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香港講廣東話.三】《十年》導演歐文傑:在轉變中守護廣東話

撰文:趙曉彤
出版:更新:

先後從外地移居香港的李曉晴與莊域飛,同樣視自己為香港人,也同樣熱愛廣東話,但他們並沒有廣東話在香港的地位會變得愈來愈次等的焦慮,而這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導演歐文傑的擔憂。
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一天歐文傑來到旺角一個停車場,因不知道如何進去泊車,便請教停車場的中年保安員,他用廣東話問──他聽不明白保安員回答什麼,他再問,原來對方是聽不懂他的廣東話──對方說普通話,幸好他懂聽,才順利泊車。這是其中一件事,令他留意香港語言環境的變化:原來現在在香港從事服務業工作,已不用懂得廣東話?
攝:高仲明
(此為「喺香港講廣東話」系列之三)

那時,他正在構思電影《十年》其中一個故事「方言」的劇本,電影在2015年上映,講述十年之後,一個香港的士司機因為無法通過普通話考核而難以在香港揸的士謀生,而他的普通話水平甚至影響了他日常生活在茶餐廳喝一杯凍鴛鴦,也因廣東話與普通話的用詞不同而影響了他與兒子的溝通。

歐文傑其實是能聽能說普通話的,但他也感受到城市語言環境的轉變為他帶來的限制。畢業後,他參與港產片製作,用廣東話來寫故事得心應手,非常確定每句廣東話對白在現實生活就是這樣表達,到後來因為大勢所趨而要參與合拍劇的創作,他要寫普通話對白,但即使他不斷瀏覽內地熱門的網上論壇來嘗試「接地氣」,甚至在內地工作、生活了一段日子,他寫劇本時,仍要致電給內地朋友問:「這句對白是怎樣說的?」就因為普通話不是他的母語,即使他後來再努力接觸內地文化,他仍是對自己寫的對白沒有信心,不肯定內地人是否真是會這樣說話。那麼,對方為什麼要找他寫合拍劇劇本呢?對方大可找其他土生土長的內地編劇來寫。

一個政策 把人劃分為兩代人

一段時間,他到大專院校教書,對方讓他選擇——問他是否可以用普通話授課?他習慣了用廣東話來表達電影的專業詞彙,他想,是否不能用普通話授課就代表他沒有教寫劇本、教拍電影的能力呢?又有一段時間,他替一個小四學生補習中文,小朋友要默書,叫他把課文讀出來——他用廣東話讀,小朋友立即說:我們是普教中的,他就說:「那你背默吧。」他自覺發音不夠準確,不想教錯小朋友。「這是我的工作,但我用廣東話教中文變成不是很符合——我是說我在香港生存,不是到內地、台灣。」他是用廣東話學中文的一代人,當年學校也沒有普通話科,他自學普通話全靠經常看內地電影,他的下一屆中學同學就有普通話科了,他見證一個時代的政策如何把市民劃分成兩代人。

從前,他曾經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他在一間屋邨小學就讀,學校以廣東話作授課語言,老師教英文時,他是在英文字上用廣東話來標記讀音;後來,他升上了英文中學,最初無法參加學校的任何課外活動,因為他聽不懂校長用英文宣布什麼。他花了很長時間才勉強跨過了英語帶來的障礙。大學二年級的暑假,他到美國交流兩三個月,當時的學校沒有香港人,所有人都在說英語,他很想念廣東話,日播夜播廣東話的唱片,而那時的通訊科技並不發達,到他終於可以撥打長途電話回香港,他在異地一邊聽着說着廣東話,一邊哭。

「我的經歷裏有這種情感記憶,我很珍惜廣東話,一直很尊重這種語言,我常常很疑惑為什麼要慢慢不尊重它,因為錢的問題還是什麼?」

「我們尊重香港文化、尊重廣東話文化時,我覺得廣東話至少要跟英文和普通話平起平坐,而不是永遠放在下面。」廣東話在香港,從來都被放在一個次等位置,從前是學好英文有利工作和升學,而現在則是普通話。

從2015年到現在,時間過了兩三年,他看見我城的語言環境仍是向着「方言」預想的趨勢發展,再過七八年,他相信廣東話在香港不會消失,甚至我城的九成人口仍然懂得廣東話,所以「方言」裏除了一個外國人、一個侍應,其他人都是懂得廣東話的香港人,只是,不再重視廣東話的香港,那些好像的士司機一樣無法學會普通話的人,就注定被時代淘汰,而司機的十歲兒子——現在出世的新一代,則是非常適應社會的語言政策。

「當初我寫《十年》時,其中我有一個很想表達的感覺是,我們這個時代是注定被遺忘的時代,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就是注定在歷史的巨輪、轉變下被消失,因為對下一代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他們覺得很適應、很習慣,而(前一代人)到底有幾適應這種社會轉變呢?當然有人是好叻的,但不是好叻的那些就注定是被遺棄的一群。」

他同情那個的士司機,也了解這個角色,因為「他是我來的」,十年後,他就是的士司機的年紀,他們都是社會裏的普通人,面對日常生活的種種政策,做不到任何事,「你看見媒體上政府有事宣布而你改變不到,你只可以:嗯,原來在轉變,你很努力想做好本分——戲裏面他有學普通話,他可能真是沒有這樣的能力,做不到,等於我無論多努力學習普通話,我不會寫得好一個好好的用普通話講的劇本。」

電影裏的的士司機聽見兒子與一群同學用普通話流暢交談,兒子用普通話叫他ba ba,他感到無奈,但為了生活,他沒有停下的士,他只能繼續前進,尋找乘客。而我們的社會,也在變化裏一直前進——但這些變化真是大眾想要的社會前進的方向嗎?他負責拍電影,說故事,希望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可以帶起更多人討論:到底我城,是否有些需要我們共同守護的東西?

上文節錄自第10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3月5日)《喺香港講廣東話》。

歐文傑以外,還有他們的廣東話故事: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3月5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1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