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髮型屋為長者義剪 3個鐘剪30個頭:仲開心過返工!
髮型師手起刀落,「三千煩惱絲」徐徐落下,但除去煩惱靠的不是剪刀,而是他們和客人相處的十五分鐘。大埔一間髮型屋發起每月義剪,為65歲以上長者免費剪髮,剪頭髮事小,傾心事事大。「他們剪頭髮的時候當你是朋友去呻。很多老人家(和家人)住同一間屋都好少傾偈,剪個頭髮都係15分鐘,會唔會平時連15分鐘同家中老人家傾偈都冇?」髮型師Jacky如是問。
每月抽出半天為長者義剪
年紀漸長,不少長者不花心力打扮,也不會定期上髮型屋,「有些看得出好耐無剪,(頭髮)好長好厚。」Jacky說,髮型以整潔清爽為主,方便長者日常打理,「頭髮長洗頭不方便,尤其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也有些長者對髮型有相當要求,例如「Bob頭」、或者髮線要鏟乾淨等等,如果時間許可,他們都會盡量做到。「有些長者『好誇張』,剪完話『嘩!好靚啊,好耐冇試過咁舒服。』」感激和讚賞,是他的動力泉源。
髮型屋不大,三個座位,三個髮型師,每月抽出半天,11時到下午2時進行義剪。「有時10點半已經有老人家在外面排隊。」好運的話他們三人分擔三小時義剪的工作量,每人剪十多個頭。若有髮型師臨時有事「甩底」,便得一人剪三、四十個。但「一打三十」的Purple說:「那是身體累,不是心累,(做義剪)開心過返工。」寧願辛苦點也不休息。
義工月花數千遊說洗衣店 向無家者派「洗衣券」:讓他們煥然一新
「佢地當你係半個仔」
社區髮型屋靠口耳相傳,搞義剪也是在店門外掛起一塊易拉架說明日子,這已是所有宣傳。「如果突然改日子,老人家未必會知,來到摸門釘,我最唔想見到他們失望。」Purple在社區中心義剪十多年,去年開店,也堅持在店裏辦義剪,合夥人Jacky笑說,那是他們傾合夥時Purple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香港人好忽略老人家。有啲老人家一年都見唔到家人一次,見我仲多。」Purple說。十多年前,同是髮型師的朋友叫他一起去社區中心義剪,「洗濕了頭」便剪了十多年。「一個公公常常來,剪了年多,有次他叫我們午休時間去他家吃飯,上到去發現他獨居,但午餐有魚有肉有菜,明顯是事先準備的,他們當你是半個仔。」長者常掛在嘴邊的,從不是什麼物質需要,而是大家「開開心心食餐飯」。在剪髮的過程中閒話家常,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曾被老闆一口否決
未開店前,他曾在工作的髮型屋問老闆可不可以搞義剪,在髮型屋義剪,除了設備較齊全,也帶給長者另一種生活體驗,但他問過三、四間,答案皆是一口拒絕。「香港租金貴,每月要抽三、四個鐘出來無生意,唔會比你係舖頭搞,我睇得好化,老闆梗係睇錢。」
每月抽出三小時,不多不少,「我們本來做街坊生意,客人也肯調預約時間,或者等義剪完了再來,也不會損失太多。」他們續說,「我們想話畀其他髮型師聽,他們也可以搞義剪,看你覺得值不值得。」
Neo-image:大埔寶湖花園地下103a1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