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原居牛.三】西貢十四鄉 幼牛流放記

撰文:趙曉彤
出版:更新:

如果不是耳牌編號719這頭幼牛,或許在農業式微後,西貢十四鄉的人和牛不會再走得這麼近。2016年中秋節晚上,住在泥涌舊村的Fanny To發現一隻約三個月大的幼牛腳部受傷,她立即拿出家裏平日用來替狗清洗傷口的藥水,給牛作了初步護理。翌日再看幼牛,牛的傷口仍在滲水,她不放心,就拿着一些藥物繼續跟着小牛。另一村民把幼牛的情況通知漁護署。牛在星期五晚受傷,漁護署在星期一帶走幼牛,當時,其他牛隻嚇得四散,只有幼牛被帶走。後來,幼牛的母親不時回到幼牛被帶走的地方,不斷叫喚,Fanny猜想,母牛是想與幼牛團聚吧?她也關心這頭幼牛,一直以電話、電郵與漁護署保持聯絡,查詢幼牛的健康狀況,且表示希望幼牛可在康復後送回十四鄉。這頭幼牛在絕育後掛上了719耳牌。攝:李澤彤(此為逼走原居牛系列之三)

719不是Fanny在十四鄉第一頭關心生死的黃牛。在719被帶走的前一個月,也有一頭幼牛(絕育後的耳牌編號為715)在Fanny家門前被漁護署帶走。當時,她好奇查問為何要帶走牛隻,漁護署職員說,是因為牛受傷了,要把牛帶走醫治。驟眼看,她覺得幼牛傷勢不重,好奇下,她致電漁護署查詢幼牛的情況,職員在電話告訴她,715被送到西貢郊野公園內的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內的草地,那是一個非常適合牛生活的地方,且715在裏面也有朋友。她聽了放心,也放下這件事。直至她跟進719的情況,職員後來說719在治療後會送到西貢郊野公園,可是她認為719實在太幼小,被捉走時還未戒奶,完全不懂吃草,且捉走後一直被圈養,她覺得719無法離開母親在野外獨立生活。到底719會被放到哪裏?會是創興嗎?創興真是一個適合牛住的地方嗎?帶着種種疑惑,她在去年11月來到創興。

眼前草地的草量非常稀薄,她在牛群裏走來走去,終於找到離群獨處的715,牠非常瘦弱,她想,715是不夠吃嗎?不合群嗎?想念十四鄉的牛群嗎?她只覺715非常可憐,如被流放,而她實在來得太遲了。「其實你在我的村裏把牛捉走,是否應該確保牠沒有危險、確保牠們健康、確保牠們生活得比以前在十四鄉更好?牛在村裏,有村民看守,我們都很愛錫牛。但你放在創興,牠們有事由誰照顧?死了也沒有人知道,是嗎?我覺得整件事很離譜。」

她聽官坑村的村民說,2015年7月曾有一隻耳牌編號552的牛隻因被車撞傷而被漁護署帶走,治療後,552在2016年1月7日被放到創興,1月21日在附近馬路被車撞死。她很擔心715和719,不斷要求漁護署把719送回十四鄉,獲得的答覆卻是719曾被放到西貢郊野公園,很快因在馬路上徘徊而被接回,而以後還是會放到郊野公園。「719已被圈養了這麼久,真是可以在野外獨立生活嗎?」中秋節後跟着719的那天,村民見她總是坐在牛群旁邊,主動與她聊天,她才知道村裏原來有這麼多人關心牛群,彼此交換聯絡方法,村民又介紹村裏其他愛護動物的村民給她認識,她與村民在通訊群組裏不斷更新牛群的狀況,大家都覺得要好好看管以泥涌舊村、輋下村、官坑村、大洞村為生活範圍的這群黃牛。村民遂在2016年12月成立「西貢十四鄉村牛關注組」。

「我們希望把719帶回十四鄉,希望原區安置,不要再搬走十四鄉的牛,就算醫病或絕育也不要把牛帶走,你來這裏做,我們可以幫你。」

「我們村裏的人牛關係本來是很好的,人和牛都不會騷擾對方,我們看見牠們一家大細齊齊整整就很開心,牠們中秋節可以走出來與我們一起曬月光,牠們喜歡見人,喜歡有人氣的地方,而且牠們不會阻路,見人走過,總是把路讓給你。其實,草食性的動物會有多兇殘?人類實在比牠們兇殘太多。」

從去年9月至12月與漁護署不斷聯絡的三四個月裏,最令她難過的是:「他們常常說『我是專業,你不是』,好像我說什麼都是自己個人感情,而他們一句專業就令你無話可說。我們其實也不想找漁護署,希望可以自己找獸醫來醫牛,最多我們自己付錢,可是我們四圍去找,始終找不到可以醫牛的獸醫。」

葉太是十四鄉關注組的另一成員,住在輋下村,最初搬來鄉村是為了養狗,平日常常會在村內餵飼流浪狗,一些流浪狗後來更跟她回家,不再流浪。她從村民口中得知719的事,便跟Fanny到創興看牛,那是去年冬季,她只見草原上幾十隻黃牛瘦得見骨,便開始與關注組成員,以及住在元朗、沙頭角、紅磡等地的人一起到創興餵牛,每人每星期大概到創興一次,而每星期有三天會有人帶草到創興餵牛。「其實牛在村裏本來是自由自在地休息的,我也不會特別干擾牛隻生活。我甚至覺得流浪狗、流浪牛其實應該和人類保持距離,不要太親近,不然有壞人想要傷害牠們就很容易。我們是沒有辦法才老遠跑到創興餵牛。」

漁護署常常說捉牛是因為怕牛走出馬路,一來阻塞交通,二來怕牛會有危險,但牠們來到創興仍是一樣危險,牠們的安全沒有保障。
葉太

牛在冬天仍然瘦弱,餵草接近八個月,今年初夏的牛群已漸漸回復正常體格。可是,夏天經常有雨,葉太留意到雨後的創興草地會有水坑,黃牛不喜歡水,雨後睡在馬路,而創興草地的樹叢多為台灣相思樹,樹葉是針葉,不能為牛遮風擋雨,牛在大雨時如果想找地方躲避,最快也要沿着一條馬路上斜來到供遊人使用的涼亭,就算裏面沒有遊人避雨,一個小小的涼亭也不夠幾十隻牛避雨。葉太說:「漁護署常常說捉牛是因為怕牛走出馬路,一來阻塞交通,二來怕牛會有危險,但牠們來到創興仍是一樣危險,牠們的安全沒有保障。如果創興真是有牛棚,有避雨的地方,有足夠的草地,地方又好,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2017年1月8日,是關注組成員在創興看見715的最後日子,以後沒再看見牠。

不知牠走到郊野哪裏了,就是沒有走回十四鄉。

如果創興不是黃牛安樂窩,葉太希望牛群可以留在十四鄉。「我們在輋下村天天留意牛群有沒有出現,看見牛群便拿乾淨的水給牠們喝,如果牠們要離村過馬路,我們便協助牠們過馬路,等牠們在村內休息、安頓好了,我們才離開。我們也會記錄牛隻的數目。如果其他村的牛隻有事,我們也會盡力到場幫忙。當然也會留意牛隻是否受傷,如果傷勢輕微,可以為牠們噴適當的藥水治療。」據她觀察,輋下村的村民並不討厭牛群,而她為了減少牛隻遭人投訴的機會,每次看見牛群經過,都會拿着一支棍與一個以鐵桶割成兩半的自製垃圾鏟,沿着牛群走過的路徑剷走牛屎,再倒進草叢裏施肥,或放進花盆種花。

「我最初住在鄉村時,對牛沒有任何愛憎感情,但一定不會是討厭,其實住在鄉村就預料了可能會有這些動物,有動物的生活反而更開心。牛是很聰明的,有時牠們沿着行人路走,也會靠邊走,留一半路給人走,不會站在行人路中間阻礙我們。牠們見有車來,也懂得避開,甚至有時夜裏站在馬路中間,我走出去做點手勢,牠們也懂得我的意思,走回路邊讓車經過。有時我甚至覺得,接觸牛其實比接觸狗更容易,狗的戒心較重,我最初餵狗,牠們會等我放下食物、離開後,才出來吃,而牛很友善,牛不怕人,為什麼人類反而覺得牛很可怕,要千方百計趕走牠們呢?」

西貢十四鄉將有更多人前來居住。屋宇署於去年12月及今年4月分別批出新地持有的西貢十四鄉項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築圖則,共獲准興建76幢住宅。而同樣由新地持有的西貢北十四鄉西沙路項目北面地盤,亦於本年4月獲准興建7幢高爾夫球場、運動及會所設施。Fanny認為這些項目落成後,十四鄉仍有不少空間給牛居住,「總之我覺得村牛應該留在這裏,至少要讓這群黃牛在十四鄉終老。人類已經霸了很多地方住,為何我們在發展的同時不能為動物預留生活空間?其實每區的牛隻數目也不會多,都是十幾隻、廿幾隻,我把事情說出來,也不只是為了十四鄉的牛,而是香港很多地方也面對同樣的動物沒有地方居住的問題,我不想其他地方的牛群像十四鄉那麼慘,要搬去一個自己不想去的地方。」

漁護署書面回覆本報查詢719的狀況指:「牛隻719號目前仍在打鼓嶺行動中心(行動中心),情況良好。該牛隻早前因腳部受傷而被帶回行動中心接受治療。該牛隻康復及經過絕育後,被遷移至西貢郊野公園。其後,本署再接獲報告指該牛隻於市區繁忙馬路上徘徊,故本署再次把牠帶到行動中心,稍後將安排野放至郊野公園。」

Fanny無奈慨嘆:「我以前從未留意任何與牛有關的政策,本來以為把719帶回十四鄉很容易,把幼牛還給母牛是天經地義的事,對不對?我沒有想過花了這麼多時間、做了這麼多事也不能把719帶回來,沒想過這件事對政府來說這麼困難。」

更多關於「逼走原居牛」的故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8月1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3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