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專訪.五|對國家對世界不能故步自封 李家超:孤島不能生存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上月中發表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不但對國家發展及民族復興影響深遠,也被形容是推動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重要行動指南」,特區政府、建制政黨、各界社團現正積極舉辦相關學習會和宣講會。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香港01專訪時,被問及會否帶領特區政府及治港群體借鑑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做好「港人治港」,他回應指永遠都需要自我反省、自我挑戰、自我改善;至於香港在貢獻「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當中,應該如何面對香港特色資本主義「變」與「不變」的迷思,李家超則冀社會抱持解放思想的開明態度,又指無論面對國家還是世界,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都不可能故步自封,否則就會成為無法生存的孤島。

特首李家超專訪系列五之五

特首李家超接受香港01專訪,被問及會否帶領特區政府及治港群體借鑑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做好「港人治港」,他回應指永遠都需要自我反省、自我挑戰、自我改善。(羅國輝攝)

在參與中貢獻
在貢獻中得益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月中旬在北京召開,期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發表的《二十大報告》,不但是中共治黨治國的綱領性文件,而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及「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兩大奮鬥目標的規劃性藍圖。在港澳工作方面,《二十大報告》也先後獲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及行政長官李家超高度評價為香港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重要行動指南。

《二十大報告》形容「『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言簡意賅地點出在「一國」前提下「兩制」並存的制度包容性、適應性、開創性;但對香港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香港特色資本主義應該如何良性互動、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可以怎樣統一銜接、香港又該如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貢獻民族復興等等具體問題,仍然有待治港群體積極探索。特首李家超接受香港01專訪,談及怎樣理解「一國兩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中國式現代化」的關係時,就列舉了個生動例子。

「就像每個家庭,第一,爸爸強身健體,沒有理由會對家庭不好。爸爸身體好,自然有能力把子女照顧得更好,所以我非常支持和感謝二十大的精神,我們要建立現代化強國...第二,我作為仔女,自然希望家庭好,希望能夠貢獻家庭。在我們的年代,就會講究要如何孝順父母,可能現在的方法不一樣,我們作為『一國兩制』之下一個中國的特區,作出貢獻,也會從中得益。這是共贏、多贏,我們要多做、多想。」李家超說,在國家發展大業當中,香港既是參與者,也是貢獻者,更是見證者,「而在見證期間,我們要多想可以如何貢獻,以及如何在貢獻當中讓香港整體利益達到最大化。」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發表的《二十大報告》,不但是中共治黨治國的綱領性文件,而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及「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兩大奮鬥目標的原則性方針。(01直播截圖)

不要你生我死
多想共生共贏

李家超的比喻很直接也很實在,但對於經歷2019年反修例風波的香港社會而言,或許仍然需時調整心態。以很多人都難以辯證理解的「一國兩制」到底「變」與「不變」的問題為例,有些人擔心,當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或會觸及香港特色資本主義的根基,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有助香港打破畫地為牢的區隔心態,有助促進香港特色資本主義的進步。對此,李家超首先強調「社會應該有種解放思想的開明態度」、「不應負面標籤所有事情」;然後指出香港發展不應受到地域或地界的侷限,而無論面對國家還是世界,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都不可能故步自封,否則就會成為無法生存的孤島。

「中文有個很好的形容詞,做生意講究『共生』,不是『你生我死』。我的施政理念如是,很多都是多贏的方案。」李家超重申,香港應該積極主動,思考共生共贏。

道理很簡單,但實踐有難度,因為香港與中共及特區與中央之間,或多或少存在一道溝通鴻溝。被問及特區政府將會怎樣帶領香港社會更好明白中央,李家超認為每個人總會對不同事物有不同解讀,當中主要受個人興趣或自己利益、對事件重要性的判斷、以及認識事物的方法所影響。他作為特區首長,「會提醒大家這是很重要的事,因為國家發展必然影響香港發展,涉及我們切身利益,所以應該有所認」;與此同時,他也希望和會保持學習的態度,並會致力創造認識的氣氛,例如舉辦研討會和交流會,多方推進。

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香港01專訪,談及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貢獻民族復興大業當中,如何面對關於香港特色資本主義變與不變的迷思時,他強調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發展不可能故步自封。(羅國輝攝)

每天挑戰自己
每日三省吾身

《二十大報告》的政治意義,還在於當中回答了執政黨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歷史週期循環的問題。已故中共總書記毛澤東曾在1945年的延安「窯洞對」給出第一個答案:「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鬆懈」;由習近平主政的《中共二十大報告》則形容,中國共產黨持續實踐「自我革命」,就是第二個答案。

儘管香港沒有執政黨,但特區政府同樣面對「治亂興衰」週期挑戰,那麼,如果要做好「港人治港」,中國共產黨那兩個答案是否值得特區政府和治港者們參考?「監督的話,當然很感謝市民監督,但更加重要的是自我反省,自我改善,就是剛才所說的,自我挑戰。」李家超提到,他在上月中旬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列舉了110項「關鍵績效指標)」(KPI),公開接受市民監督,可見政府願意承擔,但對施政者和從政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每天挑戰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採訪:黃雲娜
攝影:羅國輝、梁鵬威
拍攝:吳雋、楊秉融、葉思雅、麥超億、黃俊傑、王浩雲、王朝滔
剪接:葉思雅、趙錦添
後期美術:賴文傑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