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周年︱戰爭不是黑白選擇 專家示警台灣慎防擦槍走火
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美國總統拜登突訪基輔,並與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台灣譯作澤倫斯基)會晤,牽動地緣形勢。北京方面則重申「勸促和談」的立場,並表明「停止鼓譟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對於戰爭走向及其帶來的啟發,台灣專家周陽山從大國博弈的視角切入,解讀三種可能的結局,他認為不該用冷戰東西對抗的過時觀點,將俄烏衝突簡單理解為黑與白的選擇,而中國將會展現其戰略定力,台灣最要避免擦槍走火引發戰爭。
台灣「台北論壇基金會」於2月2日舉辦「俄烏戰爭一年暴露的深層因素:歷史、民族、制度、大國博弈」講座,由30多年研究東歐經驗的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周陽山主講,詳述了俄烏的歷史關係,進而剖析戰爭背後複雜的大國博弈,並對戰爭前景、中國角色與台海危機進行展望。講座由台北論壇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國家安全會議」(國安會)前副秘書長何思因主持,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全程與會。
大國博弈下的三派觀點
俄烏戰爭一年過後,許多人在問,這場戰爭將會何去何從?周陽山提及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台灣譯作布里辛斯基)、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台灣譯作季辛吉)等美國老戰略家,以及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台灣譯作杭亭頓)等文明衝突論者,都反對跟俄羅斯翻臉。因為他們認為,在蘇東地區西方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普及其價值體系。同時,因為戰爭所造成的國際衝突,也是難以解決的。戰爭打了一年之後,雖然美國輿論界中大部分人對俄羅斯強烈譴責,可是也有越來越多人對美國與西方的戰略選擇,採取了高度批判與反省態度。
在此前提之下,周陽山從大國博弈的視角,來探討俄烏戰爭未來可能結果的三派觀點。第一派觀點認為,美國必須儘速結束俄烏戰爭,儘管美國準備此處投資600多億美元拖住俄羅斯,將造成俄羅斯地位一落千丈,但是美國最後卻不一定能夠「慘贏」,類似美軍最後倉皇撤離阿富汗,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第二場阿富汗式的戰爭結局。
這一派以特朗普(Donald Trump,台灣譯作川普)與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為代表,如果按照這種看法做,那就不再繼續對烏克蘭供應武器,並強迫烏克蘭進行和談,同時也將承認烏東四州的事實,這對西方來說當然是非常丟臉的事情。
第二派的觀點是,這是一場西方定義下的「不正義戰爭」,不管打多久都一定要打下去,以英國人的看法為主要代表。周陽山表示,他們往往會表態「支持烏克蘭到底」,可是並不想去了解俄烏戰爭的背景和脈絡,只有一個原則,即必須一直打到俄羅斯被打垮為止。至於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西歐各國能不能承受?這卻是個大問題。
第三派觀點則認為,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束,不能缺少中俄雙方的角色。周陽山回顧戰爭爆發之初,一直有人呼籲中國要加入調停,可是中國領導人始終不願意介入。如果從戰後復原的角度來看,現在初步估計大概要花費7,500億美元,也有人估計高達1兆美元。目前全世界所有國家裏,能夠承接這麼大的戰後復原計劃,排名第一當然就是中國,問題是中國要如何扮演這樣的角色?
周陽山分析,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俄羅斯與烏克蘭這兩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到現在為止,不管民間輿論場的風向為何,中國官方卻始終是保持比較平衡的態度。另一方面,烏克蘭到現在對中國還是相當友善的,這主要就是考慮到了戰後的復原,以及中烏雙方過去30年密切的交往。周陽山判斷,美國和歐洲在戰爭最後結束前,勢必要把中國拉進來一起處理。
戰爭不是簡單黑白選擇
在釐清大國博弈下三派對於結束戰爭的看法後,還有一個問題在於,經過一年左右的烽火漫天,到底是誰從中得利?周陽山解讀,首先,很多人認為美國經由賣軍火而得利,還將俄羅斯拖進一場至今難以取勝的戰爭。不過也有人說,美國和西歐如今將300輛坦克輸往烏東戰場,可是俄羅斯還有15,000輛坦克,這恐怕是九牛一毛。周陽山評估,要憑軍事手段打贏這場仗,雙方其實都有困難,最多就是一方「慘勝」。
其次,大家關心這場戰爭到現在為止究竟傷亡了多少人?周陽山舉例,根據歐盟領導人不經意地宣佈,烏克蘭軍隊到去(2022)年8月為止已死傷了10萬人,民眾也至少犧牲了10萬人。若按照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烏克蘭往西逃亡的民眾至少有800萬人。另外據非正式統計,往東和往北的白俄羅斯及俄羅斯逃亡的大概也有200萬到300萬人,不過俄羅斯在這方面始終沒有公布具體的數字。
再者,深入看烏克蘭和俄羅斯內部的政情,對於情勢也會產生相當不同的看法。周陽山指出,澤連斯基一年前在烏克蘭的支持率一度降到20%,但戰爭發生之後,因他堅決抗俄,支持率曾經攀升到90%。相對於此,普京過去的支持率約在70%上下,戰時最高達到80%,但現在因為久攻不下,又開始往下掉了。換句話說,這場戰爭對於鼓勵雙方的民族主義是有非常大激勵的力量,可是懸而未決的結果,又讓雙方領導人威信受到重大的損失。
一年之後重新來看俄烏戰爭的爆發,周陽山認為,幕後的起因是一次大戰之後在巴黎和會與國際聯盟沒有解決好的問題,經過了整整一個世紀的醖釀,因為基本的民族關係、人口結構、宗教信仰、語言問題,以及國際衝突沒有得到解決,最後累積了近一百年之後的「總爆發」。
對於當今世界局勢最為重要的啟發,周陽山提醒,後冷戰時期以福山(Francis Fukuyama)為代表的所謂「自由民主的勝利」,或稱之為「歷史終結」(The End of History)觀點,這個後冷戰時代自由民主的邏輯現在已證明完全錯誤和失敗。雖然政治學界與戰略學界對這個問題已有深刻的反省,可是許多政治人物還是忍不住想用最取巧的方式透過民粹政治、媒體操作,並透過各種形式的宣傳,讓大家以為俄烏戰爭是一個簡單的黑與白的選擇,亦即想要回到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邏輯。
周陽山批評,回到冷戰對抗的時空背景、戰爭邏輯和細節內容,在今天都存在着重大的問題。連福山都開始修正「歷史終結」的觀點,可是媒體與政治人物迄今還是沒有辦法知道其中的謬誤,更沒有辦法了解其中的複雜背景。
中國戰略定力發揮作用
周陽山演講過後,現場台灣聽眾提問聚焦到了中國在俄烏戰爭接下來將發揮的角色與作用,以及這場戰爭對於台灣人民能否帶來啟示。
對於第一個提問,周陽山將視野放大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40餘年,他認為就算西方想要讓中國提前結束快速發展的路線,可是中國領導位置上無論是坐什麼人,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挑釁,他最為優先的前提,就是要制止戰爭持續發展,把「戰略定力」列為最高位原則。
周陽山表示,最高位原則是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都不可能放棄的。對澤連斯基來說,他的最高位原則就是要把戰爭打下去;但如果美國最後不再支持他,他當然就被犧牲了,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普京作為一個大國領袖,與靠西方支持的澤連斯基,兩個人的位置、角色、使命和生存情境都不一樣。就這個角度而言,中國今天不管面臨任何挑釁,只能咬着牙堅持戰略定力。
對於台灣人能不能從烏克蘭經驗中得到教訓的提問,周陽山強調,兩岸的情況跟烏克蘭與俄羅斯畢竟不同。俄羅斯與烏克蘭互為主權國家,而兩岸卻是「一中」。如果「九二共識」不回來,兩岸之間是沒有辦法談判的,在國際上美國也不會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因此台灣的運作空間,與俄烏之間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過周陽山也認為,兩岸問題的解決,首先當然依賴中美之間的互信。然而,在可預見的20年內,美國獨大的局面將會失落,這是美國人絕不願意接受的,所以美國會不斷運用「台灣問題烏克蘭化」去觸動中國最敏感的心弦;中國則會以戰略定力和國內輿論,形塑出另外一個反制的力量。
在此情形下,周陽山示警,台灣最要避免的一件事情就是擦槍走火,因為任何戰爭都不是博弈過程中的理性判斷所能主導,所有的戰爭都可能因擦槍走火而起。既然兩岸並不適用俄烏衝突的情境與主權國家互動的結構,那麼如果兩岸之間因為政治人物的故意操弄而造成了擦槍走火,那就有可能掀起原來預期不會發生的戰爭。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各國立場如何?
根據聯合國大會的投票表決,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譴責俄羅斯吞併烏克蘭部份地區的舉動有143個國家、反對的有5個,棄權的有35個。
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方面的立場如何?
2023年2月21日,中國最高外交層級官員王毅抵達俄國莫斯科,表示有意擔任俄烏雙方的中立調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