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常設展廳27年無翻新 藏品殘舊猶如踏入時光機

撰文:李耀宗
出版:更新:

香港科學館本來負有向公眾推廣科學知識和應用的使命,惟該館自1991年啟用至今,近半常設展廳已27年未有翻新,館內展品殘舊破損、介紹的生活資訊跟現實脫節,令觀者如走入時光機、回到廿年前的「老香港」。科學館淪「考古館」,令人憂慮本港博物館政策有不完善之處。

「能量穿梭機」軌道長逾1.6公里,是科學館中體積最大的展品。(余俊亮攝)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於去年12月中,審議康樂文化事務署就科學館制訂五年制節目編排、觀眾拓展及更新展覽計劃等申領的2,000萬元非經常性撥款。根據該署呈交文件,撥款將主要用作改建館內生物科學廳、磁電廊等部分常設展廳,同時引入最新展示技術,並更換老化且維修成本高昂的互動展品,務求「與科技發展同步前行」。

文件揭露,科學館16個常設展廳中,竟有食品科學廳、家居科技廳、交通廳、生命科學廳等多達7個展廳,自開館以來即長達27年未作翻新(見圖一),引來多名委員猛烈抨擊,例如民主黨鄺俊宇直斥該館展示方式落伍,「仍在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眼光看待未來科技」;公民黨陳淑莊則指館內大多展品均在回歸前購入,與「考古館」無異,質疑當局為何多年來未有全面翻新工程。

(香港01製圖)

港博物館翻新間隔過長

前身為漆咸軍營、毗鄰歷史博物館的科學館,最早由已解散的市政局在1976年提出發展計劃,1980年起作選址研究及建造工程,最終於1991年4月18日正式啟用,由時任港督衛奕信主持揭幕儀式。回歸後特區政府重組部門,並在2000年起將科學館等公營博物館編入康文署管理架構。

1990年11月8日英國雅麗珊郡主為科學館主持落成典禮。(資料圖片/政府新聞處)

科學館樓高四層、樓面總面積達13,500平方米,目前展出多達581件涵蓋物理、生物、化學等科學範疇的展品,近七成展品皆可與觀眾互動,當中最為港人熟悉者,莫過於軌道長逾1.6公里且貫通全館的「能量穿梭機」,以及在二樓懸掛展示的退役國泰航空DC-3客機「貝茜號」(Betsy)。資料顯示,科學館2017年全年入場參觀人次超過201萬人次,屬全港17所康文署轄下公營博物館中成績最佳(見圖二)。

科學館在​其​官​方​網站強調,該館使命是成為一所「世界級博物館」,館內展覽創新與先進兼具。然而,該館展品卻不時被批評老舊,過往亦曾有媒體揭發,館方持續五年展出因未能訂購絕版零件而無法修復的風洞示範裝置,惹來公眾非議。

就質素和多樣性而言,科學館是一所世界級博物館,並透過先進、創新和多學科的展覽、展品、活動、表演及外展計劃,帶領學生和公眾以非正式的途徑學習科學。
香港科學館官方網頁
磁電廊主力展出與磁電原理相關的互動展品,供觀眾寓體驗於學習。(余俊亮攝)

展品多毀損 展廳淪休息室

《香港01》記者日前到科學館視察,步入一樓大廳,首先來到自1999年啟用的磁電廊。該展廳主力展出與磁電原理相關的互動展品,包括人體導電、電漿球和電磁鐵等,供觀眾寓體驗於學習,可是部分展品長年遭受碰觸、摩擦及撞擊下,表面多處已出現氧化、脫漆甚至崩缺等損毀痕迹,雖不至於影響展品運作,卻予人「飽經風霜」之感。

乘搭扶手電梯至二樓,便是運作已27年的交通廳、食品科學廳和家居科技廳。交通廳集中介紹運輸科技,涵蓋汽車引擎、飛機渦輪扇葉等實物展品,以及解釋交通燈運作原理的互動遊戲;惟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委員何啟明早前在會議上反映,他之前與家人前往參觀時,發現「我小時候玩的遊戲,我兒子今時今日仍在玩」,質疑有關展品多年來未有更換。

在二樓懸掛展示的退役國泰航空DC-3客機「貝茜號」(Betsy),是最為港人熟悉的科學館藏品。(余俊亮攝)

同層的食品科學廳,則以展示不同食品成分、保存及生產方法為主。不過,廳內部分食品樣本長期受櫃枱燈光照射,包裝表面顏色與印刷字樣已呈褪色;其中一個杯麵樣本,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已在本港停售的「碗仔麵」產品,可見廳內展品「歷史悠久」。

有展品屬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在本港停售的「碗仔麵」產品。(余俊亮攝)

至於毗鄰的家居科技廳,則透過展示冷氣機、雪櫃、洗衣機等多款家用電器的內部構造,解釋其運作原理。惟據記者觀察,到二樓參觀的遊客,大多均偏好在互動元素較多的食品科學廳和交通廳逗留,鮮有進入家居科技廳;即使間中有觀眾前往,亦僅坐在梳化上歇息,對廳內展品視若無睹,反映有關展廳的受歡迎程度。

觀眾進入家居科技廳,均僅坐在梳化上歇息,卻對廳內展品視若無睹。(余俊亮攝)

展品資料嚴重脫節

在科學館二樓的另一端,則有自2005年投入服務的電訊廊。該展廳旨在展示流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歷史、運作原理和最新應用,然而,部分內容早已與現實脫節,例如廳內設有互動展品區,介紹香港的數碼收音機服務,其實政府在2017年已終止向電台批出數碼聲音廣播(DAB+)牌照,並全面停辦有關服務,但有關介紹對此隻字未提,顯然沒更新內容。

館方亦在電訊廊播放名為「都市影像」的影片,展示港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動通訊科技,包括舉行視像會議、上網查詢交通狀況、利用全球衛星定位(GPS)技術導航等;不過,片中角色所用設備並非今日主流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而是已經絕迹的、流行於2000年代初的單色屏幕揭蓋手機和「個人數碼助理」(PDA),說明影片已具一定「年紀」,嚴重落後於科技發展。

旨在展示最新流動通訊科技的電訊廊,以早絕迹於市面的「個人數碼助理」(PDA) 介紹,感覺超現實。(余俊亮攝)
+2

「都市影像」在中環的商業街、港交所交易大堂和大學等地取景,目的是展示本港流動通訊科技應用已臻國際水平,惟片中地點經過多年變遷,早已人面全非:例如片中以「SHUE YAN COLLEGE」校名出現的樹仁學院,早於2006年已升格為「香港樹仁大學」,而港交所交易大堂則在2017年停用,同址改建成的「香港金融博物館」也於去年初開幕。

該館自1991年啟用至今,近半常設展廳竟未有翻新,令觀者如回到廿年前的老香港。(余俊亮攝)

延伸閱讀:【科學館】公營博物館更新緩慢風格保守 脫離政府架構或是出路

上文節錄自第150期《香港01》周報(2019年2月18日)《27年無翻新 展品殘資料舊 科學館淪「考古館」?》。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其他《香港01》周報有關文化藝術的報道:【香港非遺】港式文化點止飲飲食食 20項代表作上京【藝術空間】JCCAC開幕十年 給新人希望讓老鬼失望【古蹟保育】林鄭的保育成績單 是政績還是失職?【香港電影夢】重振電影文化 先增戲院空間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香港青年協會】 ,每$50即可製作5碗愛心湯和心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