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辯填海】屯門去年全港空氣最差 低處未算低?未來將基建圍城
在土地大辯論「5+1」近岸填海選址裏,龍鼓灘被擬作填海重置特殊工業及全港棕土作業之用。目前屯門主要幹道與運輸系統已幾近飽和,若屯門西陲的龍鼓灘至少填海闢地220公頃,發展物流、工業,對目前人口近50萬的屯門整體又有何影響?
(此為「龍鼓灘填海有害?」系列之三)
前特首認厭惡設施多虧欠居民 今20項基建圍屯門
前特首梁振英曾公開指,特區政府長期有計劃將厭惡設施放到屯門區內,他承認對屯門居民有所虧欠。惟話音未落,同屆政府隨即展開龍鼓灘填海計劃研究。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3年展開《西部水域三個近岸填海地點的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當中列明2013至2031年間,將有20項基建工程如機場三跑、新界西擴展堆填區等將包圍屯門。當年曾有傳媒預視屯門會面臨「基建圍城」,而龍鼓灘將成重災區。
按目前《香港2030+》的規劃遠景,屯門被擬定為「西部經濟走廊」的一部份,與洪水橋、屯門、元朗南及北大嶼山,同闢作策略性運輸基建地帶。而在香港西部多個興建及規劃的基建工程中,以龍鼓灘填海、屯門40區及46區發展物流園、屯門至赤鱲角連接隧道及屯門曾咀骨灰龕設施最接近屯門,料伴隨的交通及空氣污染問題最影響居民。
屯門空氣質素去年全港最差 未來料惡化
屯門素來被視為空氣污染的重災區。去年屯門錄得346小時空氣質素健康指數7或以上,指數越高、污染越嚴重,屯門為全港之冠。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 (Clean Air Network,CAN)於年初分析環保署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的空氣質素數據,發現香港西邊一般監測站的二氧化氮(NO2 )濃度較東邊嚴重。
政府曾就龍鼓灘展開填海技術性研究,當時預料填海後當地空氣質素會超標。《01社區專題》早前實測發現,龍鼓灘目前的空氣質素NO2濃度較環保署標準超標7倍。(詳情請看:【龍鼓灘填海】實測空氣污染超標7倍 村長:有冇理過啲人?)
污染致年增4.1萬人睇私家醫生 涉直接醫療成本千萬元
CAN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指,西邊空氣質素較差與交通有密切關係。他解釋香港西部如屯門等地區,普遍擁有比香港東部較高的交通流量及伴隨的路面廢氣排放。而新界西的密集發展,將進一步加劇該區的人口及上下班交通流量。車輛是PM2.5及NO2的其中一項主要排放源,由於NO2及PM2.5危害身體健康,龍子維指NO2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及影響肺部結構,曾有文獻指可增加哮喘病發及心臟病的風險。
CAN參考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講座教授黃子惠的研究,推算2014年空氣污染對屯門區近49萬人口的「生命價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的影響,結果發現屯門區NO2持續超標,可累計健康生命價值損失(Loss of Healthy Life Value)更可達72.8億元,當中包括每年入院人數增加200人,每年到私家醫生求診人數增加4.1萬人次,涉及直接醫療成本1,028萬元。龍子維預計龍鼓灘填海發展後,將帶來更多汽車流量,增加NO2及PM2.5等污染物排放,加劇空氣污染。
西鐵、屯門公路幾近飽和 議員:「做好血管先放人入嚟」
在土地大辯論中,龍鼓灘填海選項被視為緊扣屯門40區及46區及重置內河碼頭發展計劃。土地發展專責小組指,龍鼓灘填海可重整屯門西面沿海工業用地及作全港棕土作業之用,配合重置內河碼頭更可釋出土地建屋及毗鄰土地發展住宅的可能,料可提供最多2.2萬個單位。
西鐵載客量接近飽和、屯門公路繁忙時段塞車,已為屯門居民長年垢病的問題。翻查資料,2016年西鐵繁忙路段載客率已達99%。而按運輸署統計數字,屯門公路最繁忙路段每日平均行車量過去10年上升近三成,由2007年的100,200增至2017年的129,590。今年3月,土地供應小組討論重置內河碼頭時,曾有區議員提出交通問題「爆煲」的憂慮。屯門區議員譚駿賢指,一旦落實發展內河碼頭及青山灣,連同目前區內的發展項目,屯門人口或增加10萬;加上,龍鼓灘填海重置全港棕土及特殊工業,料往來屯門區的重型車流量將會增加,加劇龍鼓灘路及皇珠路接連屯門公路段原先的交通擠塞問題。
民主黨新界西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政府不能只增加人口,卻不改善交通網絡。「首先你要做血管嘛,先再放啲人入嚟」,屯門區依賴屯門公路接駁市區,多年來地方人士一直爭取增設屯荃線、屯門西繞道及11號幹線等疏導區內的交通擠塞,惟至今仍未有定案。
骨灰龕明年落成 料春秋二祭塞爆龍鼓灘路
尹兆堅目前正與龍鼓灘村民爭取落實由藍地通往堆填區的隧道,以分流車輛及即將襲來的「孝子」。位於屯門曾咀的16萬個骨灰龕,料2019年下半年落成。惟目前祭祀交通只靠一條雙程來回行車線,孝子賢孫們將如同堆填區車輛,同樣經龍鼓灘路通往曾咀,「淨係16萬孝子都塞死啦」,尹兆堅指,預計屆時清明、重陽龍鼓灘一帶交通勢必惡化。
政府:填海解決逼切房屋問題 議員:「至少等30年」
尹兆堅批評,政府以龍鼓灘填海解決逼切建屋需求屬時空錯亂。他並不反對填海作為增闢土地的方法,認為在維港以外適當地方填海,過到法定程序及環境影響評估即可。然而尹兆堅質疑,政府聲稱填海為最快提供土地的方法屬轉移視線,「係搵笨」。他解釋要待龍鼓灘填海後重置工業、棕地,再拿相關用地建屋,至少要30年時間,「大佬!填海要幾耐,15年、20年呀」,「嗰邊(棕地)要郁嘞,唔啱㗎個時空!」
填海漠視未來5年急切房屋需求 倡收回高球場更快捷
尹兆堅解釋香港未來5年房屋供應最為短缺。他指2023年起房屋供應將出現滑坡潮,但政府營造填海作為最有效的土地供應選項,誤導公眾漠視「逼到埋身」的5年房屋需求,僅以填海「𠱁市民」。「唔好當香港市民係驢仔,攞填海當做紅蘿蔔吊住大家」,因此他倡議政府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四大發展商手上的農地、高爾夫球場及棕土,即時釋放土地應對房屋需求。
龍鼓灘填海發展牽一髮動全身,對村民而言是污染圍城,對屯門市民而言更是加劇全區交通負荷問題。置近10萬人口於屯門區,在交通配套問題以外,連帶地區其他配套包括醫院、康樂設施及社區設施服務等亦是潛在問題。按規劃署今年6月發表的《人口分布推算2018-2026》報告書推算,屯門區人口將突破50萬人口,由2017年的488,400人增至571,700人,政府已推算屯門人口數字,但目前卻仍未落實增設「血管」疏導交通的解決方案。
回顧有關龍鼓灘填海的報導,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