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影評】變形金剛系列前傳 著眼天價場面不如反璞歸真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系列從2007年起拍了5集正傳,場面愈來愈誇張,劇本質素則愈來愈差,可謂去到尷尬瓶頸位。作為外傳(也可視為前傳)的《大黃蜂》(Bumblebee),應如何拯救該系列?令人意想不到,本片竟然放棄陽剛味和狂轟濫炸式動作,取而代之的是「機械戰士」賣萌,以及充滿少女情懷的成長記;整體效果不單出奇地討好,而且讓觀眾耳目一新,堪稱一次華麗轉身,成功轉型。
原作系列導演米高比爾(Michael Bay)今回退居監製,轉交動畫《捉妖敢死隊》(Kubo and the Two Strings)導演查費斯奈捷(Travis Knight)執導。新人事新作風,導演先將電影壓縮至兩小時內(114分鐘),與前作動輒逾200分鐘,甚而三小時大不相同。所以,全片節奏乾脆利落,雖仍保留動作場面,但這非電影重心,規模跟前幾集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不會再有拖沓及大而無當之感。
「小品化」的賣萌少女成長記,反倒成為電影主菜。類似題材在荷里活屢見不鮮,惟套入科幻動作電影,新鮮感大增。外星機械戰士「大黃蜂」於前作「形象」縱使惹笑,卻遠未及本片像小孩般可愛。「他」與少女主角查莉(希莉辛菲/ Hailee Steinfeld飾)的相處,充滿錯摸式喜劇位,笑位比動作戲還要密集。始終,系列前作太過執意鋪排驚天陰謀,故事已嫌有點天花亂墜及失控,在冗長篇幅下角色描寫亦不甚鮮明。今次導演的處理巧妙,着重簡單的故事線,角色充滿人情味,即使有人會嫌「老套」,總好過不斷自我重複。
說到底,上述種種安排都予觀眾無限驚喜,所看到的乃從未見過的「變形金剛」。姑勿論是否叫好叫座,創作團隊的出發點值得嘉許。畢竟,要令一個略顯老態的系列重拾活力,墨守成規注定故步自封;推倒重來儘管難免陣痛,但長遠而言,還是不得不試。
《大黃蜂》可視為《變形金剛》系列的前傳,其時間線定在原作電影系列之前——機械生命體星球斯比頓爆發戰爭之時。「大黃蜂」在戰亂期間被「博派」領袖柯柏文命令到地球重新建立基地,時間是1987年左右。
既然作為「前傳」,自要交代角色設定的原因。例如:「大黃蜂」為何會失聲?原來「他」在地球被窮追的「狂派」戰士打傷。在後來的正傳裏,「博派」柯柏文於地球與「狂派」激戰,為何關鍵均在「大黃蜂」身上?理由是「他」本來分屬「博派」先頭部隊。另外,「大黃蜂」於正傳中擅用收音機「說話」,本片也解釋是由於女主角查莉「訓練有素」。
外星機械戰士走可愛路線,固然是偏鋒之舉,一旦處理失當,必然淪為突兀笑話。幸好劇本對此有所鋪墊:先安排「大黃蜂」與「狂派」激戰後身受重傷,繼而短暫「失憶」;無意間化身為甲蟲車的「他」,被熱愛汽車的查莉帶到家中—故此,面對醒來後的「失聲」和「失憶」,「大黃蜂」開初表現驚惶失措,繼而不知如何自處,便非常簡單地變得順理成章。
的確,在「大黃蜂」尚未恢復狀態與記憶的期間,「他」與查莉的前大半段相處就十分逗趣。某程度言,「大黃蜂」還有點像查莉的「寵物」,後者要不斷「訓練」前者隱身人間,並且學會與他人溝通。這段關係更漸漸昇華為真摯友情,甚至生死之交;當中,查莉戲稱「大黃蜂」作「蜂仔」,就為後來「蜂仔」抗擊「狂派」以及英雄救美,埋下了絕佳伏筆。過程中,原本對青春成長感到迷惘的查莉,且在「震撼教育」下一夜長大,找到自我價值。
荷里活作品愈來愈着重女性角色,本片亦不例外。電影的男性角色,如暗戀女主角的少男米莫(佐茲蘭迪堡/ Jorge Lendeborg Jr.飾)及國安部門探員賓斯(約翰辛納/ John Cena飾)只屬配角,最重要的始終是女主角查莉。她與「蜂仔」的友情戲頗有感染力,更難得是劇本沒有拖泥帶水,結局中她「放手」讓「蜂仔」繼續救世任務,就是成熟的表現。《大黃蜂》示範了將「行將就木」系列「起死回生」。還是那句老話:與其將重點放在天價打造的巨型場面上,倒不如反璞歸真,着重細膩人物設定和故事—唯有如此,才能離開死胡同,返回新的康莊大道。暫時「失憶」的「大黃蜂」舉止像隻可愛的貓兒。
李美資深傳媒人
上文刊登於第14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7日),原標題為《《大黃蜂》轉型金剛》,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李美的影評:【無敵破壞王2:打爆互聯網.影評】海量諷刺 在互聯網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