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不止 《巴黎協定》式合作場景難以再現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遙想2015年《巴黎協定》簽訂,有中美提前一年達成《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之功,一度為全球環保主義者帶來希望,也象徵着中美關係的黃金年代,本屆峰會卻難復舊觀。

本屆氣候峰會迄今已有過百國承諾2030年前停止砍伐樹林、削減30%甲烷排放量等成果,一系列國家也達成了分階段停止用煤發電的協議,並有一定希望達成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基本框架,曾經促成《巴黎協定》的兩大功臣: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和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也在峰會上緊鑼密鼓談判,但卻無望複製六年前中美其樂融融、達成一個「大交易」的場景,也讓本屆峰會難以承擔起環保主義者的殷切期望。

氣候峰會取得成果的限度取決於中美兩國是否達成合作,2014年《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就提前奠定了次年《巴黎協定》的勝利。(路透社)

拜登將責任歸咎於中俄領導人的缺席及缺乏承諾。11月2日,他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有露面「是個巨大的錯誤」,「失去了影響全球和本次氣候峰會的能力」。他此前也將氣候峰會之前G20峰會的成果平平,歸因於中俄「基本上沒有對達成氣候協議展現出任何誠意」。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也稱,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非常不合群」,中國消極應對氣候問題的立場「令人困惑」。其實,拜登早就清楚習近平不會外訪,其中既有疫情因素,也因中國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在即(本周一開幕),他的指責只是為了佔據道德高地,也未能給中美領導人年底虛擬會議達成雙邊氣候合作營造良好氛圍。

另一方面,東道主英國以「希望與會者親身參與」為由拒絕了習近平發表視像講話,無視中方向來通過習近平本人發布重大氣候承諾。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1月8日)《中美政治角力不止 氣候峰會難有突破》。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0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政府委員會制度效能今非昔比 政務司長親自督師能否扭轉乾坤?

立法會新勢力冒起 擺脫利益束縛

香港仍未觸及的氣候議程——轉型陣痛和氣候正義

M+要超越15分鐘的永恆

商務部一則消息引發熱議 北京放棄和統選項了嗎?

民主黨在2021年選舉潰敗意味着什麼

與教育界泰斗鄭燕祥對話——香港語言教育緣何與社會功能脫節?

Facebook改名Meta部署元宇宙 範式轉移還是逃避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