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九子案】公民抗命不應抗衡法治 湯家驊:法治比政治理念高

撰文:黃奕霖
出版:更新:

藉由違法的公民抗命喚起民意,再藉由民意的浪潮改變現有體制,使香港政治體系更加完善,這是陳健民與戴耀廷認為,法治與公民抗命不應相抗衡、反而是相互融合補強之處。對此, 前公民黨黨員、現任行政會議成員的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有着不同看法。

「法治跟民主是沒有矛盾的,香港的法律制定有公開、透明、明確的制度,可能你的意見不一定獲接納,但不代表香港有什麼法律違反了基本人權。我們不論在《基本法》、《人權法》都有凌駕性效力,所以你不能把香港的法律跟納粹惡法相比,既然不能相比,就很難說香港的法治不需受到尊重。」湯家驊說。

湯家驊認為,抗爭者的政治理念不能凌駕法治。(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湯家驊:民主未健全非違法理由

湯家驊表示,有些抗爭者認為他們的訴求已經高於對法治的遵守,他對此不以為然。他解釋,法治有四個重要元素:第一、制定過程公開、透明;第二、法律內容必須明確,每個人都清楚明白這個法律是什麼;第三、法律精神一定要人人平等,每個人也受同一套法律規限;第四、每個人都有同等機會依賴法律保護他的權利。當中並沒有提到任何政治理念可能比法治更崇高的情況。

他認為,現今對法治的看法已經不同以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透過法律沒收猶太人財產、迫害猶太人等不公義、不平等情況,不會在香港發生,如果認為香港民主不健全,法律欠缺人民授權,就可以不需要遵守,或是政治理念便可以高於法治,這會是相當危險的看法。

「佔中九子」案的裁決,或令不少支持者深感失望。(曾梓洋攝)

湯家驊解釋:「因為你覺得你的政治理念很崇高,別人可能不同意,如果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理念很崇高,不用接受欠缺民主的法律,到最後就沒有人要尊重法律了,法治體系就會徹底崩潰。」他批評,在佔領運動時法院曾發出禁制令要求抗爭者離去,但群眾拒絕,反而說無須遵從法庭禁制令,種種行為都已突顯他們違反公民抗命對法治的尊重。

法治須當權者與人民共同守護

前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於2015年1月12日舉行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也曾對公民抗命與法治間的關係做過註解。他首先釐清了法治便是單純守法的錯誤觀念,認為法治的概念更包含了尊重獨立的司法機構、法律條文對人權做出保障、執法者行使法律賦予的酌情權時必須尊重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等條件,並認為過分強調民眾必須守法,卻對其他因素避重就輕、或隻字不提時,往往是極權政府利用法律作為整治民眾的工具,而不是約束自己管治方式的表徵。

石永泰認為法治的概念更包含了尊重獨立的司法機構、法律條文對人權做出保障、執法者行使法律賦予的酌情權時必須尊重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等條件。(資料圖片/吳煒豪)

但石永泰也強調,在運動中有些人聲稱不服從民事法庭的禁制令不算損害法治、甚至辯稱法治僅止於用以約束當權者,公民的行為不可能對法治有負面影響,已過度任意地詮釋法治。尊重他人的權利及尊重獨立司法機構所發出的命令,都是公民抗命應有的限制。

他同時引述了一段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包致金在電視訪問中的言論:「很難想像『不服從法庭的命令』為何不會影響法治。雖然這樣做未必會令法治蕩然無存,但確實會影響。有時在某些地方,法律十分嚴苛邪惡,令反對政權的人要違反及反抗這些惡法,但在香港這個地方,我不認為有這種情況。』」

不少人批評「佔中九子」的抗爭行為,損害香港法治。(羅君豪攝)

依美國非政府組織世界正義工程(World Justice Project)公布的法治指數報告,香港近年在126個國家或司法管轄區中的排名皆為第16位,尚屬前段班的成績。但八項評估因素中,「政府權力制衡」一項排名31位,甚至低於非洲國家加納(25位)、新加坡(27位)與印尼(29 位)。在「基本權利」一項也僅排名33位,低於日本(17位)、南韓(22位)與新加坡(30位)。

這份法治指數報告或許能讓各界思索,政府權力能否在憲法與制度上得到制約、民間對政府權力的監察、是否有新聞自由,法律制度下能否實踐基本人權達致法治水平等尚待改進之處, 是否必須倚靠公民抗命的方式才能達成?而即便現行政制與法律或許還有不完備,但進行公民抗命之時,用何種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尊重現存體系,不至最終摧毀香港市民對法治的信任?

上文節錄自第15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5日)的《佔中九子案判決後 重新反思公民抗命》。

相關文章:【佔中九子案】反思公民抗命 戴耀廷、陳健民:已影響大多數港人【佔中九子案】堅持非暴力公民抗命 戴耀廷、陳健民以自我犧牲感召大眾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其他香港01周報有關雨傘運動的文章:【雨傘運動.一】從希望到失望 香港青年的沉寂與落寞【雨傘運動.二】如何帶給年輕人新希望? 民主派欲振乏力【雨傘運動.三】香港的政治困局? 年輕人該悲觀以對或樂觀以待【雨傘運動.四】民主為何而生? 香港青年難以轉變的身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