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主戰坦克「失信」歐洲? 韓國或成最大贏家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近來德國放下「不往戰場輸出進攻型武器」的非正式原則,決定向烏克蘭提供其「豹2」(Leopard 2)主戰坦克,被視為年輕時曾指北約(NATO)為「帝國主義」代表的社民黨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抵受不住壓力而作的對烏轉向。不過,在向來注重國內出口工業利益的德國,這位前財長的決定有可能是出於商業考慮。

一直以來,德國的「豹2」也是流行於歐洲各國的主戰坦克(MBT)代表,總共有兩千多架,英國的「挑戰者2」(Challenger 2)、法國的「勒克萊爾」(Leclerc),以至美國的M1坦克(M1 Abrams),也不以歐洲國家為出口市場。

自俄烏戰爭去年2月24日開打以來,「坦克援烏」一直是烏克蘭的主要訴求。起初還有一眾前華沙公約國家將其蘇製坦克往烏克蘭送去,但後來隨着零件和彈藥生產都追不上需求,讓烏克蘭使用北約標準配備坦克的呼聲就愈來愈響亮。其中,最明顯的選擇就是德國的「豹2」,偏偏德國卻連番婉拒,也不願授權其他擁有「豹2」的國家將坦克「再出口」到烏克蘭。

這一阻大大打擊了歐洲不少國家對於繼續購買德國武器的信心:試問一國買來武器卻不能按照自身對國家安全的判斷而隨意使用,這豈不是得物無所用?

其中,向來對俄強硬的波蘭,也許就成為了德國轉軚的最大商業考慮。

波蘭士兵接受「豹2」維修的訓練。(Reuters)

波蘭強軍 德國失大客

在歐盟之中,除了與多個非歐盟巴爾幹半島國家接壤、往東又有敵對土耳其的希臘之外,保留着最大主戰坦克隊伍的就是波蘭。

波蘭之所以保有強大陸軍,當然也有其國安考慮,畢竟波蘭之東就是長年依靠俄羅斯支持的白羅斯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政權,其東北亦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接壤,而加里寧格勒與白羅斯之間還有闊度不足70公里的蘇瓦烏基走廊(Suwalki Gap),走廊一斷,波羅的海三國旋即與北約國家隔絕,很容易就變成了俄羅斯的囊中之物。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波蘭向來的對俄疑慮恍惚就得到了印證。雖然波蘭一直重視美國的軍事援助,但在美國孤立主義再起的陰霾之下,「靠自己」大概是最理性的出路。本周一(1月30日),波蘭就宣布將其原本佔GDP 2.4%的軍費開支進一步大增至4%的水平。

圖中紅線為蘇瓦烏基走廊(Suwalki Gap)。左上是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左下的波蘭;右上的立陶宛;右下是白羅斯。(Wikimedia Commons)

當然,歐洲的軍事自主一直有法國作為代表,但法國眼中的軍事自主,槍口從來不是對着來自俄羅斯的東方威脅,而是想歐洲有獨立於美國的軍事行動能力,甚至有像美國一般的全球投射能力。於是,其所主導的歐洲本位軍備發展,也是以法德合作的「未來空戰系統」(FCAS)最為人觸目,「主要陸戰系統」(MGCS)卻往往被忽略。(後者也沒有波蘭的參與。)

但事實上,除了法國自身的海外軍事行動也要靠美國空中加油等能力的支援外,德國對於「未來空戰系統」的興趣也值得讓人質疑——在德國總理朔爾茨去年2月宣布大增軍費之後,其首要動作就是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國購買F-35。

看到德國政府去年以來對於軍備援烏多番推托,波蘭就加緊購入「豹2」替代品。在2022年8月,波蘭與美國簽下了購買250架M1坦克的合約,是歐洲國家引入M1坦克的首例——M1可算是藉此殺進了德國「豹2」的「後花園」。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貝爾根視察聯邦國防軍基地,並在一架「豹2」主戰坦克前講話。(Reuters)

而隨着波蘭把自己的蘇製T-72主戰坦克送往烏克蘭,美國本年1月也再同意向波蘭出售116架M1,並將在本年開始連同相關設備和後勤送到波蘭手中。

雖然M1使用噴射引擎,消耗航空燃油,維修起來比使用柴油引擎的「豹2」困難,但只要針對M1的後勤設施和技術逐步在波蘭建立起來之後,未來其他歐洲國家也有可能會轉用M1。畢竟沙特、埃及、科威特、莫洛哥、伊拉克等中東國家一直是M1的忠誠用戶,可見要克服M1的後勤困難只是一個決心和時間的問題。

韓國在歐大展拳腳

目前在廣義的西方市場中,除了美國M1、德國「豹2」、英國「挑戰者2」、法國「勒克萊爾」之外,另一個未經戰爭考驗的新星就是韓國的「K2黑豹」(K2 Black Panther)。

與美國不同,韓國的主戰坦克出口,往往願意通過技術轉讓吸引客戶。自韓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發展自身主戰坦克技術之後,其K2黑約在2007年就得到了土耳其的青睞,使之成為了K2的第一個出口客戶。經過多年合作,由土耳其基於K2藍本發展在地生產的「阿勒泰」(Altay)預計將於本年投入服務。

韓國的「K2黑豹」主戰坦克。(Wikimedia Commons)

同樣尋求軍備自主的波蘭,當然也看到了K2黑約的選擇。在其從美國大手購入數百架M1之際,波蘭去年也跟韓國簽署了購入1,000架K2黑約、672台K9雷嗚自走榴彈炮(K9 Thunder)等武器大單,而理論上還處於戰爭的韓國也極快供貨,去年12月已將首批武器交到波蘭手中。

雖然韓國輸出的武器也可能有再出口的限制,但韓國對其「不向衝突地區輸出武器」的原則顯然有着「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去年11月,在歐美炮彈生產追不上烏克蘭消耗速度之際,有報道就指美國正從韓國購入10萬發155毫米大炮彈藥以供應烏克蘭。當時的路透社報道就引韓國國防部說法,指韓方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立場不變,其與美談判是在「美國是終端使用者」的前提下進行。

跟韓土合作類似,波蘭與韓國「現代Rotem」(Hyundai Rotem)與「韓華國防」(Hanwha Defense)的合約包括了從2026年起於波蘭開始生產K2黑約和K9榴彈炮的條款,同時亦會在波蘭建造K9的先進維修保養設施,使波蘭陸軍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2011年,伊拉克軍隊展示其M1坦克。(Wikimedia Commons)

這些生產和維修設施的建立,亦將增加K2等韓國武器在歐洲市場的吸引力。事實上,俄烏戰爭之前已有報導指斯洛伐克和挪威都有考慮過進口K2黑約。

有分析認為,波蘭與韓國的這一宗合作最終總值將高達150億美元。雖然近年韓國軍備輸出大幅擴展(從2000年至2020年,韓國由全球第31大武器出口國變成了第7大),這一宗合作也是標誌性的進展——在2021年,韓國國防出口總值只得70億美元。

在波蘭大舉擴大陸軍之際,預計到2030年代,波蘭的坦克隊伍將會成為歐洲北約國家之中最強和強大的,其總數也將超越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的總和。到時候,能夠在地生產先進主戰坦克的波蘭,也有可能會變成了歐洲的主戰坦克主要供應國,取代德國的地位。

面對來自韓國的短期挑戰和波蘭的長期挑戰,重商的德國政府為了保護其坦克工業的歐洲市場地位,能不順應原有客戶要求而容許「豹2」輸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