一般在30分鐘內把它喝完。但在一杯咖啡過後,Eugenia建立了的,往往是可以延續數年、甚至更長的關係。

訪問過後,Eugenia(中)立即與坐在吧枱、同是北角街坊的兩名熟客聊起來,三人說起台灣的特產說得起勁,說着說着,又發現大家都即將會到台灣旅行。
Eugenia當日坐在吧枱前,即席作人像速寫,畫下老闆Vincent沖咖啡的樣子。

一看到Brew Note這名字,Eugenia已猜到老闆必然是爵士樂同好者。她笑說,現時一推開門走進店內,聽到老闆Vincent播的爵士樂,已猜到他當日的心情如何。她每日也會抽空來喝一杯,最喜歡坐在吧枱前與其他客人搭訕。試過邀約老闆一同去看爵士樂音樂會,對方多帶一個朋友來,其後3人便成為了好朋友。

為不相識的街坊包伙食  「一個人生活好悶」

來光顧的大多是街坊,Eugenia注重健康,在咖啡店內閒坐時,有次聽到好幾個不相識的街坊說起經常以杯麵當正餐,她竟自發包辦大家伙食,隨即交換Facebook,現時大家間中會到她家作客,有時則是在Brew Note收舖後,在店內舉行健康大食會。Eugenia甚至間中會將一瓶酒暫存在Brew Note雪櫃內,「呢度個雪櫃凍啲嘛!」Vincent聽罷也是哭笑不得。

「件事係相對嘅,唔係我負責煮就我付出多啲。因為一個人真係好悶,如果佢哋唔介意,我係好歡迎佢哋來。」

午夜求救  在cafe認識的街坊現身打死飛曱甴

父母退休後移居澳門,弟弟也結了婚,Eugenia十年前開始獨居:「一個人住,有時真係需要鄰里幫忙吓生活上嘅瑣事。」她試過午夜用Whatsapp向街坊呼救,只因家中有飛曱甴:「仲要係3隻!而且喺灶頭,好難打嘅地方。」她說過往家中也試過有曱甴出沒,一般她都會硬着頭皮自己去打,但「飛強」是第一次見,再向記者覆述事件時,她還是禁不住頻頻說「真係好驚㗎!」

當晚她本來已飛奔到樓下,買好長及手臂的手套及曱甴藥,準備與曱甴搏鬥。最後卻是街坊趕過來,戴起手套,便徒手幫她殲滅了那3隻「飛強」。那個英勇的街坊,是她在Brew Note認識的陶藝女生。早前Eugenia歐遊三個月,對方又間中過來,幫她打理天台裝修的事。

去年八月,Eugenia發現家中有飛曱甴,午夜時份whatsapp女性友人求救,對方身形比她矮小,也害怕曱甴,不過知道Eugenia更害怕,卻還是立即來到幫她拍死了3隻曱甴,Eugenia事後寫了一張「感謝狀」給對方,又上網以文言文撰文記錄事件。(受訪者提供圖片)

透過咖啡與人產生思想上的碰撞,讓不相識的人交集,Eugenia坦言,也許因為土地問題,這種地方在香港很罕見;Vincent則認為,香港人很冷漠:「陌生人就係陌生,幫個女仔開一開門,對方都會覺得你好怪咁望住你。」走進Brew Note,卻是「個個都熟口熟面」,由於客人都是住在附近的街坊、容易約見面,現時Eugenia家不時會有人來一同吃飯,令她重拾久違了、有如學校般的社群意識。

(此為系列之下集,上集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