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貝佐斯重提70年代意念 「奧尼爾圓筒」是甚麼?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說,創立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才是他最重要的工作。貝佐斯在上月初不但發布了月球登陸器「藍月」(Blue Moon),以配合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24年載人重返月球,更再次闡述殖民太空願景。而他的太空殖民地的意念,卻來自1970年代一位物理學家。

貝佐斯口中那1萬億人口,未來會住在太空什麼地方?已故美國物理學家奧尼爾(Gerard K. O'Neill)在1974年提出了「奧尼爾殖民地」(O'Neill Colony)的構想。

奧尼爾是高能量粒子專家,在物理界享負盛名,他在1956年發明粒子束碰撞的儲存環(storage-ring)技術,至今仍是大部分高能量粒子加速器的基礎。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獲資助研究太空定居的可能性。1985年,時任美國總統列根任命他為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成員,其論文至今仍藏於國家航空及太空博物館檔案館內。

貝佐斯在上月中的Blue Moon發布會上說,在太空建造殖民地將可保持地球宜居,促進人類文明發展。(Getty Images)

定居太空的美好想像

就如貝佐斯,奧尼爾也擔心地球上的增長限制,只是着眼點略有差異。1979年,他接受科普雜誌《OMNI》訪問時解釋:「隨着人口擴張,我們有必要拋棄更大的個人自由發展,接受更受管制、更少選擇的生活。」而太空殖民地則是更光明的未來:「將有更少人住在地球,更多人住在空間大到難以想像的太空。住在太空殖民地的人會覺得更開放自由。」

奧尼爾殖民地概念始於1969年。雖然那年阿波羅計劃登月成功,但時值越戰、種族不平等問題持續引發社會動盪。當時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系學生困惑,科技能否令世界變得更好。奧尼爾於是忽發奇想,決定與班上較優秀的學生一起解決一條問題:行星表面是否科技文明擴張的最佳目標?到1974年,《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刊登了一篇標誌性論文,奧尼爾在當中闡述建造「遠比地球舒適、多產、吸引」的居所而涉及的科學和估算。最初,奧尼爾形容自己的嘗試「幾乎是笑話」,但是隨着具體數字陸續出現,「需要認真看待」。

畫家筆下的奧尼爾殖民地內部,可以控制為宜人的天氣。(畫家Rick Guidice描繪;National Space Society;NASA圖片)

在奧尼爾的理論中,這些殖民地直徑約4英里、長約16英里,用鋼纜、鋁、鈦建造,資源都可在月球挖取。結構上將是兩個圓柱向相反方向轉動,每次歷時兩分鐘,提供向心力,以製造類似「正常地球」的引力。殖民地可藉由開合鏡子模仿日夜,由太陽能板供電。隨着太空人口增多,只要建造新圓柱即可。三年後,他再把概念擴充成著作《The High Frontier:Human Colonies in Space》,書中說,即使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科技,都可在十年內開始建造殖民地,預計十五至二十五年完成。

雖然奧尼爾的想法在四十年後的今天仍未實現,卻由其學生貝佐斯重提。貝佐斯於八十年代在普林斯頓大學跟隨奧尼爾學習,去年5月,他獲美國國家太空學會頒發推動太空定居的「奧尼爾紀念獎」,並在領獎時說高中時多次閱讀《The High Frontier》,深受啟發。

貝佐斯在發布會上解釋奧尼爾殖民地如何宜居:每個殖民地可住100萬人,內部有高速交通、農業區域;且不一定每個都有相同引力,例如有些可保持零重力,讓人在裏面自由自在「飛翔」,有些可打造成國家公園;殖民地上的城市又可模仿地球上的歷史古城來建設,甚至連天氣都可控制:「這裏氣候理想,適合穿短袖。全年都猶如夏威夷茂宜島(Maui)最好天的日子,無雨、無雷暴、無地震。人們會想在這裏生活,且跟地球很近,可隨時回去,因為大家不想永遠離開(地球)。」

貝佐斯強調,地球永遠都是「最好的星球」,奧尼爾殖民地也因而有其必要:「建造這些奧尼爾殖民地,對地球有什麼意義?地球將會變成只有住宅區和輕工業。它是很美麗的地方,讓我們生活、探訪、讀大學及做點輕工業,重工業、所有污染行業和破壞地球的行為都會在地球外進行。我們兩樣都要。既要保存這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瑰麗星球,沒有Plan B,也不應該放棄為後代的未來發展着想。我們可以兩者都有。」

貝佐斯預期殖民太空夢想未必能在他那一代人可實現,所以說自己現時更重要在於啟發未來一代,為他們建立前往太空的基建。(路透社)

前NASA合約員工、美國國家太空學會共同總監Al Globus認同奧尼爾和貝佐斯的想法,甚至共同撰著《The High Frontier: An Easier Way》填補一些想法空缺。他預期,太空殖民地將會從私人太空站出現開始,就如今天國際太空站的規模,部分將是太空酒店。隨後,更大的居所會在地球低軌道出現,且愈建愈遠。「這將會提供一個月球和小行星物料資源的市場,並發展出太空挖礦工業。」

但馬斯克不看好奧尼爾殖民地實現的可能性。他在Twitter上批評:「不合理。你需從行星/月亮/小行星運送大量物質,這就像在大西洋中心建造美國。」貝佐斯自己也坦承,這不是他甚至這一代人能解決的:「如何建造這些奧尼爾殖民地?無人知道,我不知道,現場任何觀眾都不知道,要留給未來世代想出當中細節。我今日展示的明顯是多個世代的願景,不是靠一個世代就可以完成。我們其中一樣要做的事,是啟發未來世代。」

他還播出1975年美國公共電視台(PBS)訪問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和奧尼爾的片段來回應。主持問艾西莫夫,有沒有人在科幻小說中想到這種殖民地?他回答:「沒有,因為我們都是『星球沙文主義者』(planetary chauvinist)。我們都只相信人應該生活在行星的表面。」

上文節錄自第16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3日)《貝佐斯發藍月亮美夢:殖民太空救地球》。

相關文章:

貝佐斯的藍月美夢 上太空拯救地球貝佐斯重提70年代意念 「奧尼爾圓筒」是甚麼?實現殖民太空夢 貝佐斯的第一步是甚麼?貝佐斯要上太空救地球 亞馬遜卻是暖化幫兇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其他【科技.未來】有關太空文章:

NASA雙胞胎實驗出爐 停留太空一年人體變化是…NASA雙胞胎實驗 留下問題比答案多

抗宇宙輻射 自製氨基酸 要咩基因先可以住火星?改造基因適應太空 你有無資格生存?

新太空時代:從政治角力到商業競賽特朗普命NASA轉型 太空商業化未得美國人心

各界重返月球 是競賽還是合作?降低升空成本 貝索斯要太空探索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