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領導人訪俄烏 東亞地區矛盾加劇
中日首腦本周分別訪問俄烏後,不僅難以推動烏克蘭戰爭邁向止戰,東亞和印太地區的分歧矛盾還可能激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周分別訪問已交戰逾一年的俄羅斯及烏克蘭。相較於外界預期已久的習近平對俄羅斯國事訪問,岸田週二(3月21日)的基輔之行相當突然且無預警,引發外界推測是刻意與習近平訪俄時間重疊,目的是與進一步相互抱團的中俄互別苗頭。
儘管中日都不是俄烏戰爭的當事方,但這兩國去年以來都持續受到「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引喻籠罩。加上中西方在印太地區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升級的背景,烏克蘭戰爭局勢對中日而言都難以事不關己。
習近平將此次訪俄行程定位為「友誼合作和平之旅」,以和平調停者之姿前往莫斯科。但白宮表示不以為然,發言人科比週二還發出美國迄今對中國調停者角色最直接的批評,認為中國不公正,不斷複述俄羅斯的政治宣傳,把烏克蘭戰爭描繪為彷彿是西方對俄羅斯的開戰,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直接威脅。
在俄烏戰爭滿一年之際,中國今年2月曾發布12點《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敦促俄烏啟動和談。
普京星期二與習近平會晤後,將中國這份文件稱為「和平計劃」,並表示可作為俄烏談判基礎,就等基輔及其西方盟友準備好這麼做,給足習近平面子。
中俄元首同日簽署發表的聯合聲明還針對烏克蘭問題表態。儘管俄羅斯是戰爭發動方併入侵烏克蘭,但中國在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不斷重申的態度: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必須得到遵守,也寫入聲明。
聲明中還提出其它積極表述,包括俄羅斯重申致力於儘快重啟和談、歡迎中國願為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積極作用等,似乎為中國與烏克蘭進一步對話預留伏筆。
中俄聲明同時也重申反對單邊制裁,強調解決烏克蘭危機必須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並防止形成陣營對抗,拱火澆油,呼籲停止一切促使局勢緊張、戰事延宕的舉動,避免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這番表述明顯淡化俄羅斯發動戰爭的責任,同時繼續把戰爭升級大部分責任歸咎給西方,似乎被白宮言中。
中俄聲明中,在促進俄烏走向止戰缺乏細節及實質計劃,其實在意料之中。
中國當前的優先事項是疫後拼經濟,並在軍事科技上繼續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對抗共同對手美國是目前凝聚中俄的最大公約數。北京因此不可能為了烏克蘭戰事施壓莫斯科,畢竟烏克蘭戰爭還能一定程度牽制西方軍事資源,同時也分散西方對中俄的打壓力度,暫時不會都集中到印太來。
另一方面,中俄聲明還暗含中俄對「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警告,對域外軍事力量破壞東北亞和平穩定表示反對。
兩國也反對在亞太地區拼湊封閉排他的集團架構,製造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點名美國抱守冷戰思維,推行「印太戰略」,對地區和平穩定造成消極影響。兩國也對北約持續加強同亞太國家軍事安全聯繫、破壞地區和平穩定表示「嚴重關切」。
執政後不斷加強與北約關係的岸田,周二則是閃電訪烏,成為最後一位造訪基輔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也是二戰後首次踏入戰區的日本首相,時間點適逢習近平訪俄。擔任G7輪值主席的岸田,不僅到俄羅斯被指大規模殺害平民的布查鎮致哀,還與烏國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會面,同意升級兩國關係為「特殊的全球夥伴關係」。
被澤連斯基讚為「真正強大的國際秩序捍衛者」的岸田,會中批評俄羅斯的侵略破壞世界秩序基礎,違反國際法,還承諾繼續堅定支持烏克蘭,通過北約向烏國提供3000萬美元非致命性援助,並援助其能源部門4.7億美元。
岸田訪烏引發中俄警惕。俄羅斯國防部週二稱派出兩架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海上空盤旋七個多小時,釋放濃濃的警示信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同日也呼籲日本,多做有利於局勢降溫的事,而不是相反,明顯透露不滿。
事實上,岸田抵達烏克蘭數小時前,才結束對同為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的印度的兩天訪問。
岸田星期一在新德里會晤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時,強調兩國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和對國際法治的尊重,表示希望加強雙邊安全與經濟合作,還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新計劃,稱將於2030年前投資750億美元,支援印太基建等。這明顯旨在加強抗衡中國在印太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同時鞏固與南亞國家的關係。
可以預期,中日首腦本周分別訪問俄烏後,不僅難以推動烏克蘭戰爭邁向止戰,東亞和印太地區日深的分歧矛盾還可能激化。中西方地緣政治裂痕也勢必隨着對抗陣營更為鞏固而越來越深。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美國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造訪俄羅斯有何反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中國正非常地仔細觀察美國和世界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反應,但還沒有越過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的紅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基輔,為烏克蘭提供了什麼援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承諾再撥近55億美元支持烏克蘭,比此前大幅加碼。日本此前曾向基輔提供6億及7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其中包括醫療用品及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