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踏着外公身影重建日本 幸運男安倍晉三勢再「偷雞」成功
日本的首相總是「貨如輪轉」,往往連名字也未必記得牢,已換成下一位。戰後自1947年至今,70年來共出現33任或32位首相。
現仼首相安倍晉三算是少數例外。二度拜相後,由安倍經濟學(Abeconomics)到里約熱內盧奧運閉幕式扮演超級馬里奧,均令人印象深刻,幾乎已沒人再提起,他曾被視為事事模仿外公的次貨。
「復活王」
安倍的民望彷彿「猶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2006年首度上台,一年後下野;2012年二度拜相,兩年後趁民望滑落但未至無力回天之際提早大選,讓他博贏了;今次他再用同一招,從低谷反彈民調看來,也許又一次給他偷雞成功。「復活王」(Come Back King)之名當之無愧。
一路走來,他用上不同招數應對重重難關,背後堅持理念很可能源自一個人:他最崇拜的外公、二戰甲級罪犯嫌犯、戰後曾任首相的岸信介。
岸信介1957年以首相身分到訪印度,隨行人員之中,還包括3歲的外孫安倍晉三。即使當時年紀小,他對這趟旅程印象深刻,2011年再訪印度時娓娓憶述:「我坐在外公膝上,聽他跟我說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總理在10萬人面前介紹他,那是他一生中見過最多觀眾的一次。」他另外兩次印度之旅,也有提及外公。
消失掉的反戰祖父
在安倍的政治生涯中,已數不清曾有多少次提及外公,卻似是刻意避嫌地,鮮有提及他同樣是政界中人的祖父。
家族名望在日本政壇尤其重要,不少政客視議員席位為「世襲制」,由弟弟或子女繼承的例子比比皆是,安倍本人亦是因為父親安倍晉太郎1991年去世,兩年後在父親山口縣選區勝選,而踏上政治生涯重要的一步。
山口縣大津郡日置村(即現在的長門市)是安倍家發跡地,自江戶年代起從事釀酒和醬油業務,據說相當有名。安倍祖父安倍寬,二戰前和戰時亦是國會眾議員,跟取態鷹派的安倍不同,安倍寬被視為反戰份子,猛烈批評東條英機的軍閥主義,在無黨籍、沒有人推薦的劣勢下參選仍能當選,惜在戰後不久的1946年心臟病發遽逝,當時只有51歲,安倍在他死後8年才出生。
不知是基於立場問題,還是因為兩人生命中沒有交集,安倍寬這名祖父有如被消失般,在安倍的CV中沒有留下一點痕跡。
二戰甲級嫌犯 外公爸爸
外公岸信介的待遇卻截然不同。也許這跟即使在家族與政治緊纏的社會背景下,安倍與外公的關係還是非一般的親厚有關。
由於他出生時正值父親晉太郎的事業拼搏期,經常外出和出國工作不在家中,安倍童年時代很多時候寄居外公家中,他亦從不掩飾自己崇拜外公的事實。
自童年時代開始,在我眼中,外公是位誠懇的政治家,一心只為這個國家的前途着想。
成長時期,二戰甲級嫌犯家人身分讓他吃過不少苦頭。旁人的冷嘲熱諷並未改變他對外公的看法,相反更令安倍執意堅持保守理念,曾在Facebook寫道,「那些說外公是戰犯和極端保守主義執行者的批評,或許帶來反效果,令我更加抱擁保守主義。」
「滿洲之妖」政治生涯峰迴路轉
這位安倍頭號政治偶像,在外人眼中卻是備受爭議人物。岸信介1936年到中國出任滿洲國工業部長,與東條英機緊密合作,有「滿洲之妖」稱號。1941年東條英機拜相組閣時出任工商大臣,戰爭期間負責管理軍隊採購和挽救日本經濟。
戰後以戰爭甲級嫌犯身分被捕和監禁,1948年末東條英機等七名戰犯遭問吊,他卻在未被起訴情況下獲釋。更不可思議的是,身為二戰期間的政府主腦之一,戰後仍可重返政治舞台,甚至登上權力頂峰,1957年出任首相。即使3年後因決心令日本再次強大起來而修訂《美日安保條約》,期望借此拉攏美國,結果觸發大規模社會運動最終須下台。
退出幕前無損他在政商界勢力,1964年胞弟佐藤榮作出任首相,其後多年仍在背後發揮影響力,直至1987年病逝。
▼日本戰時首相東條英機被問吊處決的片段
沒有魅力的男人
2006年安倍初次成為首相,為家族寫下「一家三宰相」佳話。然而這位擁有超強家世的政客,在部分傳媒眼中是個毫無魅力的男人。說話沉悶沒有新意,能力平庸,對於各項政策無甚個人看法,他的議程當中,幾乎盡是延續外公昔日未能完成的。沒有理會隨時日變改,那些政策或想法已經相當「離地」,他不過是岸信介2.0,而且沒有外公的魅力和手腕,只是件次貨。
跟外公一樣作風鷹派,任內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成為「內閣級」部門,又念念不忘修改憲法第九條,渴望讓日本再次名正言順擁有正式軍隊。「我希望繼承外公遺志,(讓日本)再次得到真正的獨立。」
一大堆想法未能落實,便受2007年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大敗影響,終以健康理由請辭。
「我不太熟悉經濟」
經過5年韜光養晦,安倍學外公來個大翻身,再任首相。今次他學乖了,不再事事將心中計劃高調掛在口邊,曾說過「我對經濟不太熟悉」的他,甫上場立即以解決經濟問題的安倍經濟學(Abeconomics)和三枝利箭(日語:三本の矢),成功吸引和安撫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然後陳倉暗渡,密密推真正想出台的政策。
誓完成外公遺志 變岸信介2.0
當全世界眾焦安倍經濟學,他快手快腳推動各大議程:
2013年12月:保密法案正式生效,讓政府可將國防和其他敏感資料列為「特別機密」,不用向公眾披露。
2015年9月:通過安保法案,讓自衛隊在盟友受武力攻擊下可作後方支援,並可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2016年10月:日本無視戰後只可防衛本土規定,2011年在非洲吉布堤設軍事基地。至安倍任內積極發展並在2016年宣布擴建基地。
2017年6月:通過備受爭議的共謀罪法案,惹個人私隱受侵犯和社會被監控疑慮。
他想推動的當然遠不止於此,銳意將軍隊現代化、國際化,終極目標仍是修改憲法,令日本再次擁有正式軍隊。
沒有改變的是,每逢有任何機會,他都會提及外公。每到一個岸信介曾到過的地方訪問,他也會重提舊事。取得2020東京奧運主辦權,安倍又說起全賴外公的功勞,日本才能主辦1964年東京奧運會。他所走的每一步,全是走在岸信介的影子之上。
純屬好運 還是運籌帷幄?
他的「掩眼法」帶來不俗民望,2012年二度拜相任內支持度平均維持50至60%的相對高水平,在日本近代相當罕見。直到今年3月起先後捲入「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兩大醜聞,加上內閣成員連番失言,經濟表現亦未見突破,8月份支持度跌至26%,直插谷底。
不過日本長年以來均由自民黨一黨獨大,如今更適逢反對派陷入混亂期,他趁潛在最大對手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率領的希望之黨羽翼未豐,作出豪賭解散國會提早大選。小池權衡過後決定不出選,立即聲勢大跌,選民在揀無可揀下,極可能無奈再次「選擇」安倍。一度被稱作「活死人」的安倍,應可又一次「復活」。
到底他確是運籌帷幄,還是天生好運,已經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