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街頭摷垃圾辦社企 牛津畢業港女為剩食棄高薪:令更多人溫飽

撰文:譚曉彤 陳展希
出版:更新:

聖誕節當然要吃大餐狂歡,但佳節當前卻是浪費食物的高峰期,當香港有大量剩食傾倒往堆填區,全球卻有逾8億人需捱餓,未見識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或許不懂得食物的珍貴。
生於美國、香港長大,來自中產家庭的25歲女生梁景珮Josephine,於一流學府英國牛津大學碩士畢業,有一份國際大企業的工作放在眼前,怎看也是菁英分子。但Josephine難忘年少到印度留學時看到貧民窟食物不足,兒童營養不良的悲慘情景,決意要為改變全球糧食分配不公的現狀,毅然於倫敦營運關注食物浪費議題的社企,工餘時到街頭頂着惡臭摷垃圾,吃被棄置、但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做知行合一的惜食工作者。

美國出生、香港長大的Josephine梁景珮,現於倫敦辦社企,推倡減少剩食。(陳展希攝)
+4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損失及浪費的糧食近13億噸,佔全球食物產量三分一。被棄置的食物丟至堆填區,腐爛時會排出比二氧化碳更有害的溫室氣體甲烷,加劇溫室效應,會令農作物失收。

自小食物豐足的Josephine,小時候從未思考過貧富不均的問題,直至16歲那年,她考獲獎學金到印度留學,「當時真係見識到何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她在貧民窟義教英文,情況令她感到震驚且痛心,「有次我問小朋友吃了甚麼,他們答『吃肉』,但他們說的『肉』,其實是肉的邊皮及脂肪」。

除了印度外,Josephine曾到越南義工英語,並且宣揚珍惜食物的概念。(受訪者提供相片)

在貧民窟裏,Josephine看到不少兒童因營養不良而身體長出肉瘤,但同一時間,她每天卻可在學校飯堂享用豐富的自助餐,而且吃剩很多食物。遊走於強烈對比的兩端,令她深刻體會即使身處同一城市,食物分配作可非常不平等,「那時候我開始思考,如何能令更多人溫飽」。

印度一役,源頭減廢的概念在Josephine心裏萌芽,大學時她到丹麥交流時更獲得實踐的機會,她參加了學生宿舍組織的「垃圾桶尋寶」(dumpster diving)活動,靜待商店關門後在垃圾桶尋找剩食,初次出動即「拯救」了一大袋玉桂卷、牛角包,她興奮得有如尋獲至寶,更用「獲救」的食物與朋友開派對。

在Josephine收集到的剩食中,不少都賣相漂亮,而且非常美味。(Free Tasting IG圖片)
+67

「垃圾桶尋寶」在丹麥很流行,學生甚至會每周組織「尋寶」,Josephine憶述:「我不能想像有那麼多的美味食物被浪費,這令我想起印度貧民窟的小朋友,如果他們有那麼多的甜品,他們一定會很開心。」該活動讓她明白每人都能拯救剩食,讓她更確定將來的路向。
  
去年於牛津大學全球衛生科學科(Global Health Science)碩士畢業後,Josephine獲法國一間跨國保險公司的巴黎總部聘用,筍工當前,她卻心繫剩食問題,其個人理想和雙親的期望在激烈角力,「爸爸媽媽是典型香港人,想我當醫生或律師、選擇一份前途大好的工作」。父母希望她到保險公司工作,更不明白女兒口中的「減少剩食」是甚麼,「媽媽曾問我其實是否想讀烹飪學校,然後當廚師」。 

Josephine視英國著名環保人士史都華(Tristram Stuart)為偶像,他曾獲頒環保工作者最高榮譽「蘇菲獎」(The Sophie Prize)。(Tristram Stuart Twitter圖片)

Josephine認為,即使辦社企、當環保工作者,也可以走出一條事業路。其偶像是英國著名環保人士、曾獲頒環保工作者最高榮譽「蘇菲獎」(The Sophie Prize)的史都華(Tristram Stuart),她坦言受對方影響而想全職推動剩食文化,遂平心靜氣向父母解釋,指剩食問題已是燃眉之急,不能坐視不理,縱然父母不支持,最終也放手讓她實踐理想。
 
現居倫敦的Josephine,成為偶像史都華的助理,負責調查食物浪費情況、協助撰寫政策建議給英國政府及聯合國。她不時到訪超級市場、批發市場及餐廳,了解被棄置的食物種類及數量,更不時摷垃圾,找出那些未被污染的食物,例如水果、罐頭、三文治、麵包、急凍食物等,並在其「Free Tasting零食」facebook專頁及instagram帳號分享心得。

Josephine經營的社企「DayOld Eats」,每天收集高級麵包店賣剩的麵包,重新包裝後賣給上班族當茶點。(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79

吃垃圾桶找到的食物,不免令人擔心衛生隱憂,但Josephine稱多年來未曾「中招」肚痛,因她會憑經驗及賣相挑選可安全食用的食物,而非盲目地「食垃圾」。她指有些店舖不忍心浪費食物,關門後會把剩食放在垃圾桶旁,供環保人士回收。
 
Josephine現時在倫敦營運社企「DayOld Eats」,每天收集高級麵包店賣剩的麵包,重新包裝後賣給上班族當早餐、茶點。DayOld Eats將收入扣取營運成本,把盈餘捐贈給關注糧食問題的慈善機構。

「人人都可以減少剩食,the solution is very delicious,you just have to the food。」Josephine笑稱解決剩食的辦法美味又簡單,就是把食物吃掉,而日常購買食物時「食幾多,買幾多」,並且秉持「先買先吃」(first in, first out)的原則,以防食物放太久變壞。

關心香港的Josephine,放假時會回港當義工,圖為她早前為慈善環保團體「綠領行動」收集、運輸及派發剩食。(陳展希攝)

反觀香港,Josephine留意到港人愛吃任食火鍋及自助餐,少不免造成浪費。她自言以往亦愛與父母吃自助餐,但一家三口都是「眼闊肚窄大嘥鬼」,而她自從投身「惜食」行列後,漸漸感染了身邊人,父母已甚少吃自助餐,亦懂得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
 
16歲離開香港,Josephine往外闖至今快10載,雖然身在倫敦多年,但仍關注香港提倡減少剩食的組織,放假回港時亦會當義工,幫手收集、運送及派發剩食。城裏的人都想逃出去,Josephine卻考慮回港發展,且認為港人對剩食仍停留在是餿水或湯渣的印象,有很大改進空間,「香港始終是我的家,我覺得(英國)已經搞得有聲有色,我好希望自己能在香港環保方面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