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民間記住六四情感主導? 劉銳紹:官方解結了無寸進
六四事件三十周年,香港民間將悼念六四的焦點,普遍集中於傳承與「鎮壓」及「民主」等相關的記憶。然而,「六四鎮壓」與「八九民運」密不可分,當香港同時作為理解及承傳兩者的重要基地,為何多年來主要將前者牢牢烙印?隨着香港於1997年回歸,近年迎來「一國兩制」新形勢,大環境的轉變,又怎樣影響港人看待六四的歷史維度相對平面化?(《香港民間所記住的六四是如何形成的》下集)
上文:
上文提及,香港人所記住的六四主要是由主流傳媒及支聯會所鞏固,並一路傳承,成為民間的集體回憶,當中亦為六四賦予了不同意義及情感。然而,以悲憤情感為主導的集體記憶,會否只傳承了一部分的歷史?港人的認知和香港大環境的轉變,如何令大家的六四心結多年難解?
當年親歷八九民運、時任《文匯報》記者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如今回望,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人將社會變革的希望簡單歸納在「平反六四」上:「大家會覺得『平反了就可以』、許多後續變革便會出現,就如文革後四人幫倒台大家所期望的後續一樣。所以社會便會普遍認同在道義感情上需要悼念六四,而不會再深入探討這段歷史其他的精神延續。」
他續指,香港回歸後的時局變化、加上中央近年的強硬方針,自然對大家造成「理想的爆破」,更加會將「平反六四」看成社會改革的先決條件,「中央對港政策逐步收緊,更加會令民間變本加厲,覺得『不平反一切免談』。」
平反六四的執念與解結
民間有這種絕對的「All in or Nothing」思維,以致大家對六四的結難分難解,劉銳紹更直指是官方多年來對解六四的結「無所作為」,才迫使民間將焦點愈來愈聚焦在局部片段,無助大家從全盤歷史中思考更多。他認為,官方在討論整段民運歷史時,封閉了許多本來可以進一步溝通的空間,更在詮釋事實時以點蓋面,令民間處於弱勢,難免在記憶六四時側重在單一片段上。
劉銳紹在六四二十周年時,曾撰文提出六四的結需要「官民一起解」。主張階段論的他,曾提議先從撫慰六四死難者家屬、或容許流亡在外的非核心異見人士回國入手,逐漸醞釀氣候,以求真相有水落石出一日、達成「大和解」:「一下子『平反六四』當然難操作,但是可以創造條件,從容易的地方入手。有公權力的人始終有責任在緩和工作上多走一步。」
然而,事隔十年,他慨歎從不同的實際觀察中,發現官方在主動修補關係的態度是「前進兩步、後退兩步半」,至今令死結多年如一:「官方雖然可謂『一統天下』,但它(對討論六四)沒有信心,然後全當大家是對抗,只是令民間對六四的結綁得更死。」
上文節錄自第16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3日)《八九民運30年 民間是如何記住「六四」的》。
相關文章:【六四三十.思前路】是什麼讓我們繼續堅持(六四六問.上)【六四三十.思前路】悼念給香港人帶來了什麼(六四六問.中)【六四三十.思前路】喊平反之外還可做什麼(六四六問.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