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專訪.二|「居住正義」和「置業需求」之間 李家超這樣選擇
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香港01專訪。破天荒提出「政府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無疑是李家超上月中旬(10月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的最大亮點;不過,在土地資源有限之下,政府究竟應該如何捍衛基層的「居住正義」,如何滿足市民的「置業需求」,如何平衡各方需要?而他又是怎樣理解因為土地資源分配失衡導致樓價不合理地過高、使得部份市民產生「被剝削感」及「不公平感」的問題?
特首李家超專訪系列五之二
政府不會代替市民決定
當土地資源分配失當,社會難免形成「有樓者」和「無樓者」之間的矛盾——「有樓者」希望房屋供應受限、樓價節節上升,「無樓者」希望供應大幅增加、價格平穩回落,而兩者都相信「香港樓市永不倒」和「置業等同致富」。那麼,在土地供應如此緊拙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應該優先確保市民的「置業權」,還是基層的「居住權」?
「你剛才說的一些思想哲學,或者一些道理,我就不去一一分析了,也不去評價是否認同。但我認為,政府有責任盡量幫助那些想置業的人們去置業。」李家超表示,每個人對房屋需求都不一樣,包括居住、投資、生意,而關鍵在於政府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他的態度很明確,「政府不是要取代市民決定置業與否」,但有責任穩定市場秩序、提供充足供應、提高決策透明,「讓市民有選擇權,讓大家有足夠資訊自行判斷。」
資本主義也有政府制約
「如果要將所有在基礎方面的東西拿走,整個結構可能就會不穩妥,所以我們是『求改善』、『要改進』,不是要『革命』。」說着說着,李家超再次拋出他的「穩中求變」施政理念,指出房屋政策必須符合香港市民的認知和共識。他又提到,儘管香港出了一些問題,但「整體發展很不錯......相對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而言,我們的生活水平很不錯,當然內部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需要處理財富分配,但客觀來看DNA是好的。」
從另一方面看,這種「發展很不錯」,正正就是目前高樓價的根源,當然這並非香港獨有的問題。當政府依靠賣地收入作為重要財政來源,只要樓市暢旺,商家賺得盆滿缽滿,整體經濟指標自然可觀,政府就難免容許一定程度的「資本權力泛化」,也就無可避免需要「犧牲市民居住權益」,導致部分市民產生「被剝削感」及「不公平感」。
「問題總是會出現的,但我們未必需要給出一些負面的標籤,反正是要勇於面對問題,去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最重要的,求同存異也是很重要的。」被問及能否理解市民因為資源分配失衡所形成的心理怨氣,李家超重申「求同存異」的重要,又指在資本社會當中,個人自然會基於利益驅使而做某些事情。但他也強調,資本主義並不表示不去制約,所以才有政府和法律的存在,從而平衡各方利益。
以安全系數應對不確定因素
儘管李家超認同目前樓價很高,但表明政府並不希望樓價出現太大波幅,否則會失去預算,而他主張處理問題時要取得一個足以應對不確定因素的安全系數,政策才能穩妥向前推進。「房屋問題如是,我不希望(樓價)有很大波幅,『斷崖式』或者『穿透屋頂』那樣大的波幅,上落我們都不希望,而是穩妥的。穩妥有什麼好處呢,大家就會更加有確定性,政府就是有這樣的責任。」李家超再次強調政府角色的重要。
李家超所理解的「政府責任」,又會如何體現在較為突破的「產業政策」當中?將會怎樣將「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中央強調「香港必須堅持行政主導體制」,能否幫助特區政府明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怎樣理解社會對於「資本主義」變與不變的疑慮?會否借鑑中國共產黨實踐「自我革命」,做好「港人治港」?如何解釋「免針紙司法覆核風波」的法律爭議?又如何回應對於防疫措施存在「雙重標準」的質疑?訪問尾聲,他一度眼濕濕,究竟所為何事?敬請繼續留意香港01報道。
採訪:黃雲娜
攝影:羅國輝、梁鵬威
拍攝:吳雋、楊秉融、葉思雅、麥超億、黃俊傑、王浩雲、王朝滔
剪接:葉思雅、趙錦添
後期美術:賴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