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入大學】神童沈詩鈞父分享育才心得:父母先要控制自己情緒
神童沈詩鈞於2007年以9歲之齡入讀浸會大學,至今仍是香港歷來最年輕的大學生,去年他已成為UCLA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數學系客席助理教授,繼續在學術上前進。沈詩鈞固然是學業有成,其哥哥怡謀亦聰穎過人,以「打破僵硬教育制度」為目標,14歲就入讀牛津大學。
先後培育了2名神童兒子沈爸爸沈振雄,首次將育才心得寫成《我這樣教,兒子9歲入大學!》一書,與家長分享經驗。他認為教導子女時,父母難免會感到氣憤,但不用刻意抑制自己,只要將情緒與行為分開,把憤怒的自己當作另一人,讓自己冷靜下來,才再處理孩子的情緒,並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也吐出心內的毒素,才能有長好發展,但切記不為了安撫孩子而作出過激的言論。
以下是《我這樣教,兒子9歲入大學!》的節錄內容:
管教子女之前,父母須先掌握自己的情緒,首先應先提高自我意識,經常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
人類的情緒是天生自然,不需要刻意壓抑,但不可因情緒而帶來衝動行為,所以要掌握如何把情緒和行為分開。例如當父母對孩子生氣時,先接受該氣憤的情緒,與它和平相處,像在課室裡與它同坐,作深呼吸幫助安定情緒,然後讓它慢慢走開消失。愈想抗拒或想避開它,情緒就會愈滾愈大。如果把情緒強行壓抑,短期可以,但該情緒會在其他場合意料不到地爆發,威力可能比當初大幾倍。
當你熟練以上步驟後,下一次你可試試把有氣憤的情緒的自己當作另外一個人,對它說:「知道了!你想我生氣,對我孩子發脾氣,責罵他,但是為了做好管教孩子的工作,為了他的前途,我還是要冷靜地思考應付。」同時與該氣憤的情緒繼續和平相處,當它平靜下來慢慢走開,你才開展下一步的管教工作。當你熟練這些步驟,面對困難和挫敗時,就可巧妙地利用該氣憤的情緒作為你的激勵,和利用它刺激你的創意去解決困難。
父母掌握自己的情緒後,才能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第一步是接受孩子的情緒,耐心聆聽孩子,請記住,忽略或逃避孩子的情緒只會讓它愈鬧愈大,孩子覺得你不了解他,有隔膜,但接受孩子情緒不等於接受那情緒帶來的衝動行為。
例如孩子被老師責罵,先讓孩子講出他的心情,你就附和他講的,例如孩子說:「我好好寫這篇文章,但老師說我做得差!」。你就附和:「是呀!老師忽略你的努力,所以你覺得不開心。」孩子不快樂, 除了設法使他情緒平靜外,下一步是鼓勵他講出他的感受,讓裡面的負面毒素吐出來。
下一步,等孩子平靜後才理性地找出原因,為何老師有不同的看法,千萬不可為了急於安慰孩子而講出過激的言論,不可說:「這老師一向是胡說八道,不需理他。」如果孩子從經歷中學不到東西,以後事事都怪別人,幫不了他將來成功。
再者,父母與孩子晚上陪讀講故事時,要多講關於培養自制能力的故事,也談談自身自制的經驗及好處,或父母以前處理困難及挫敗的成功經驗,平日與孩子多做一些需要耐心的活動,例如釣魚、種植物等,也要多讚賞孩子自制的表現。
作者:沈振雄
持有英國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經濟學士(會計及財務)、 理學碩士(經濟)和香港大學理學碩士(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運算)。
長子沈怡謀以十四歲之齡攻讀英國牛津大學文學學士(數學),並以一級榮譽畢業。其後於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數學)畢業,擔任兩年博士後研究員之後,任職英國雷丁大學數學系講師。
小兒沈詩鈞以九歲之齡攻讀香港浸會大學數學學士,成為香港最年輕大學生,並於2011年數學學士和哲學碩士(數學)畢業,隨後在美國得州農工大學數學系任訪問學者後,於2016年同校數學博士畢業,同年七月一日以十八歲之齡任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客席助理教授。
出版社:天窗出版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