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民】廢油造皂、島上養蜂 他辭職搬到南丫島十年
在島上收集廚房廢油可以做什麼?一個35歲的年輕人楊小如想到的答案是:做一個創業項目,「化廢為寶」。幾年前,他註冊了一個品牌叫做Lammasoap,用收集來的廚房廢油造成清潔液。撰文:江雁南攝影:高仲明
十年前,因為鍾意南丫島的自然環境和享受戶外運動,楊小如選擇搬進南丫島。他中等身材,皮膚黝黑,為人特別熱情,會和每個街坊打招呼,「小時候喜歡看生物片,覺得環境保護很重要,幻想自己成為海洋生物家。」和年輕島民紛紛「離」島求職不同,他乾脆辭了島外的工作,投入到一家島上NGO,全職在島上工作。從NGO離開後,他也沒離開這個島,每天踩着單車從榕樹灣的北角村到榕樹灣大街上一家進口商店工作。
幾年前,南丫島鄉事會門口一棵榕樹被砍,楊小如不忿,他氣沖沖跑去鄉事會質問,對方說因為有工程,所以要砍樹。楊小如就寫信去漁農署、地政署、嘉道理農場投訴,直到有人過來查看,撥款將這棵樹保育起來。
2008年,8號風球黑格比席捲香港,給南丫島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大量的海洋垃圾被吹到了南丫島的沙灘上,海邊的小石塊和沙土被勁風吹到蓋滿了行人路和房屋。熱心生態保護的楊小如參與了大量清理沙灘垃圾的活動。
這件事情直接啟發他在Facebook開設島上環保組織—綠南丫小組,「關注自然、人與社區文化的共融關係」,這是楊小如的初衷。至此綠南丫小組集合愈來愈多關心環保的人士。這是一個鬆散的組織,小組成員有200多個,更像是臨時的義工,他們一起清潔沙灘、辦生態遊,剷除綠色植物的殺手—薇甘菊。楊小如在四、五年前就萌生做商業環保項目的想法,思考能不能讓綠南丫小組衍生商業項目,並帶來資金支撐組織持續發展。
滾燙的熱油中翻滾着沾上麵粉的肉丸,油漬罐頭裏浸着午餐肉,飽餐一頓後,殘餘剩油經常被倒入廚房流理台的排水口,進入下水道。這些原本用來製作美食的油脂,如果沒有經過處理,都將成為環境的殺手。南丫島並沒有回收廚房廢油的機構,大量的廢油被丟去垃圾站,也有可能排入海中。但漂浮在水面上的大片油脂會阻斷空氣流通,可能導致魚類死亡,也會污染海水。
對於廢油的處理,香港一直沒有推行強制性的要求。據環境保護署於2013至2014年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進行的顧問研究估算,本港食肆每年大概產生約16,000公噸經使用的煮食油。南丫島產生多少廢油,無從知曉,這些廚房廢油如何處理,卻別無他法。事實上,「廢置食用油」屬有價值的可回收物料。妥善回收「廢置食用油」,不但可循環再造成生物柴油、肥皂等工業產品,亦可避免不當處理「廢置食用油」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從島上餐廳收集廢油
「你會否覺得每個人或多或少親眼見到環保問題,卻無動於中?」楊小如說:「很多問題不是解決不了,是難解決。」利用廚房廢油造肥皂的概念,在歐美和台灣已經開始流行起來,和一個在南丫島開餐廳的朋友交流過後,他決定自行收集南丫島的廚房廢油造肥皂。他把這個肥皂命名為:南丫皂(Lammasoap)。
廢油造皂有很多環保的好處,保證原料天然,容易自然分解,產品中也不會增加市面上常見的化學成分,很多皮膚敏感的人試過南丫皂後都成了回頭客。
榕樹灣大街是整個南丫島商業最集中的區域,短短幾公里就有十多間餐廳。回收廚房廢油這個計劃從四、五年前開始,楊小如已經和島上的六、七家餐廳談合作,向他們回收廚房廢油。「每次回收20多公斤油,就可以做幾百塊肥皂。」楊小如開始在自己的工作室裏鼓搗起實驗來,好像中學時期的化學課。他查了很多資料,一步步跟着做。將油過濾、加水、加熱、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再經過一系列的步驟,可以做成液體皂或固體皂。
肥皂是很古老的技術,楊小如說,在製作南丫皂的時候參考了不同國家、不同品種的肥皂。「華南地區的特性是潮濕高溫,他們希望肥皂不容易溶,但是清潔力要強,而且喜歡很多泡的。」現在Lammasoap會在好幾個南丫島小店售賣,楊小如也受邀去香港的一家中學示範如何用廢油製造肥皂。
寒冬令蜜蜂無處安生
三年前,楊小如還嘗試在南丫島的天然環境裏養蜜蜂。他住在榕樹灣的北角村,那裏有一大片果樹林,是蜜蜂棲息的天然居處。讓這個對蜜蜂一竅不通的城市人心血來潮養蜂的另一個原因,是一則發生在2006年的新聞。那年,世界各地的養蜂人陸續發現大量蜜蜂離奇失蹤,這現象稱為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不只餐桌不再有蜂蜜,地球也會面臨糧食短缺危機。因為在我們吃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的作物依賴蜜蜂授粉才能存活。
「南丫島有很多適合蜜蜂的開花植物,沒有汽車,亦沒有使用農藥的大型農場,蜜蜂需要一個寧靜固定的地方生息。」高峰期楊小如擁有40、50個蜂箱,每一個蜂群是一個「蜜蜂王國」,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組成,各司其職。蜜蜂很神奇,他們總能準確地返回自己的蜂箱。如果對環境不滿意,他們也有可能集體出走。「一個養蜂的前輩對我說,經歷三年的養蜜蜂日子,你才能大約掌握養蜜蜂技術。」為了學習養蜜蜂,楊小如去新界拜見了很多前輩。「香港有許多零散的養蜂人,很多人只是興趣,但造成有規模事業的人則不多。」在香港這樣高度城市化的地方,沒有充足的自然資源,養蜂則毫無可能性。
對農業來說,最大的敵人莫過於氣候。2016年,香港遭遇59年來最冷的寒潮。最低溫度跌到3.1度,多處結冰,新界甚至下起了小冰粒。南丫島很多果樹都凍傷,多年不開花,很多蜜蜂也無處覓食。「很多蜜蜂都死了,現在只有幾箱。」樹木的恢復周期往往是幾年,蜜蜂更在劫難逃。「搬來南丫島後,我最大的轉變可能是我更愛大自然。」楊小如嘗試用蜂蜜做一些新產品,比如蜂蠟潤唇膏、蜂蠟ecowrap等產品,「這只是冰山一角,蜜蜂渾身都是寶。」楊小如說到這些就興奮。
Lammasoap的品牌剛剛起步,偶爾會有些朋友臨時幫忙,但全心投入的也只有楊小如一個。住在南丫島的十年,楊小如娶妻生女,將會迎來第二個小生命到來 。「南丫島真的是對我命運影響最大的地方,我希望能做更多回饋這片島嶼。」
上文節錄自第12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20日)《淡然自若南丫島》專題中的《用廢油創業 回饋這片島嶼》。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