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舊區點滴 插畫師麥東記行街行出藝術路

撰文:袁智仁
出版:更新:

近日老店相繼結業,楓林小館、容記小菜王、樂意扒房、屯門的愛群餐廳,熟悉名字離我們而去。城市變化太快,加租、迫遷,此起彼落,又可如何留住情懷呢?

麥震東(Don Mak)從事插畫工作十年多年,全職插畫師,創立「麥東記」的品牌,行內享譽盛名。最近繪畫灣仔的街景插畫,引來文青的轟動,吸引近500個的讚好及200個分享。在他的筆下,已被清拆的同德大押、消失的龍門大酒店和沒有豪宅在上的灣仔街市重現眼前。舊區,在我們心中還是有其獨特價值。

麥東記為民宿的創作的畫作中,描繪出深水埗眾生相,又加入不少社區特色。(受訪者提供)

虛實並置的繪畫

至於灣仔系列插畫的特色,是繪製時既用人手又用電腦畫。在Don眼中,手繪的好處是不用受電腦限制;但客人時常要求對畫作作出改動,而電腦繪製的部份,修改時則較方便,能節省近三倍的時間。他嘔心瀝血的創作,最多可花上一個半月。而且繪畫不只是用手,也需要用眼好好觀察--他花上大量的研究社區的肌理,找出地方的特色,並將之融入作品之中。以他為深水埗民宿「雲吞麵」繪製的作品為例,就將各式招牌加了唐樓建築上。

(更多灣仔系列插畫,可見:http://bit.ly/1SeGjT6)

入行初期,他曾在本地漫畫社工作,畫風偏向寫實。大學畢業後,他的作品風格轉向魔幻,其中的「A Glimpse of TongLau」,就將城市變作平面,以凸出人、樓和車的密集。他道︰「畢業後,想練習多點控制畫面。有一年,用墨來畫東西,用這種難控制的顏料,(為作品)創造不確定性。」

麥東記早期的作品《A Glimpse of TongLau》。(受訪者提供)

行街尋靈感 融入作品

曾參與保育的他,坦言愛好舊事物︰「喜歡1960至90年代的香港文化,如唐樓和舊招牌。」深水埗更是他的心頭好,因為該區重建還未算最嚴重,仍然保留了許多舊香港的元素。

他愛好用「腳」作研究,尋找創作靈感和搜集資料,記下城市的改變。他表示十多年前,當他仍就讀理工大學的時代,自己會「每星期一次,從深水埗行去尖沙嘴。用上近一小時,當做運動。」遊走城市,是習慣,也是喜好。無論這十年城市轉變多大,他都依然走在相同的街道--上海街和新填地街,所幸經過路段變化不大,唐樓依然「健在」。

行走在消失的城市,一切都在變化,汰舊換新;城市的更替太快,人的記憶難道只能靠相片和畫作流傳?這幾年,Don開始跟朋友一起搜集招牌,觀察舊字體,為善忘的城市盡一點力。

民宿「雲吞麵」老闆娘Pat,變成畫作一景,在深水埗的街角出現。(受訪者提供)
整整一楝唐樓和民宿,滿載麥東記對深水涉的想像。(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