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陰謀論禁之不絕 新疫苗得物無所用?
在科研和生產的挑戰之外,新冠疫苗或許還要面對反疫苗勢力這「老對手」。
承接上文︰【科技.未來】從疫苗研發競賽跑出 領先者面對什麼挑戰?
瘟疫成陰謀溫床
一條長26分鐘的影片《Plandemic》本月初在多個社交媒體上廣傳,片中反疫苗份子Judy Mikovits宣揚一大堆新冠病毒的偽科學、假消息或陰謀論,例如病毒在實驗室製造、戴口罩會激發感染、億萬富豪助長病毒擴散以增加疫苗接種云云。影片亦抹黑NIAID所長福奇(Anthony Fauci)有政治陰謀,原因是他對於特朗普自稱有服用的羥氯奎(hydroxychloroquine)效用有保留。
雖然Mikovits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但她發表在《科學》期刊、聲稱老鼠逆轉錄病毒引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研究結果在2011年遭撤回,而後在科學界信譽盡失。影片最初上載於YouTube播放,Facebook上一些美國極右翼、陰謀論群組如獲至寶,經輾轉擴散至Twitter、Vimeo等。即使影片屢遭舉發,仍有用戶把片段修改後重新上傳,試圖避過平台自動審查。甚至連帶Mikovits的著作亦一度登上Amazon的暢銷書榜首。
假消息和陰謀論幾乎隨着新冠肺炎一同爆發。5G也蒙受無妄之災,謠言散播者訛稱5G訊號會抑制免疫系統,令人更易感染,其訊號可傳播新冠病毒,甚至指5G和疫情是要削減地球人口的陰謀,更訛稱意大利和武漢的疫情正與推出5G有關。英國更因此有逾70個發射站遭破壞,當中大部份卻非5G基站。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者J. Eric Oliver認為,陰謀論在全球大流行期間興起屬「自然」現象:「這種隱形傳染病在健康、經濟和政治方面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和焦慮感確實很深。有些人想為複雜的政治和健康問題尋求某種簡單答案,並立即與陰謀論結合。」近月來,美國紐約、科羅拉多、德克薩斯、加州等州份的反疫苗和解封城市抗議,某程度上應驗了這種看法。
到底有多少人受這些內容影響,難以考究。雖然反疫苗並非主流,但根據近來一些調查,美國信任疫苗的人似乎比預期中少。路透社上周發表與Ipsos合辦的調查結果顯示,65%受訪者對接種疫苗「非常」或「有點」興趣;14%受訪者對接種疫苗完全沒有興趣;10%不太感興趣,另有11%不確定。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嚴重,又有科學家指出至少70%人口接種疫苗才可達至群體免疫,美國范德比(Vanderbilt)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及疫苗專家William Schaffner對調查失望:「這比我預期中低得多,原本以為會有75%左右。」
對政府的信任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例如若特朗普說某疫苗是安全,有36%受訪者表示會較不願意接種該疫苗;只有14%的受訪者更感興趣。特朗普政府以「極速行動」之名配合疫苗生產,似乎也有一定反效果。在對新冠病毒疫苗很少或沒有興趣的受訪者中,接近一半表示,他們的擔心來自疫苗研發速度,逾40%相信疫苗比疾病本身風險更高。福奇澄清並強調不會犧牲安全和成效去跳過任何步驟。
陰謀論和反疫苗也在美國以外得到零星呼應。本月中,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利用疫情下的經濟倒退,動員反疫苗、反資本家、新納粹主義者等遊行抗議;澳洲也有類似示威,反對疫苗、封城和追蹤程式。也有少數知名人士表態,不會打新冠疫苗針。世界排名第一網球手、塞爾維亞的祖高域(Novak Djokovic)4月在Facebook坦言,他反疫苗的立場或會阻礙他重返賽場。
AI審查的限制性
Facebook、YouTube和Vimeo發表聲明,指《Plandemic》內容違反規則而將之刪除;Twitter也刪除了#PlagueofCorruption和#PlandemicMovie等相關標籤。然而這些科技公司的行動或許來得有點遲,影片被刪除前在各平台上已錄得700萬至800萬瀏覽量。
對於平台上流傳的新冠肺炎假消息和陰謀論影片,Facebook聲稱已在約5,000萬條相關內容上加了警告標籤。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強調:「我們很清楚這些警告標籤有效。95%的人看到附有標籤的內容時,不會點擊查看。」Facebook還在本月中發表了最新的《社群標準執行報告》,匯報了其AI偵測仇恨言論和假消息的最新情況,本季度刪除的所有仇恨言論中,有88.8%被AI偵測到,高於上一季度的80.2%。
這些改進主要來自Facebook AI在兩方面的進展。其一是它使用的自然語言模型可更好地解讀帖文的語意和細微差別。另一是可以分析同時含有圖像和文字的內容,例如有仇恨內容的網絡迷因(meme,意指在網上爆紅而被大量傳播的事物)。雖然AI在偵測此類混合媒體內容的能力仍然有限,但Facebook也發布了一個新的仇恨網絡迷因數據組,並發起競投活動廣招更好的檢測演算法。
儘管有這些更新,從對於《Plandemic》遲來的刪除,可見在處理新冠疫情的假消息上,再次揭示以AI審核內容的局限。Facebook更依靠的反而是逾60個合作事實核查組織的人工審閱者,只有當人類標記了某項元素,例如標題含誤導信息的圖像,AI才會接力搜索相同或相似的項目,並自動加上警告標籤,甚至直接刪除。但Facebook尚未能夠訓練AI使其自行辨識新的假消息。
事實上,在疫情之初需要大規模實施社交隔離時,Facebook宣布會更依賴AI進行查閱平台內容,朱克伯格已預言審查會出現更多「誤報」。所以,據上月中Facebook發布員工重回辦公室的時間表,內容審核員在清單中被列為「關鍵員工」,需要最早回歸工作崗位。Facebook近年確實已大量增加了投資技術,開發出適應度更佳的AI系統,例如可自行辨識和刪除假帳號,但畢竟這不只是Facebook的技術問題,而是整個研究領域的一大挑戰。
善用網絡戰場
假消息至今仍禁之不絕,或也與陰謀論者熟悉網絡文化有關。在本月中刊於《自然》雜誌的研究顯示,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追溯了去年麻疹爆發期間Facebook上有關反疫苗的活動,發現活躍的反疫苗團體幾乎是撐疫苗的三倍。此外,反疫苗的專頁雖然追隨者人數較少,但專頁數量比撐疫苗的更多,並經常與其他專頁上的討論相連結,例如針對學校、家長這些對疫苗接種立場搖擺的群體。相反,宣傳疫苗正確信息的專頁多數集中於較孤立的群體。倫敦衞生與熱帶醫學院疫苗信心計劃主管Heidi Larson解釋,這顯示「撐疫苗人士基本上只在互相堅持自己的論述,而沒有向外、更多回應對於立場未定的人」。
當撐疫苗的群體只有一個簡單信息—疫苗有用和拯救生命,反疫苗的論述卻眾多,從散播對兒童健康憂慮到提倡另類醫療,並將免疫和陰謀論串連。Larson補充,反疫苗人士往往會動之以情,但公共衞生界別只是在試圖叫更多人打疫苗,「沒有聆聽憂慮和質問之聲」。史丹福大學互聯網觀察站研究員Renee DiResta補充,反疫苗者尤其擅長在社交平台上博得瀏覽量。他們不但存在於每個社交平台,還會花時間製作人們容易搜尋到的內容。
又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指出,陰謀論者擅於利用YouTube網紅生態求生。在YouTube上,內容創作者不論是評測美容產品、打機或評論時事,都慣常利用爭議性來尋找新的受眾、合作或謀利。與更知名的頻道主(YouTuber)合作,甚至參與討論這個次文化圈的八卦,對於任何頻道主來說,都是增加觀看次數和訂閱者的一種可靠方法。所以,即使YouTube會封鎖連續多次違反規則的創作者,被審查的陰謀論者仍可藉由與其他頻道主合作,繼續爭取曝光或被提及。本月初,擁有逾220萬訂閱的金融頻道主Patrick Bet-David,在頻道上邀請了反疫苗者Robert F. Kennedy Jr.作兩小時訪問,兩天內錄得50萬次觀看。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傳播學副教授Alice Marwick解釋,這反映了邊緣與主流頻道主的共生關係:「雙方都嘗試從中受益。邊緣的可以得到更多主流關注,而主流的就可增加潛在受眾。」結果,即使訪問一方將影片定性為辯論,甚至明言自己非反疫苗、反科學也好,影片很多時會成為受邀陰謀論者的宣傳渠道,Marwick批評:「他們不過是在打開『奧弗頓之窗』(Overton Window),通過嘉賓提出的任何非主流想法。」或許在某種意義上,網絡生態下的這些偽科學、假消息、陰謀論,比起新冠病毒更毒、更難消滅。
相關文章︰
【科技.未來】抗體檢測良莠不齊 如何以「免疫通行證」回歸正常
上文節錄自第21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25日)《在反疫苗聲中挺進 疫苗研發競賽展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