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地起安老院】麗瑤邨反對聲中建私營老人院 院長:係良心生意
政府推算,至2026年全港安老院舍宿位3.2萬個,至少仍欠1.4萬個,才能安置約十年後龐大的高齡人口。在寸金呎土的香港何來地方興建大量院舍?房委會過去曾在全港五個屋邨,把空置零售單位改作安老服務。其中在葵涌麗瑤邨就有個13年也乏人承租的屋邨酒樓,終在2013年改建作老人院。
當年附近居民曾反對興建該院舍,認為安老院屬厭惡性行業,不欲老人到此集體居住。開業時,街坊參觀後卻又讚好,高官派代表探訪過、電視台也不時來採訪拍攝,很多人對老人院等如虐老院的印象改觀。在香港,要找地方開辦老人院困難重重,主因究竟是政府無地,還是欠適切規劃?我們看看在社區興辦的一間院舍,如何營運才得到支持。
攝影:吳鍾坤
上回提到,有區議員提議將青衣一間舊酒樓空置的上層改建安老院,卻面臨很多困難:【無地起安老院】老屋邨酒樓擬改建安老院應付高齡海嘯 困難多多
房委會近些年也曾將轄下五個屋邨的空置單位改作安老服務用途,分別在於麗瑤邨、興華(二) 邨、葵盛西邨、象山邨及華富(二)邨。其中在麗瑤邨麗瑤商場,就有間佔地兩層、逾萬平方米的的屋邨酒樓,自2005年中起經歷房署兩個月又兩個月的公開招標,空置13年也無人問津。
酒樓空置13年終獲准改建安老院
服務麗瑤邨廿多年的區議員黃耀聰指,如長青邨及葵盛西邨一樣,邨內千禧年後開始人口老化,許多長者獨居單位,消費力低亦不常往邨內購物,麗瑤商場對出的街市同樣空置多年,當年亦曾被審計署要求房署盡快活化或設法出租。「當時居民係好想有人來接手再開酒樓,唔想冇咗個地方飲茶,所以咁多年都傾唔掂,閒置咗喺度。」
該空置酒樓2008年獲房署改變用途,招標讓院舍營運商開辦老人院,最終由私營安老院老闆李輝投得。街坊當時同意在麗瑤商場另設地舖茶樓兼茶餐廳,但就邨內興建老人院甚有異議。院長蔣慧儀指:「如果係一間NGO(非牟利機構)辦老人院,反對聲音可能會冇咁大,因為社會對私營安老院印象不太好,亦覺得房署就咁將個地方租畀我哋,可能益咗商家。」
社會對老人院印象差? 人口老化須社區共同解決
蔣慧儀未擔任這院舍院長前,在荃灣海濱廣場一間安老院工作過。她記得每逢向居民提出並討論興建安老院的提議,必遭反對。「一般人覺得安老服務係厭惡性嘅business(業務),老人家就係好多病、會成日有白車、擔架床出出入入,覺得一班老人集體住喺度,會唔會爆發流感呀、疥瘡呀,好污糟又嘈。」她說公屋附近開安老院,街坊擔心的是衛生和滋擾問題,在私人屋苑附近則會被居民考慮會否拖低樓價,批評:「如果你間院舍做得唔好,會影響我條邨、我呢區形象。」
蔣慧儀理解坊間參差不齊的安老院,加上經常傳出院舍醜聞,讓人對安老院失去信心,「但社會要有共識,認同人口老化係一個問題,需要共同解決,睇到區內老人家或有此需要。」
葵青區為全港長者人口比例第二多的地區,據統計處2016年統計,有16.7%。其中麗瑤邨更是區內「老人邨」之一,據人口普查2011年的數據,該邨住了逾1,600名65歲以上長者,老年人口比例佔全邨兩成,遠高全港長者人口比例一成六。
長者爭住豪華房 院長:建高質院舍係社會責任
麗瑤該空置酒樓經過數年裝修改建後,現時變身名為「蔚耆苑」的「高度護理」安老院,讓身體中度至嚴重缺損的長者入住,包括認知障礙患者。蔣慧儀說院友很多來自葵涌區,「不止麗瑤邨的,附近華景山莊、浩景臺都有人送家中長者入住,我們想配合區內長者的需要,或其他區的長者也可住進來。」
這老人院住宿費介乎9,500至25,000元,最貴的是豪華花園式單人房,全院僅五間,長者住在獨立房間內有私人浴室、露台和電視。這類「富貴老人院」坊間不多,蔣慧儀說即使院內的多人房像其他老人院一樣,有八名長者同住,部分為領綜援的基層長者,環境和設施一樣整潔齊備。「這是社會責任來的,你提供一個怎樣的環境讓老人家安度餘生。若營辦得好,社區怎會反對?」
蔣慧儀從院舍的宿位後補名單,看到長者對長期護理的需求很大。其中輪候「豪華花園式單人房」的長者,後補名額長年填滿十多個,依然久久等不到宿位。蔣慧儀坦承院舍目標市場以中產長者為主,「我們知道有經濟能力的長者,其實很希望入住較好的院舍環境,而市面上其實不多。」
改善院舍質素爭取街坊支持
她說當初院方向反對的居民介紹新院舍為高檔次、整齊乾淨,落成後亦會讓他們進內參觀;「而事實證明院舍啟用後,街坊看過、甚至讓家中長者入住後,對覺得老人院其實並非想像中差。」
蔣慧儀說爭取居民支持,關乎一間老人院如何管理的問題,把服務流程和人手管理得好。她從事安老業20多年,認為安老院一直為人詬病,與其服務質素有關,「院舍人手怎樣配合,不能只為減省成本而要求護理員、保健員兼做其他工作,或增加人均服務比例。」法例規定每所院舍的護理員及長者比例為1:20,蔣慧儀的院舍人手比例卻高達1:6,而且員工流失率低。
她說在香港受制租金壓力,安老院往往設法開源節流,削減人手和工資令院舍質素下降。「有些院舍工作量多且工資低,全職的護理員轉去中介護理,即每天往不同院舍開工,工時彈性及以時薪計算更高,結果一個老人每天被不同的人照顧,今日張三、明日李四,該護理員對面前的老人根本不熟悉,結果就只做最基本的,定時換片、餵藥就叫完成了。」蔣慧儀認為,照顧老人是「很細微」的工夫,無法把大量照料程序壓縮至極短時間內完成,「院舍分工要好細,要看他有什麼需要,例如替他清理過期食品、取衣去洗去清潔,這些若請護理員一人兼做,照顧質素自然差了。」
建安老院須守多項法例 私營院舍:誰願花時間心神規劃
面對未來香港高齡海嘯,銀齡市場本來商機無限,但蔣慧儀說,營辦安老院其實很困難:除了要其他社福服務、學校或零售商戶爭地開辦安老院,並獲社區認同,更需要符合多項法例。
以蔚耆苑的經驗為例,成功投標後,便須根據社署的《安老院實務守則》對院舍的建築條例興建老人院,包括「消防安全及防火措施」、屋宇署制訂的《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2008》中,具完善的無障礙設施,方便長者及在緊急情況下,協助醫護員和消防員送長者往醫院搶救。蔣慧儀記得由於院舍的酒樓舊址僅得樓梯,院方當時花費數百萬,重新安裝上落由地下至第三層的升降機。
她說由零開始興建安老院十分困難,「營運者通常取易不取難。他們接手舊院舍翻新油漆,已經可以開張經營,但我們當初想自己打造一間老人院,燈飾這樣擺設、床這樣放,為長者設想他們的需要。」
據勞福局資料,若要應付香港未來安老需要,每年平均需要興建7間新的資助院舍,但現時平均每年僅兩至三間。勞福局長羅致光年初於網誌透露,興建一所安老院耗時至少八九年,當中涉及冗長的規劃過程。一所2017年開幕的安老院,由納入規劃大綱至開幕足足19年。同為香港老年學會的安老院評審成員的蔣慧儀認為,「經營安老院係一盤生意。問題係有幾多人願意花心神同時間由規劃一座院舍做起,做呢盤良心生意。」
新院舍土地從何來?
新屋邨?
房委會轄下的近20個新屋邨及公營項目,包括東涌第56區、長沙灣邨、石硤尾邨二期、觀塘安達臣道、青衣青康路及沙田水泉澳邨等,已規劃加入安老院舍。
空置校舍?
蔣慧儀認為空置校舍或是另一個院舍的土地來源。「學校本身已有班房間開,有洗手間、去水渠等設備,格局較像安老院,相信適合改建。」社署回覆記者亦指,一直有研究將空置校舍改建作福利用途的可行性。根據現行中央調配機制,當教育局確認個別空置校舍不再需要由該局分配作學校用途時,會通知規劃署及地政總署和房署等相關部門。若確認改作安老院後,將向公開投標物色院舍營運者。
要求發展商建樓兼建安老院?
其實,政府早在2003年於行政會議已通過「地價優惠計劃」,在與私人發展商賣地、換地及修訂契約時,只要發展商願意加入一些契約條款,可讓擬發展的合資格安老院舍處所獲得豁免繳付地價,在社署監管下,興建並經營私營安老院。但據社署紀錄,計劃實施至今有一個項目獲得豁免繳付地價。署方解釋因當中用地未必全然適合建老人院。
政府因而亦提出另一個興建安老院的途徑,是在地產商的發展項目的批地或賣地條款中,規定該用地的買家要負責在上址興建具基本設施的安老院舍。至今有11個市建局及私人發展商項目,例如荃灣「環宇海灣」、大圍「名城」、深水埗「喜漾」及「喜雅」、灣仔「囍滙」、西營盤「縉城峰」,以及元朗「朗屏8號」和屯門「菁雋」,當中的安老院分別已投入服務、正施工或已完工。
延伸閱讀:若不夠安老院,居家安老是否未來安老政策的出路?長者聘請外傭「融入家中」,有何爭議:
【老人與外傭.一】九旬獨居婆婆聘印傭卻不快樂:太長命有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