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阿波羅的夢魘 當重返月球也是就業問題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在美國和人類首次登月一事上,NASA當年迫切地想打敗蘇聯,採取了最快的可行方法,而非為未來的太空或登月任務建立一條清晰的路徑。NASA緊縮了其他任務,例如延後了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尋找生命的計劃。所以阿波羅計劃的各個部份都非為長遠而建。這又是否窒礙了美國數十年來重返月球的大計?

承接上文:冷戰與太空競賽不再 誰還支持美國重返月球?

「他們只是僅僅足以送到一隊人登陸月球和返回。」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及國際事務名譽教授John Logsdon說。太空數據初創公司Lunar Station Corporation行政總裁Blair DeWitt則解釋:「比起為了長遠持續登陸月球和執行任務而有邏輯地一步步建立可持續的模式,它更像是一大步跳到月球表面。這個不正常的市場結構,忽視了建立支持持續運送設備、材料和人到月球所需供應鏈的各種途徑。」

換言之,當年的「阿波羅計劃」沒有積極為未來人類的太空活動打好基礎。 Blue Origi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6月時在甘迺迪圖書館太空峰會上指出,現時太空仍缺乏基建,無法百花齊放:「在太空發揮創意的真正問題在於入場費太高,沒有過去二十年我們在互聯網見到的創業動態。互聯網在過去二十年的情形是,你可以在大學宿舍中創立公司並轉化成巨企。這不是比喻,這就是Facebook。我創立亞馬遜(Amazon)只用了很少資金,因為所有粗重工夫都有人做了。我不需要自己建造交通系統來送貨,它早已存在,它叫郵局;我不需要建立支付系統,信用卡早已存在,諸如此類。」Blue Origin跟SpaceX一樣,正研製大型可重用火箭New Glenn,以降低升空成本,即貝佐斯所言的降低入場費。

Logsdon則認為,「阿波羅所做的是創造了一個太空工業群。」 NASA各基地如阿拉巴馬州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太空中心(Stennis Space Center)、路易斯安那州的米修德裝配廠(Michoud Assembly Facility)等,都是為了阿波羅計劃而建,並持續為NASA製造火箭硬件。阿波羅計劃高峰期時共聘用了40萬人,現時這些工廠創造了數千個職位,為各地經濟投入了數以十億計美元。NASA下一波載人登月計劃阿緹蜜絲也不例外,「整個太空探索組合—獵戶座太空船(Orion)、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以及發射火箭、太空船飛行的基礎系統,我們讓50個州參與其中,確實在美國各州份牽涉很多職位。」計劃經理Mike Sarafin說。

這些公司、基地、州份對得到這些職位和NASA的合約習以為常,因沒有多少競爭對手。「我們一直都在加強基建和打造基地,而不是建立一個可以彈性應對國家現時需要的計劃。」在奧巴馬執政時期擔任NASA副署長的Lori Garver說,「因為我們建立了這些基地,我們就要用它們,就需要人手。幾乎無法想像沒有了它們的話,可以怎樣做。」

波音(Boeing)、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諾格(Northrop Grumman)、洛克達因(Aerojet Rocketdyne)等,自阿波羅計劃以來,已長期成為NASA的承包商。(波音圖片)

一些美國政府的審計和調查數據也反映了NASA這種管理載人太空探索的問題。NASA前署長特別助理Mark Sirangelo認為,這些阿波羅時代遺留下來的結構性問題或許是另一大原因,令NASA仍未能在載人太空計劃有所突破。「很多人視科技為欠缺的拼圖,但很多時是你管理科技、管理合約的方式,也是你如何設立一個項目。這些事情都應該要創新。」

然而,要消除這些阿波羅的遺物並不容易。以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為例,光是SLS就支持了美國國內逾25,000個職位,經濟總值47.5億美元。由於NASA的載人太空探索任務在美國南部提供了大量職位,不少南部的政客和官員都不惜一切要保住它。例如,奧巴馬想取消小布殊提出的重返月球星座(Constellation)計劃,因為所需預算不設實際。但Garver指,取消計劃會令一些政客不滿,因為他們的選民會因此而大量失業。「NASA內有些致力保住這些職位的人試圖說服國會,結果我們獲發最後通牒,需要建造大型火箭,否則將無法得到想要的商業機員、科技項目及地球科學項目。所以我們接受了。」星座計劃後來結合演變成SLS,NASA至今仍在努力完成;而身在火箭建造之處阿拉巴馬州份的國會議員如Richard Shelby、Mo Brooks等,將不惜一切捍衛計劃。

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為當地帶來了大量職位。(NASA圖片)

貝佐斯認為,當太空項目被視為就業項目,需要為議員和州份分配職位,「將會改變初心」,令NASA難以達成長遠目標:「目標已不再是送人或者送一個女人到月球,而是送一個女人登月之餘,同時確保在我的地區州份內有某個職位數量。這將令問題變得複雜,而且不是一件好事……在1961、1962年沒有這種問題,他們推進得很快。」

與商界合作是出路?

隨着一些私人太空公司冒起, 太空政策顧問公司PoliSpace創辦人Jim Muncy建議:「假若載人登月的答案是:我們讓Blue Origin和SpaceX或其他公司互相競爭找出方法,又會如何?……我們會從中選取最聰明的方案,與他們合作。」這正是NASA在嘗試的轉變,NASA已選擇了不同公司運載機械登陸器到月球,其官員也聲稱重返月球需要使用商業火箭,NASA還計劃選擇一、兩間公司,讓它們以自己的方法設計和建造月球登陸器。

貝佐斯認為,重返月球在技術以外還要顧及各州就業職位,拖慢重返月球進程,比50年前人類首次登月更難。(Getty Images)

但要打破陳規,面對的問題是這些私人太空業者的技術仍未完全超越NASA。一些載具,例如S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Falcon Heavy)、聯合發射聯盟(ULA)的三角洲4號重型火箭(Delta IV Heavy)雖然都很可靠,但私人太空公司承諾的那些雄心計劃仍然有待成形。2010年,NASA的商業機員計劃(Commercial Crew Program)初次獲得資助,看看商業太空公司是否有能力載人到低地軌道(LEO),但至今各公司仍面對各種開發上的困難,仍未能送太空人升空。

即使是創立了近二十年的Blue Origin,至今仍未曾載人上太空或載貨到地球軌道。貝佐斯解釋:「我們正努力完成深層基建,需要很多時間,生產線很長。我們在做的事有約十五至二十年的時間框架,所以極具挑戰。」SpaceX在載具研發以外的太空探索技術也乏善足陳,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曾在2017年2月聲稱,會在2018年內送遊客圍繞月球飛行,但至今仍未兌現承諾,其聲稱的2024年前往火星更令人極度存疑。

即使是現時一些大型私人公司,在太空探索技術上仍遠不及NASA,也甚為依賴NASA的資金生存。(Getty Images)

從商業角度看,在缺乏基建和太空市場下,這些太空公司幾乎沒有一間能完全不依靠NASA,要展開一些重大項目都需要NASA引導,尤其是現在仍未明顯看見載人往太空的市場。此外,不論是初創公司還是現時最大型的私人業者,都很需要NASA的資金,NASA現時一大合作伙伴SpaceX能取得一定成績,也仰賴在發展初期得到NASA的合約。連世界首富貝佐斯也坦承:「沒有政府支持,將會很難送人到月球。(登月)很昂貴,我們需要政府設施和知識才做到。這必須是團隊努力。」

在私人太空業者能比NASA更頻繁地重複發射巨型火箭之前,NASA仍不得不維持主導角色,繼續建造自己的載具。太空顧問公司Astralytical創辦人Laura Forczyk指出當中的吊詭之處:「現時有很多承諾,我們在歷史上也看過不少公司如何過分承諾,結果不似預期。這有點像(小說)《第22條軍規》(Catch-22)的自相矛盾情況。你既想開放機會予商業公司參與,但不少公司仍未證明他們的能力,但沒有這些資金的話,他們又可否證明自己?」

儘管NASA近年有意與私人公司合作,但它在科研和經費資助上仍有不可動搖地位。圖為預定2021年發射的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NASA圖片)

在這情況下,加上已非冷戰太空競賽時代,貝佐斯有感政府這「採購」(procurement)過程比五十年前複雜得多。他指的是1962年7月有九間公司參與競標,建造NASA月球登陸器,僅兩個月,Grumman Aircraft就取得合同。「今天,可能先要經三次示威抗議,然後競標輸了的又會入禀控告政府。減慢進度的就是採購,它成為比技術困難更大的樽頸。以我所知,NASA裏的有心人都為此感到挫敗。」

更何況,NASA作為國家機構,仍有商界無法取代之處。貝佐斯解釋:「我們在Blue Origin用到的所有工具,都是站有巨人的肩膊上而來。模擬、電腦設計、用作空氣動力學模擬的運算流體力學工具等,一切都靠NASA過去五十年艱辛地創造和認證,沒有這些,我們什麼也做不到。」他認為,一些NASA仍努力而極之困難的研究,例如點對點超音速移動、在太空使用核能等,都不是商界的工作。他也坦承「根本沒有商業誘因做科研任務」:「單純為科學、學習、研究、理解我們的宇宙……都是有價值的目標,但它只能由政府或非牟利組織完成。當中有些規模,你看看NASA推出的巨大太空望遠鏡,價值40、50、60億美元。都是大項目,政府以外沒有人會做。」

繼續閱讀:美國重返月球的說法 可讓NASA取得足夠預算?

相關文章:

非土豪式炫耀 富豪爭相遊太空太空酒店整裝待發 可行還是願景?太空站勁燒錢 NASA擬商業化開財路藉商業化建太空霸權 美國重蹈列根年代覆轍?

貝佐斯的藍月美夢 上太空拯救地球貝佐斯重提70年代意念 「奧尼爾圓筒」是甚麼?實現殖民太空夢 貝佐斯的第一步是什麼?貝佐斯要上太空救地球 亞馬遜卻是暖化幫兇

NASA雙胞胎實驗出爐 停留太空一年人體變化是…NASA雙胞胎實驗 留下問題比答案多

衛星互聯網重臨 新太空競賽經已展開?互聯網衛星籠罩地球 加劇太空垃圾危機?

太空垃圾為患 是時候清垃圾了

新太空時代:從政治角力到商業競賽特朗普命NASA轉型 太空商業化未得美國人心

上文節錄自第17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19日)《阿波羅登月50年 人類再探月 夢可期?》。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