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回魂2.影評】情感與恐怖元素皆變行貨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翻拍史提芬京舊作的《小丑回魂》(It)第一集大獲成功,幾乎全世界都在期待第二集上映。除了前作的原班人馬,續集《小丑回魂2》(It Chapter Two)找來了更多大牌明星加盟:占士.麥艾禾、謝茜嘉.謝西婷、標.赫特、積.賴恩等。撰文︰寇斯珮

小說迷一早知道《小丑回魂》原作分為兩段,在1990年小說改編為電視電影時,也分上下兩集,故大家早有準備迎接電影版的第二集,續集加入演技派帝后級組合的消息,也讓觀眾興奮不已。

故事情節延續第一集,廢柴同盟打敗小丑的二十七年後,小鎮再次發生兇案,米高打電話召集盟友回鄉,期望大家同心協力,一齊將小丑徹底封印。

繼第一集後小鎮再次發生兇案,米高召集盟友回鄉,希望大家將小丑徹底封印。(《小丑回魂2》劇照)

對原作者史提芬京而言,童年陰影及兒童之間純真的友誼是他的重要寫作源泉。《小丑回魂》在2017年推出翻拍作品大熱,也算天時地利人和,同樣類型的劇集《怪奇物語》推出後大熱,觀眾對兒童情誼的題材很受落,同時電影中無處不在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次文化符號也正好跟上了《銀河守護隊》帶起的熱潮,加上緊張的故事節奏,電影受歡迎並不令人意外。第二集並沒有太大野心,儘管加入了更多大牌明星,但主要創意仍然維持前作精髓,期望展示盟友之間的情誼,回帶八十年代的多種流行文化事件,核心當然是打敗小丑。

續集儘管加入了更多大牌明星,但主要創意仍然維持前作精髓。 (《小丑回魂2》劇照)

想不到編導面對成年之後的角色變得束手無策,當年青春期鬱鬱不得志的小朋友,二十七年後全變為成功人士。他們忘記了當年的經歷,只是內心深處的恐懼還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這種故事設定有很強的本土意味。史提芬京視小鎮為孕育美國本土文化的源頭之一,而進入商業社會佔據主流地位,就是他對「長大」的一種詮釋。

角色在《小丑回魂》中長大,卻沒有篇幅再去講他們的心路歷程。相反,他們各自的「心魔」依然是二十七年前各自恐懼的事。

演員也幾乎重現了童年時的詮釋方法,觀眾完全看不出他們的成長和改變。當年小孩心中天大的事,如今仍在主宰他們。小演員演起來可愛動人,成年的影星再延續當年的心情和神態就顯得有些刻意,中間很多抱團取暖的場景,瀰漫着詭異和媚俗的情緒。

如果衰敗的美國鄉鎮是故事的隱喻,那麼《小丑回魂2》未免太避重就輕。 (《小丑回魂2》劇照)

在如今情勢下,再看這些虛構作品的小鎮文化,相當值得思考。史提芬京隱約寫在字裏行間,是美國小鎮的衰敗。中低收入階層的人被困在小鎮無法離開,不明成因的鬼不斷吞噬小孩,更意味着他們沒有未來。

在這背景下,編導需要好好編排主角的性格變化與內心想法,否則故事的驅動就會很薄弱。觀眾很難理解為何主角長大了,思維方式還困在過去。

如果衰敗的鄉鎮是這個故事的隱喻,《小丑回魂》又太避重就輕。故事本身渲染的是典型美國價值,主角的恐懼被設定為原生家庭的約束和童年陰影的不堪。這種所謂的設定和解讀本身十分取巧,呈現的是八十年代美國鄉鎮給人的刻板印象。如何擺脫這樣的心魔呢?不錯,就是真愛和友誼。

主角的恐懼被設定為原生家庭的約束和童年陰影的不堪。 (《小丑回魂2》劇照)

為了順理成章走入真愛無敵的邏輯,導演寧願花巨大的篇幅,讓廢柴同盟分開行動,最後再聚合。在每一條支線裏,主角被自己的童年陰影瘋狂地嚇唬之後都順利脫身,而劇情進行到最後,才發現結局收服小丑的方法,其實與大家的探險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或者在編導心裏,他們寄望角色與小鎮的關係有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意思。但從視覺到文本的處理手法,都讓觀眾感覺像看了一場意識保守的通俗劇,難以激發情感共鳴。

演員也幾乎重現了童年時的詮釋方法,觀眾完全看不出他們的成長和改變。 (《小丑回魂2》劇照)

關於鄉鎮衰敗的隱喻,電影所提供的建議就是盡一切力量離開小鎮,投入大都市的生活。在這樣的故事中,聽起來不痛不癢,也不實際。即使盟友尋找小丑邪靈的源頭,電影也沒法清楚交代前世今生。

除了情感元素變得行貨,上集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怖畫面,在這一集也變成生硬的視覺和音效刺激。觀眾很難忘記上一集廢柴同盟坐在一起看幻燈片,小丑突然在投影裏出現,變成了一個真實的形象走到大家面前。

在這一集中,恐怖的片段都是突如其來的幾十秒,震撼心靈的驚悚場面不再,這也是讓觀眾不滿之處吧。

+1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人魚沉睡的家.影評】用電影談生死哲學 反思死亡【萬千痛愛在一身.影評】躲在光芒與懷舊背後【講鬼故.影評】改編自「十大禁書」 典型恐怖片轉型之作【ANNA.影評】百變女殺手如俄羅斯套娃 周旋於美蘇勢力間

上文節錄自第18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3日)《《小丑回魂2》情感與恐怖元素皆變行貨》。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