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奧斯卡得獎導演重組修例風波 柯文思:冀港人解開仇恨
2019年6月空前爆發反修例風波。多次獲國際電影節大獎、兩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柯文思(Malcolm Clarke)當時身處香港,與各地媒體記者一樣帶著拍攝團隊走訪衝突街頭,將所見所聞輯成十集紀錄片《香港:被掩蓋的真相》(Hong Kong Returns)。柯文思接受《香港01》獨家專訪,直言對於歐美媒體簡化事件成為「牛仔與原住民之爭」感到憤怒,希望紀錄片能夠補充空白,讓觀眾有更多思考;他又形容,2019年的香港「不是一個幸福的地方」,但願香港人能放下成見,互相尊重、化解矛盾。《香港01》獲授權轉播《香港:被掩蓋的真相》,向讀者呈現這位英國導演眼中的「危險年代」。
憤慨歐美媒體報道偏頗
重組修例風波平衡各方
曾獲4次奧斯卡提名、2座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16座艾美獎(Emmy Award)及5座有線電視傑出獎(CableACE Award)的英國紀錄片導演柯文思,在未成為獨立製片人之前,曾於英國廣播公司(BBC)任職。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形容媒體業及電影業是「他的世界」,但對於「那個世界」就香港反修例風波的偏頗報道感到憤怒及失望。
「這次衝突事件被歐洲與北美的媒體簡化了,他們將其簡化成『一班勇敢追求民主的年輕人反抗霸道的中國』。我對於這些報道感到憤怒,因為這是不真實、不準確的報道。這件事比起他們在報道中所描述的更為複雜。」柯文思開宗明義指出,西方媒體的報道和自己在示威街頭上所看到的一切有所落差,於是決定將自己和團隊在香港所拍攝到及收集到的影片輯成紀錄片《香港:被掩蓋的真相》,希望藉此平衡各方資訊。
該紀錄片幾乎貫穿整場反修例風波,由6月9日的示威行動,至11月底的「理大圍城」,很多關鍵衝突場面都被輯錄在內。柯文思更把思考視角拉闊到「深層次矛盾」,從港英殖民開始探索矛盾根源,認為其中一大問題在於香港未能妥善處理「殖民心態」。
致力從不同角度探究成因
無奈香港「難以做到平衡」
柯文思亦採訪了新民黨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被視為「中間派」的前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法新社前總編輯魏斯哈特(Eric Wishart)、《南華早報》首席新聞編輯雲丹拉圖(Yonden Lhatoo)等人,冀從不同持份者的角度理解風波成因。
不過,紀錄片較少輯錄涉及警方執法爭議的場景,包括過度使用武力、開槍等。柯文思解釋,他曾請求警方讓他們隨隊拍攝,但警方似乎不想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而拒絕。他認為警方確實有過於暴力的反應,但示威者的行事作風亦比較激烈(hardcore)。
另外,紀錄片未有呈現直接訪問民主派人士的片段。柯文思表示,他在採訪過程中嘗試與各個陣營的人物交談,但他坦承,由於《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一些他覺得很不錯的訪問最終無法在紀錄片裏呈現,「這是香港的一個問題,很難做到平衡」。
遇人身安全問題
冀港人放下成見
「我來到香港的時候,原本打算拍攝其他紀錄片,是一部有關於在反修例運動之下,處於不同陣營的友情、愛情及親情的轉變。但是,我發現這項拍攝工作很困難,因為雙方(黃藍)陣營的人都處於恐懼之中,不願意被拍攝。」談及拍攝的艱辛,柯文思憶述有次在一場中環示威行動當中,打算拍下示威者在傘陣下更換變裝的場景,結果遭到示威者「恐嚇」要破壞其拍攝器材,「所以人身安全是最主要遇上的困難。」
柯文思坦言,自己不是一名記者,紀錄片所反映的只是他個人的看法。他知道紀錄片推出後或會引起爭議,例如惹起一些人的討厭,但他仍然希望透過短片去補充歐美主流媒體未有報道的一面,讓觀眾有更多思考,而非只呈現一方的意見。
柯文思更希望幾經撕裂的香港人能放下成見,互相尊重、加強溝通、化解矛盾:「香港是個很複雜的地方,也明顯地不是一個幸福的地方,至少在2019年不是。我沒有住在香港,也明顯不是研究香港的專家,憑我對香港有限的認識,我只知道這件事不是簡單的『牛仔與原住民之爭』。如媒體不去呈現(真相),那就必須有一個人要這樣做。」
柯文思早前接受《香港01》獨家專訪,直言對於歐美媒體把反修例風波簡化成「牛仔與原住民之爭」感到憤怒,希望透過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補充空白,讓觀眾有更多思考,亦冀幾經撕裂的香港人放下成見、化解矛盾。《香港01》獲授權限期轉播《香港:被掩蓋的真相》,向讀者呈現這位英國導演眼中的「危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