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基因編輯新工具 真正做到「尋找與取代」?
「基因剪刀」CRISPR-Cas9自2012年發表而來,迅即被視為基因編輯神器。上月底有科學家就宣布研發出稱為「優質編輯」(prime editing)的改良版,比現有更安全、準確和高效,欲真正發揮「尋找與取代」DNA功能。與此同時,各種基因編輯研發應用,未有因為約在一年前發生的賀建奎醜聞而停步,包括編輯人類胚胎。隨着基因編輯將會愈見準確,我們又是否準備好直面隨之而來的道德抉擇?
由美國博勞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生物化學家劉如謙及其團隊研發的新編輯技術,聲稱「理論上可修正大約89%已知的致病人類基因變異」。劉如謙預期:「(新技術的)潛在用處,包括可以直接修正更大段導致遺傳病的基因突變,並可在農作物引入DNA改變,以得到更健康和可持續的食物。」他補充,這工具也可令科學家更容易在實驗室中建立疾病模型,或研究某種指定基因的功能。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分子細胞生物學家Fyodor Urnov對這項新技術大表讚賞:「整體來說,優質編輯的發明,是讓基因編輯者站立鼓掌的時刻。優質編輯有潛力成為特別強大的基因修復方式。」哈佛大學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亦說:「這是在對的方向上向前踏出了重大的一步。」劍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Jussi Taipale就認為,終於「從一個基因剪除工具變成真正基因編輯工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CRISPR先驅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則樂見「CRISPR-Cas9工具盒內有另一件新工具」。
基因文書處理器
雖然被渲染為功能前所未有強大,但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在實際使用上其實頗為「粗暴」。CRISPR現時最廣為使用的版本由兩部份組成:負責切開DNA的「Cas9」蛋白,以及帶它到目標位置的「引導RNA」。CRISPR-Cas9就如一把剪刀把DNA雙螺旋都剪開,而所謂「編輯」,就是靠細胞本身自行把破壞修復來改變基因。但這修復系統並不可靠,或會在剪開之處加插或刪除DNA字母,在不同細胞之間,編輯效果也不一致。
即使科學家加入一個樣版來指引基因組如何編輯,幾乎都只會得出細小而隨機的加插或刪除,而不會把那預先準備的特定DNA序列複寫到原有一段上。批評者甚至把這種難以預測的改變稱為某種「基因破壞」。《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在今年7月中刊登的研究就審視了CRISPR編輯,發現編輯過程中會有通常長達數千個DNA字母被大量刪除,以及一些複雜的重新排列,本來相距甚遠的基因序列會被縫在一起。
儘管如此,初代CRISPR主要是想令基因失去功能,對於只需要刪除DNA的疾病治療仍有用處;但這工具備受爭議之處在於,它也有可能帶來「靶外效應」誤中副車,或引發無法預測甚至危害健康的基因變異,例如增加癌症風險。尤甚者是去年11月爆出賀建奎事件,被揭發在沒有迫切醫療需求下,以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基因以抵抗愛滋病,一對孖生女孩因而誕生,消息震驚世界。今年6月刊於《自然醫學》的研究就發現,賀建奎編輯了CCR5基因,或會增加雙胞胎早死機率21%,也令她們更易受西尼羅河病毒、流感等傳染病感染。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首席研究員徐安祺呼籲科學界要更注視這些風險:「我確實認為,這問題在研究領域中未有得到應有處理。」
為解決這些問題,劉如謙先前曾研發出鹼基編輯(base editing)。這技術可在毋須斷開DNA雙鏈之下,把一個DNA字母換成另一個,例如T變成A,G變成C,這是CRISPR-Cas9所不能做到的。鹼基編輯可用於修正一些由單字母突變所致的遺傳疾病,包括最常見的鐮刀型紅血球症(sickle cell disease),但對由多字母突變所致的遺傳病,例如因四個額外字母造成的家族黑蒙性癡呆症(Tay-Sachs disease),就無用武之地。
最新研發的優質編輯避免了這兩種編輯技術的難題。據上月底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介紹,劉如謙保留了Cas9發揮搜索功能的部份,把剪刀的部份移除,以稱為「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另一種酵素取代。這樣,優質編輯的Cas9只會在目標位置的一條DNA鏈上割出缺口,然後反轉錄酶會按一條RNA的指引,在缺口處編輯基因。這過程好比文書處理軟件。首先,科學家會先準備好他們想要加入或改寫的基因字母序列,可想像為按「複製」鍵,然後Cas9就像滑鼠般找到DNA中正確的位置﹐最後,反轉錄酶就像按「貼上」鍵,用科學家準備的那段基因文字取代原有版本。
難完全取代舊技術
劉如謙的團隊在實驗室中嘗試過以細胞測試優質編輯,成功修復了一些導致疾病的基因錯誤,例如鐮刀型紅血球疾病(一個錯誤基因字母)、家族黑蒙性癡呆症(四個額外字母)和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三個字母缺失)。
此外,他們以人類細胞和老鼠神經元測試過優質編輯。在這兩種情況中,出現編輯位置錯誤的比例甚低,靶外編輯低於10%。成功率也很高,一般達20%至50%,視乎編輯種類,最高可達78%,其他CRISPR工具很難有雙位數的成功率。對於一些疾病,例如鐮刀型紅血球症,即使25%至30%的成功率,已足以減輕部份症狀。此外,只有1%至10%優質編輯細胞有非預期的字母增減,一些舊式的CRISPR工具至少90%。
不過,英國克里克研究院(Francis Crick Institute)遺傳學家Robin Lovell-Badge強調,優質編輯要真正應用於人體仍需要很多功夫:「正如研究作者指出,這些是新的方法,仍需要努力發展,證明足夠安全和有效。至今作者只曾在幾種人類細胞種類上進行實驗,這遠遠不足夠。」劉如謙指「首個研究只是開端」,其團隊將仔細評估優質編輯在不同細胞和生物上的效果。
另一CRISPR先驅張峰雖然認為劉如謙的研究「有創意」,但提醒若引入反轉錄酶,有可能把細胞中其他RNA複製DNA引入到基因組,造成意外編輯。澳洲國立大學遺傳學家Gaétan Burgio則指出,從分子來說,優質編輯工具十分巨大,難以靠科學家慣常使用病毒的方式將編輯工具帶到細胞。這些「龐然大物」甚至可阻塞微注射針頭,以致難以應用到老鼠或人類胚胎。他認為這一點或許令優質編輯比現有技術較難應用。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醫學院分子生物學家Erik Sontheimer認為,優質編輯的另一問題是,科學家需要把想改動的DNA編碼在一條RNA鏈上,而愈長的鏈就愈容易被細胞所在的酵素損毀,所以優質編輯或許無法像CRISPR Cas9般作出重大的DNA加插或刪除,很可能無法完全取而代之。劉如謙也預期,傳統CRISPR、鹼基編輯和優質編輯各有優劣,未來三者會共存:「若CRISPR像剪刀,鹼基編輯像鉛筆,那麼,優質編輯就像文字處理軟件,可準確搜尋和取代,各自有它們的角色。」
繼續閱讀︰【科技.未來】或成大規模殺傷武器 基因編輯可有解藥?
相關文章︰
上文節錄自第18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4日)《更準確VS更危險 新版基因編輯問世 人類面對道德抉擇》。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