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十問:點解島上沒有麥當勞、連鎖店?島上原來仲有學校?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南丫島,排在大嶼山、香港島之後的第三大島,是很多港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二戰前,因水路不通,這裏籍籍無名。1946年首次開通了南丫島和香港的航線,才讓這個神秘小島進入人們眼簾。生活在別處是不少香港人的夢想。南丫島目前的常住人口有6,000多,每天演繹着香港這個繁忙大都市之外的島上生活,成為香港人最著名的「別處」。南丫島的生活真的和想像裏的世外桃源一樣嗎?這裏又有着怎樣的人、情、味?船長、警長、郵差,島上職人和島外有何不同?一家由七兄弟姊妹經營近半世紀的海鮮酒家,上演着怎樣的「美味情緣」?雖然大多數島民離島謀生,但為何有人偏偏選擇進駐島內創業?在南丫島南面,幾十戶人住在猶如孤島的模達灣,他們過的是怎樣的隱世生活?在講述南丫島別樣的小人物故事之前,讓我們先解答有關南丫島最受關注的十個問題。撰文:江雁南攝影:高仲明

關於南丫島的十個問題

南丫島位於香港的西南面,面積13.85平方公里,距離香港仔約3.2公里。因為形似漢字「丫」,又位於南面,被稱為南丫島。

以蘆鬚城為界,鄉事上分為南北兩段。南段7個村,北段12個村。島上有四個碼頭,包括榕樹灣、索罟灣、北角村和模達灣。北面的榕樹灣地段較平坦,人口較多,南面山地較多,人口也較少。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榕樹灣人口約為5,900多人,現在已大有增幅。

南丫島何時被人認知?島民靠何維生?這裏為何充滿異域風情?島上為什麼沒有連鎖店?島上的小學竟然有15種國籍的學生,他們怎麼上課?島上鄉事委員會有哪些權利?帶着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南丫島北段鄉事委員會主席陳連偉。

二戰以前因為交通不便,南丫島一直籍籍無名,是名副其實的神秘小島。

1.南丫島是何時進入人們視野?

根據1965年出版的《今日南丫》一書記載,二戰以前因為交通不便,南丫島一直籍籍無名,是名副其實的神秘小島。

1946年9月,油蔴地小輪開設來往南丫島和香港的航線,每日兩班,這是首次有了通往島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但很快因為生意不理想而停運。直到1964年榕樹灣碼頭開幕,油蔴地小輪的航線才恢復。索罟灣碼頭的建成時間是1962年5月。政府在南丫島建築碼頭開闢航線時表示,小輪的通航是為了改善南丫居民的生活,也為將來發展做橋樑。

2.島上規劃發展經歷怎樣的變化?

隨着二戰之後香港人口增多,關於發展南丫島的討論,逐步進入公眾視野。《今日南丫》就介紹發展南丫島的優勢包括面積大、距離近,離香港本島只有不到3.2公里的距離。

在香港工業發展高速期,曾設想在南丫島開設水泥製造廠、造船廠和紗廠。1965年的《今日南丫》記載,北段除有牛皮廠之外,南丫有塑膠廠和藤織的小型工廠,也有人想做製冰廠,而南段則有夾板廠和膠絲廠。

1978年在南丫島興建火力發電廠,在南面興建石礦廠之後,南丫島的工業發展又被擱置。如今政府確定島上規劃意向,以保育自然風光、發展成為消暑勝地為主。五年前,南丫島石礦廠規劃建5,000人的小型社區,但此項目因某些原因暫停至今。

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量內地而來的難民進入南丫島,租田耕種,但1963年的旱災發生後,大量土地龜裂,加上之後開放大陸蔬菜進口,無法務農維生,島上男性便成為海員。

3.小島的水、電及電話如何接通?

上世紀六十年代南丫島鋪設海底電纜,為小島供應電力,但彼時飲用水還是靠井水和水塘。直到1978年南丫島興建火力發電廠,需要大量淡水,南丫島才通過海底水管輸送淡水資源。

南丫島已經有無線電,島上訊號都靠微波發射站,至今仍沒有接駁海底光纖,所以島上的網絡訊號較差,比市區慢近20倍,島民形容為「十足收費,龜速享受」。島上唯一一條家樂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港燈興建,路面很狹窄,消防車無法通行。島上只有北面榕樹灣有消防局,南邊索罟灣的火災則要靠水警出動。

4.島上的人口有何變化?

據考古推斷,四五千年前南丫島就已有人居住,但島上人口增多則是近代的事。南丫島原住民大多一村一姓,以姓吳、周、陳、曾居多。據陳連偉透露,姓陳的人最早踏足南丫島,以大灣村為主,並佔了北段三分之一的平地,村內人口也最多。

南丫島島民最早以耕田捕魚、自給自足維生。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量內地而來的難民進入南丫島,租田耕種,但1963年的旱災發生後,大量土地龜裂,加上之後開放大陸蔬菜進口,無法務農維生,島上男性便成為海員,往遠洋行船。

如今因為島上就業崗位不多,島上居民多外出工作。

。南丫島上沒有7-Eleven,沒有超級市場,沒有麥當勞。所有的舖仔都和五十年代的村貌相近,是前舖後居的住宅模式。

5.南丫島為什麼會成為這麼多外國人居住,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

南丫島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外籍人士。吸引外籍人士住在南丫島的原因很多,例如環境寧靜質樸,自然景色怡人,房屋面積較大,也不侷促,離中環較近。

相比愉景灣而言,這裏租金更實惠,還有本地的小學;南丫島治安也非常好。

另一種說法是,七十年代末興建發電廠時,大量外籍工程師發現這個島宜居,口耳相傳下,就有愈來愈多外國人在此定居。

6.島上為什麼沒有連鎖店?

「追求落後」,陳連偉乾淨利落的說出這四個字。南丫島上沒有7-Eleven,沒有超級市場,沒有麥當勞。所有的舖仔都和五十年代的村貌相近,是前舖後居的住宅模式。「一旦島上開連鎖店,士多、五金、雜貨舖都會沒有。」陳連偉說,長洲、坪洲就是如此,舖仔慢慢消失。

每條村可以選兩個村民代表,一個是原居民代表,一個是居民代表,他們都是島民口中的村長,再加上島上長老。

7.鄉事委員會、村長是如何被選出?他們的日常工作是什麼,又有哪些權利?

南丫島北段鄉事委員會大約在50年前成立,現在是第25屆。

每條村可以選兩個村民代表,一個是原居民代表,一個是居民代表,他們都是島民口中的村長,再加上島上長老。共計32人進入鄉事會,執委共有9人。村長可以選出鄉事會主席,無連任上限。

要想成為居民代表,只要搬進島上三年,便可以登記擁有選舉權,在島上住滿六年,就有被選舉權。之前,南丫島試過有外籍人士做村長和區議員,但是,因為語言溝通的問題逐漸退出。

南丫島北段鄉事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擔任村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我們是第一把關人。」陳連偉介紹,關於島上的發展問題要諮詢鄉事會,比如修建碼頭、建馬路、開山劈石。

鄉事會同時也擔負「證人」的工作,證明某個人是不是原居民,這關係到是否有權土葬和建丁屋。

島上要批「VV車」的車牌(因鄉村車的車牌以「VV」開頭,故有此俗稱),也會詢問鄉事會。六十年代南丫島開始有VV車,如今南丫島有70張VV車的車牌,其中十多張屬於公司。

在島上上學,到底是怎樣的經歷?

8.每年有多少人在島上建村屋?

據陳連偉披露,南丫島每年約有20宗建村屋的申請,從申請到批准差不多要十年時間,每年平均新增七、八間村屋。島上的丁屋成本還需包括買地和建築費,買地在200萬元左右,建築費大約300萬元。

9.在島上上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南丫北段公立小學(前名南丫北段公立學校)成立於1949年12月12日,是目前南丫島北段唯一的一所小學。學校現在共有學生110人,六個年級各有一個班級,每班約有20人左右。

南丫北段公立小學的建築是平房式的村校,共有五座平房和一個籃球場,因為島上外籍人士較多,非華語學生超過一半,來自多個不同的國家,包括菲律賓、西班牙、印度等地,多達15個國籍,更像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學校」。

學校課堂活動也會安排華語學生和非華語學生以pair work(夥伴活動)的形式學習。現時各級也實行雙班主任制,一位是中國籍老師,另一位為外籍老師。

南丫島南段也曾在1950年代成立蘆鬚城學校,1932年在模達灣設立模達學校,到1960年曾擴大為南段小學,但兩所學校現已關閉。

10.綠海龜鍾情南丫島?

根據《南丫島博寮港計劃》記載,歷史上,綠海龜曾於香港多個沙灘上產卵,但現在只有南丫島的深灣仍然被視為潛在的產卵地。

然而,自1997年至今,只有八隻綠海龜到深灣產卵,而近年更已不見牠們的蹤迹。

年長的南丫島村民表示,兒時會跟隨上岸產卵的海龜,拾起牠們的海龜蛋作食糧。1940年代日本佔領時期,生活十分艱苦,海龜蛋、龜肉和蛇均是當地居民的重要食物。

事實上,香港於1976年才正式禁止食用海龜蛋;1999年深灣具特殊科學價值區成立。而據估計,綠海龜蛋孵化生出的小龜的存活率僅為1:1000!由此可見,於上世紀,已經很少有小龜能存活,能夠成功長大的數目更少。

由於開發不多,南丫島至今仍擁有香港約三分之二的植物和動物物種,比如盧文氏樹蛙是香港特有的品種。

至今南丫島仍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上文節錄自第12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20日)《淡然自若南丫島》專題中的《關於南丫島的十個問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