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場愈開愈多 農地面對加租壓力 應辦活動還是耕種的謎思

撰文:謝慧心
出版:更新:

近年,城市農夫漸成熱潮,一些熱愛綠色生活的都市人會在新界租「格仔田」耕種,甚或租地開辦農場。然而風潮背後,卻帶來農地租金上升的問題。
在粉嶺鶴藪已有近十年歷史的有機農場「川上農莊」,最近接獲地主通知,年底約滿後要加租六倍,農場除非轉型為主力辦活動的休閒農場,否則靠農作物生產,根本難以承受高昂租金。農莊合夥人之一的杜日文認為,如此將本地農場的租金水平,推向城市化的標準,無疑是扼殺本地農業發展,情況需被關注。

「川上農莊」位於粉嶺鶴藪村,佔地共50,000呎,由五個退休人士於十年前合作開辦。合夥人之一的杜日文,對有機耕種有濃厚興趣,他說當年成立農場時,一直將農場定位為休閒與生產兼備的有機農場——香港需要有自家的農業生產,一直是他抱有的信念。

「每個地方都需要有自己的食物生產。連那麼城市化的新加坡,都把(食物)自給率目標定為8%,現在更已做到12%;深圳市更把自給率定為30%。在香港,全球最好的食物都可以運過來,我們其實為自己製造社會隱患。」杜日文說。

活動空間成為現代休閒農場賺取穩定收入的一隅。(謝慧心攝)

休閒農場的隱憂

現時,川上農莊每月可生產1,000斤蔬菜,亦有飼養淡水魚出售。除此以外,農莊的另一身份是休閒農場,平日會舉辦學校、社區活動等,介紹有機耕種、魚菜共生等理念,收費按人頭計,成為農莊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杜日文指出,近年有愈來愈多以辦活動為主的休閒式農場出現,因為「城市愈來愈多人,但郊遊的地方愈來愈少」;他亦不時收到一些退休朋友欲開農場的查詢,希望租塊農地,為退休生活點綴一些意義。

這些來自城市的農業「生力軍」,醖釀出農地的新需求,卻也令本來依靠耕地維生的農夫,面對租金上升的壓力。川上農莊近月接獲地主的加租通知,加幅高達六倍,「佢哋覺得咁樣係合理」。杜日文坦言,對方基本上沒有給他們還價的空間,相信農地加租問題,在其他地方亦有發生。據悉,地主有意將農場收回,辦充滿商機的休閒農場。

川上農莊現時每月可生產1,000斤蔬菜,實踐堅持有作物生產的農場營運理念。(謝慧心攝)

面對加租 只能逆來順受?

一個突然而來的加租問題,令五個合夥人反思他們辦農場的初衷。「現在(租金)約一萬蚊一斗,這對城市人來說是好抵,因為相比他們的屋,一萬蚊都買唔到一呎,城市人習慣了此標準。但這種租金水平,對真的做生產的農夫來說,如何承受?」杜日文說,農夫由落種到變為有現金收入,起碼需時3個月,加上天災、蟲害、菜賣不出等種種風險因素,「要農夫承受那麼大的租金壓力,是不應該的。」

農夫個性習慣逆來順受,但他認為情況去到一個臨界點「是需要say no」。雖然他們計算過,若轉型休閒農場是可以承擔新租金,但他們不想成為先例,讓真正依靠土地維生的農夫,面對同樣的城市化租金水平,「我們沒農場,心理與經濟上都負擔得起,故做了此決定。」

農場內步行道的地磚,全是當年開農場時,杜日文於沙田第一城垃圾站購下破爛地磚而來,花每塊1元買下、卻要用每塊2元來運輸。值得嗎?「起碼成件事好玩。」杜日文說。(謝慧心攝)
+1

生產農場愈見稀有

杜日文指,現時香港獲有機認證的農場約140個、真正生產的只有40個,反映本地休閒農場比例之多。「我們真的希望替農業,找到一條在香港這種社會的合理出路。農業已被遺忘三四十年,現在要重新再來,要找到好的定位。」農業有供應食物、吸納城市剩餘勞動力、「消化」城市垃圾,以及作為城市與野外的緩衝區等多重功能。「農業要有生產,我都覺得這是必要。究竟社會如何將這兩件事取回平衡,我覺得都值得探討。」杜日文說。

杜日文:「我們真的希望替農業,找到一條在香港這種社會的合理出路。農業已被遺忘三四十年,現在要重新再來,要找到好的定位。」(謝慧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