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業率創20年低 消費仍疲弱 「安倍經濟學」未竟全功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日本政府日前公布2月最新就業數據,其中完全失業率為2.8%,創20年新低。然而失業率減少並非等同經濟好轉,就業結構轉變與未來不明確因素持續影響發展。實際日本消費能力仍然疲弱,經濟未有顯著改善。

日經平均指數近一個月持續向下。(美聯社)

日本總務省上月31日發表最新就業數據,2月完全失業率為2.8%,較1月下跌0.2%創20年新低。求職選擇率(Selection ratio)達到1.43倍,回復至1991年泡沬經濟爆破前的高水平。

失業率減少可被視為企業願意招聘更多人,是經濟好轉的跡象。但有評論指今天日本要談經濟成功得以好轉仍然過早,據總務省數字2月日本每戶消費數字實際較去年同期下跌3.8%,買車與汽油消耗減少7.4%,可見日本消費能力仍然疲弱。

  就業結構與形式轉變 非與業績改善相關

做成如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業結構的轉變。2010年代正好是戰後人口急增,1950至60年代出身的「團塊世代」退休之年。企業職位大量流失,自然可吸納更多新人減少失業率。

同時企業顧用模式轉變,擴大合約或派遣形式的非正式顧用,以取代過往的「正社員」正式顧用。2月日本約有2000萬名非正式顧用員工,佔整體37.1%,數字較20年前增加近1000萬。非正式顧用員工薪酬與待遇較正社員的差,企業可依賴擴大非正式顧用以減省開支。

失業率(藍線)與GDP缺口(紅線)關係圖,可見自2013年GDP缺口無法跟隨增加,兩者走勢呈現背馳局面。(現代Business)

  安倍經濟學無法帶動通脹

日本自2012年提倡「安倍經濟學」,透過調整財政政策期望打破通縮,創造經濟增長條件。分析指,自2013年通縮情況雖有所改善,但過去普遍跟隨失業率調整的「GDP缺口」卻同時在2013年出現異動。日本失業率自2013年持續下降,但GDP缺口卻不增反降,無法帶動通脹,意味近年失業率下降無法反映在實際經濟增長上。

日本央行預測今年日本全年會有約1%的通脹率,但實際已連續多年無法實現。近年原油和日圓下降的效果至今仍不見影,安倍經濟學的成效仍然受疑。

(產經新聞/現代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