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專欄】老闆照搬管理書理論 打工仔噩夢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做廠年代,客戶全是跨國巨企,這些公司有一個可愛之處,是擔當傳教士的角色。客戶希望供應商採用最好的管理系統,特別是關於品質控制,手法一時循循善誘,一時橫蠻強制,「傳教」其實為了自己。另一邊廂,廠佬的心態是,既然客戶這麼相信這些系統,一試也無妨,況且客戶永遠是對的。這些年來,我的經驗是,把一間公司的系統移植到另一間公司,不管以前做得多好,下場永遠是敷衍一番,你有你講,我有我做,當作沒發生過。

朋友說,最驚老闆看管理書,每次看到新鮮理論,像發現新大陸般,興高彩烈地跟同事「分享」,同事須扮同樣興奮地接收每字每句。如果內容是人生大道理,還好一點,聽後點頭同意便可以;如果是具體意見,須立即模仿執行,則大鑊。同事不可不理,因為老闆的興奮時期,會煞有介事地討論進展,直至找到另一偉大理論。

企管人日理萬機,活在極度複雜的環境中,希望從雜亂中找出簡單兼可複製的模式。問題出在其他人行得通的模式,大都不簡單,也不能複製。每間公司都有獨特情況,把其他公司的一套照搬,會面對四方八面的阻力。更大的問題是,我們選擇性地模仿,換句話說,「聽啲唔聽啲,學啲唔學啲」。

企管人日理萬機,最希望從雜亂中找出簡單兼可複製的模式。(Getty Images)

舉例,某管理系統在另一間公司大幅提升生產力,我們看到的是這套系統怎樣暢順,但看不到實行過程中的痛苦。這間公司可能用了幾年時間,經歷失望,甚至絕望,勉強捱過驚濤駭浪。花的金錢不計其數,有人因此人頭落地,付出的代價,大到無從計算。有苦說不出口,當事人弄不清這是刻苦,抑或是幸運的成果。成者為王,不多問了。

外面人看到的,是美麗的完成品,看不到之前的過程。我們的團隊有否同樣的決心、毅力、資源和運數?即使人家一再解釋過程怎樣困難,我們也不願意聽,因為我們盯實美麗的成果,選擇性地看着成功帶來的好處。

外面人往往只看到一套完美的管理系統,看不到之前的過程。(Getty Images)

選擇性地接收,不但影響企業前途,也影響個人選擇。很多人(包括我)喜歡看成功人士的自傳,心底裏,我們希望從別人的歷史中看到自己。每個人的出身和成長背景都不同,我們當然知道不能照單全收,但從成功人士的信念、價值觀、待人接物方式、習慣等,我們不期然比較,並為自己評分。覺得自己做得不錯時,我們沾沾自喜,覺得有進步空間時,我們自勉,人家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到。

認定目標不是不好,但這些目標是由當事人經過專業協助,選擇性地塑造出來。成功人士自傳的內容,是屬於當事人的主觀歷史。一個常見的「歷史修正」,是出身比真實寒微。自傳中,成功人士的童年特別貧窮和悽慘,不少人被踢爆,其實出身小康之家。起跑線愈低微,顯出成功人士須爬過的山愈高,愈難能可貴。成功人士略過很多細節,例如幸運的因素,自傳的主旨永遠是命運在我手。

成功人士自傳的內容往往經過篩選,很少會看到失敗個案。(Getty Images)

我們很少看到失敗個案,例如企業推出新產品,一敗塗地,企管專家訪問參與的人士,詳細解釋決策過程中犯的錯,例如不同決策者怎拒絕聆聽異見聲音,又例如平日英明神武的管理高層如何墮入集體迷思,像撞邪。我未見過這樣一本書,失敗個案是粉筆字,抹了算數。

現代辦公室內,不時聽到「benchmarking」這個字,被benchmark的對象,永遠是成功的例子。老闆下令學習,員工口裏須積極響應,千萬不要駁嘴,可以肯定的是,老闆很快被另一本書感動。

上文刊載於第14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28日)《最驚老闆看書》,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蔡東豪《企管人文》專欄文章:【蔡東豪專欄】學習面對改變 比進修新科技課程更重要【蔡東豪專欄】打工族要對抗內疚 調整心態好重要【蔡東豪專欄】Top Sales升做Manager公司隨時輸兩次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