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千禧世代愛新鮮不愛加工 專家拆解偏見分享「有營」秘訣
當今社會,罐頭雖然仍是不少家庭必備的儲糧,但人們普遍認為它不健康,故避免吃太多。在講求新鮮的時代,罐頭湯、午餐肉和罐頭意粉等罐頭食品的整體銷量,於過去三十年間持續下跌,美國農業部2016 年報告指出,罐頭吞拿魚的銷量在這段時間下跌了四成二。
罐頭被嫌棄,或許是因為常被定性為不健康,那事實是否如此?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註冊營養師陳穎心向《香港01》表示,罐頭食品不一定營養價值較低,要視乎食品添加了什麼。她解釋指,製作罐頭通常有三個步驟,包括食物處理、密封和加熱作殺菌消毒。
坊間質疑在這些過程中,食物會流失營養。但陳穎心解釋:「即使經過高溫處理,很多營養素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大部分的礦物質和一些脂溶性維他命如維他命A、D、K等,依然能夠保存。」
至於水溶性的維他命B和C,則易受到高溫破壞而流失。但陳穎心強調:「一般的煮食過程,無論是新鮮或急凍食物,都會因高溫而流失這些營養素。」故只要懂得選擇,也可以從罐頭食品中獲得均衡的營養。她還指出,某些罐頭食品的營養素甚至比吃新鮮生吃的更多,如罐頭番茄,因為茄紅素通常在切割和加熱的過程中較容易釋放出來,令人體更易吸收。
不過,陳穎心提醒經常進食罐頭的人士,「如高脂肪、或經過油炸或油浸處理,這些食物的脂肪含量偏高,容易造成肥胖或高膽固醇的問題。若含太多鹽分或加入很多調味料和醬汁的罐頭,都有機會影響健康,如增加患上高血壓的機會,同時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進食過多太鹹的食物,亦會增加患上某些癌症的機會,如食道癌和胃癌。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罐頭容器中大多含有工業用的化學品雙酚A(Bisphenol A),用作金屬罐頭的保護層,令罐頭不易生鏽和腐蝕。陳穎心指出,雖然目前的研究未發現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但在部分動物測試中發現或有機會對神經系統、發育期的行為和生殖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故為安全起見,她建議不要每餐進食。
配搭多樣化 保障營養均衡
至於港人愛吃的罐頭如午餐肉、豆豉鯪魚、罐頭湯等,都是偏向高鈉和高脂肪,會增加肥胖的風險,亦會影響患上高血壓、高膽固醇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應盡量少吃。陳穎心認為,要吃得健康也有選擇:「如罐頭粟米、紅腰豆、水浸蔬菜,又或罐頭吞拿魚、沙甸魚、茄汁豆,都是健康之選,但進食前撇開醬汁會更好。」
2012 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列出十大高鈉食物,當中包括薄餅、醃製肉類、冷切肉等,但罐頭不在其中。此外,防腐劑與添加劑並非罐頭食品的必加物,很多罐頭其實本身不含兩者,消費者可留意食品標籤。
對於罐頭食物的營養偏低,英國營養基金的營養科學家Bridget Benelam認為:「就營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你有一個好的配搭。我主要的憂慮是單調乏味。」營養師Frankie Phillips認同多樣化是進食罐頭食品的關鍵:「吃幾天的話沒有問題,但長時間來說,罐頭飲食或許頗有限制。你需要很小心知道選擇了什麼罐頭來吃。」尤其是留意鹽、糖和脂肪等經常會在生產時加入食品中,以提升它們的味道,吃得太多有機會吸收過多的卡路里。
目前,尚且沒有太多的數據比較罐頭、新鮮和急凍食品的營養。說到底,罐頭食品的種類繁多,其製作過程也各異,難以一概而論。關鍵是我們要吃得精明一些,購買或進食前留意食品標籤,了解該食品的營養和成分。
上文節錄自第15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2月25日)《化「罐頭」為神奇 加工食品食出非一般價值》專題報道。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