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造地擬「邊填邊規劃」 議員批先斬後奏 政府:先經立會批准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午(22日)召開會議,討論精簡規劃發展法定程序的修例工作。政府建議縮短城規會制定圖則的法定時間,只接受一輪的公眾意見表述,並允許填海工程「邊填海、邊規劃」等。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諮詢了不同持分者後,能在今年第四季向立法會提交修例草案。黃偉綸指,修例後發展項目由「生地變熟地」的程序,一般可由6年減少到3年半至4年。新思維狄志遠質疑修例允許「邊規劃、邊填海」等同先斬後奏,黃偉綸指,獲立法會通過的填海工程,基本上訂定了填海需要和範圍,不會突然改變。

盧偉國籲態度須變:土地嚴重不足仍兼顧高限?

民建聯劉國勳關注修例後能否加快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項目落成;工聯會陸頌雄則稱,公屋輪候時間屢創新高,質問政府會否設專門機構,優先審批公共房屋用地和政府設施,達致「3年上樓」的目標。

黃偉綸表示,修例後發展項目由「生地變熟地」的程序,一般可減少2年至2年半,即整個程序由6年減少到4年至3年半。他指,公屋用地是重中之重,每年有7成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過去一段時間城規會個案中有8成是公共房屋,未來會進一步上升至9成。

經民聯盧偉國支持修例,但認為最重要的是政府應對問題的態度徹底改變。他提到以往在城規會公聽會上,市民發表意見重複,加上政府過於「書生氣」,在土地供應嚴重不足下,仍然要應付市民減低密度、限制發展高度、著重景觀等要求,在嚴峻情況下奢談這些要求是令人費解。

狄志遠。(會議截圖)

遭質疑削公眾參與 黃偉綸:書面處理符程序公義

狄志遠指,由城規會篩選能提供「具建設性意見」的市民參與公聽會是不可接受,做法削弱公眾參與,希望當局作修訂。他質疑修例允許「邊規劃、邊填海」等同先斬後奏,質問如何確保政策公平性。

黃偉綸回應指,填海工程獲立法會批准後,基本上填海需要和範圍已經訂下來,填海需要不會突然消失,僅餘道路規劃等詳細計劃,認為應該與填海工程同步進行,又指局方會以書面方式處理市民的意見,不認為會削弱市民參與,強調是符合程序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