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寵.影評 】奧斯卡影后演活無常昏君 意韻猶勝中港宮廷劇
對於宮廷題材故事,香港觀眾當不陌生,甚至可能看膩了;轉轉口味,《爭寵》這齣以18世紀英國為背景的西方宮廷片,或令大家耳目一新。若論權鬥程度,本片可能僅屬「BB級」,但談及畫面、氣氛、節奏,以至重點擺位等,此片就蘊含中港作品所欠缺,甚至拍不出來的—意韻。
近年,中港宮廷劇有點氾濫成災,新作為了超越舊作,權鬥角力的爾虞我詐程度更趨誇張,劇情扭盡六壬,幾近走火入魔。相對地,西方並非沒有宮廷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只是不及中港如斯熱中,《爭寵》保留了一種新鮮感,尤其沒有將重點純粹放在謀詐方面。
戲中主角奧莉花高雯(Olivia Colman)贏得今屆奧斯卡影后,連同上屆影后愛瑪史東(Emma Stone)及麗素慧絲(Rachel Weisz)雙雙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以權鬥及「爭寵」主題來看,三位要角均強大如此,單以她們之間的角力着眼已經甚有睇頭。
在表現手法方面,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延續《單身動物園》和《聖鹿獵殺》的風格,黑色喜劇和惡趣味元素不時插入畫面,讓這場女人鬥爭籠罩既華麗又詭異的氛圍,連帶言志諷刺部分也極辛辣可笑,成功令角色形象與功能進一步昇華。若看慣蛇蠍版宮廷劇,《爭寵》必然是個別開生面的好選擇。
《爭寵》的故事很簡單,反正電影命名已開宗明義,所以觀眾看到雅比嘉(愛瑪史東飾)走馬入宮,繼而得悉寵臣馬爾博羅夫人(麗素慧絲飾)原來跟安妮女王(奧莉花高雯飾)存在超友誼關係,就不難意會電影戲軌是圍繞二女如何「爭寵」—爭取女王的寵幸。
的確,以宮廷故事來說,《爭寵》的劇情不算出人意表。雅比嘉的由好轉壞,透過拉攏政黨和阿諛奉承成為女王新寵,以及馬爾博羅夫人由奸變忠,起初予人感覺是權傾朝野的弄臣,後來則發現原來真心關愛女王……兩個角色的設定及發展,不可謂不公式化。
然而,「橋不怕舊,最緊要受」,愛瑪史東和麗素慧絲的演出就使人又愛又恨,形象立體之餘,忠奸交錯亦具說服力;其中,雅比嘉腳踏兔子一幕,以至馬爾博羅夫人一直對女王念茲在茲,便將「口蜜腹劍」和「逆耳忠言」兩詞發揮得淋漓盡致。
奧莉花高雯的女王戲份不算太多,但爆冷封后,乃得益於她幾乎完美演繹了「無常昏君」的設定。由政事上搖擺不定,連開會都一臉蠢相,到坐視兩位寵兒互鬥,直認樂見「爭寵」,甚而一時興起安排雅比嘉婚事,不諱言說當女王指點一切挺爽……的確,在議會至上的英國,女王反過來常被議員駕馭;安妮女王唯有從寵女入手,對她們「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來取樂及享勝利感—雅比嘉鬥贏馬爾博羅夫人,多少因為前者讓女王重拾駕馭樂趣,有別後者往往令女王受制(包括政事上)。然則,最後的最後,片名《The Favourite》究竟指誰?很可能直指從來不懂愛人、只懂愛己的女王。她最後落於寂寞—或者一生落於寂寞—很大程度乃她本人咎由自取;不管誰人得寵,皆無法排遣女王的空虛寂寞!
《爭寵》的嘲諷味濃,於編導的鏡頭下,女王既是昏君,國會議員等權貴也好不了多少。由刻意醜化的妝容,到玩賽鴨、玩裸男,以至隨時隨地性交的荒誕,就連討論政事也只顧一己一黨之私……若無農民革命,不論女王抑或議員,恐難作出正確決定。本片背景選在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即英王此前才剛被罷黜、新王同意未經國會允許不能加稅,戲中始終貫徹加稅一事……電影之反帝制、反權貴,最後撐民主,堪稱昭然若揭。
較諸中港宮廷劇側重權鬥,《爭寵》的女同志三角戀、詭異而不窒息的氣氛、昏君權貴的荒唐諷刺處理,以至節奏上不強求營造高潮或催淚位,例如下毒、出走等情節皆較平淡,更莫說其言志批判與開放式結局等,凡此種種都突顯華語影視作品與西方的差異。說到底,《爭寵》別具意韻,亦恐是中港拍不出來的。
李美資深傳媒人
上文刊登於第15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2月25日),原標題為《《爭寵》意韻猶勝中港宮廷劇》,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為副不仁.影評】 囊括奧斯卡多項重要提名 拍得好而不好看【銃夢戰鬥天使.影評】豪擲二億美元搞特技 借動漫外殼角色無神【王者之後重拳復仇.影評】因父之名上擂台 成就有戲味的拳擊片【綠簿旅友.影評】黑白同行 60年代窩心故事至今仍感人【大黃蜂.影評】變形金剛系列前傳 著眼天價場面不如反璞歸真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