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下宣布擴軍至150萬:俄羅斯憑什麼與烏克蘭打消耗戰

撰文:劉燕婷
出版:更新:

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訪美,美國也於同日宣佈對烏援助愛國者導彈,顯見戰事仍將繼續。

回顧俄烏戰爭的發展,自2月24日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起,戰爭已持續超過10個月。俄軍起初迅速包圍基輔(Kyiv),希望迫使烏克蘭直接投降、同意俄羅斯開出的種種「芬蘭化」條件,包括修法保證不加入北約、放棄持有進攻性武器、取締反俄政黨等。然從結果來看,這一軍事冒進功敗垂成,烏克蘭並未因此放棄抵抗,俄軍只好在4月轉進頓巴斯(Donbas),宣布開始第二階段行動。

隨後經歷浴血戰鬥,俄軍一度占領烏克蘭20%以上領土,但伴隨烏克蘭在歐美援助下展開反攻,於9月後奪回了哈爾科夫(Kharkiv)和赫爾松(Kherson)部分地區,俄軍的實控範圍有所縮減。與此同時,俄羅斯在9月23日至27日舉行了頓涅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扎波羅熱(Zaporizhzhia)、赫爾松四地的入俄公投,並在9月30日將四地正式「納入」俄羅斯,意在鞏固既成戰果。

眼下烏克蘭正憑藉歐美的軍事與經濟援助,進行奪回被佔領土的消耗戰,但其傷亡代價慘重,裝備與彈藥庫存亦日漸吃緊;俄羅斯則為鞏固「四地入俄」的既成事實,對烏軍展開了以炮火為中心的消耗戰,並已開始動用伊朗製軍用無人機,同時下令國內軍工廠加速趕工。

而就在澤連斯基訪美的1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召開了國防部擴大會議,表示此次戰事沒有資金限制,軍隊將有求必應。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亦介紹一系列軍事改革計劃,昭示了俄羅斯應對消耗戰的相關準備。雖說普京表示俄羅斯隨時準備談判、希望盡快結束戰爭,但其所謂「談判」,顯然不是烏方要求的「俄軍撤出烏克蘭再談」這般情境,故短期之內戰火都將持續。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Reuters)

軍改三大重點

細究12月21日紹伊古介紹的軍事改革細節,可以觀察到幾個重點,反映了俄羅斯的戰略思維。

第一,增加部隊員額,以應對日漸龐大的前線需求。據紹伊古所述,普京早在8月便簽署總統令,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將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總人數增至超過200萬,其中軍事人員數量應達到115萬,比當今員額多出13.7萬。而在21日的會議上,紹伊古又提出一系列增加部隊員額的細節建議,包括將軍事人員數量提升至150萬,並維持現有的徵兵和合同兵制度,但合同制軍人數量應增加到69.5萬,等於是現役合同兵員額的兩倍。

此外俄羅斯國防部還建議調整徵兵與招募規定,例如將義務制徵兵年齡由18歲提升至21歲,最高年齡限制由27歲調整為30歲,且人員將有機會從服役一開始就簽訂合同。可以看出,新計劃特別注重俄軍的人員數量問題,並希望主要通過提高合同制軍人數及比例,來實現擴軍計劃。俄羅斯顯然預設俄烏戰爭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希望確保前線戰鬥人員數量充足,但又不願讓徵兵制承擔全部壓力,以免引爆大規模民怨,危及俄羅斯的政治安全情勢。

4月5日,烏克蘭博羅江卡(Borodyanka),一名婦女抱着小貓,在破爛的大樓前經過。(Reuters)

第二,強化軍工生產與後勤維修能力。紹伊古表示,俄羅斯國防部將對軍用必需品及其產業發展給予必要關注,對國家採購的執行進度進行監督,並要求相關單位調整工作日程,例如部分最急需產品,須在2023年前完成交付。此外俄羅斯國防部將繼續重建自身維修機構,加快軍備維修速度,並會在2023新建3個修理廠。

此一措施,依舊是預見俄烏消耗戰可能長期化的直接反應。此外除了烏克蘭戰場,俄軍也須在敘利亞維持一定程度的軍事存在,以免土耳其趁虛而入,讓俄羅斯多年經營功虧一簣。在龐大需求下,提升俄羅斯的軍備生產能力,將能滿足部隊擴編的裝備需求;籌建維修廠則能轉移部份訂單,減緩非國防部維修單位的工作壓力。

第三,應對芬蘭與瑞典即將加入北約、烏克蘭「四地入俄」的新情勢,調整部隊結構。據紹伊古所述,俄羅斯將重建於2010年併入西部軍區的莫斯科軍區、列寧格勒軍區,同時組建新的集團軍。例如,鄰近芬蘭的卡累利阿(Karelia)將新設陸軍軍團,烏克蘭的赫爾松、扎波羅熱地區將建立2個合成師。

另在所有戰略方向上的軍區,俄方將組建5個炮兵師和大威力炮兵旅,現有的一些部隊也將擴大規模,如西部軍區、中央軍區、東部軍區和北方艦隊的7個摩步旅將擴編成師,海軍陸戰旅將擴編為5個師。此外空天軍也將有新的編隊,包括3個航空師指揮部、8個轟炸機團和1個殲擊機團,陸軍航空兵將新編6個團,空降部隊也將新編2個空降突擊師,未來每個陸軍航空兵混合航空師和旅都將配備空天軍力量。上述措施明顯是為因應北約再擴、鞏固俄佔地等新挑戰所做的規劃,且也必然要與增加部隊員額、提升軍備生產與維修能力等改革相配合。

4月29日,烏克蘭伊爾平(Irpin),城市被俄軍轟炸過後滿目瘡痍。(Reuters)

消耗戰的底氣

前述軍改規劃,展現了俄羅斯推進消耗戰的決心。而比較俄烏兩軍的條件與思維,雙方進行消耗戰的底氣互有不同。

在俄羅斯一方,受迫於政治情勢,其無法如烏克蘭般進行全國總動員,故俄軍的前線戰鬥人員數量相對吃緊;但受惠於蘇聯留下的龐大軍事工業綜合體,俄軍擁有大量火炮和裝備儲備,能藉此展開以炮火為中心的消耗戰。

而觀察當下戰局可以發現,由於前進部隊的側翼無人保護,俄軍無法打出攻勢、大幅推進;但正因如此,俄軍的首要目的已非攻佔城市,而是要吸引烏克蘭軍隊聚集,在大量普通無人機、四旋翼無人機配合下,調動大規模炮火將其殲滅,巴赫穆特(Bakhmut)一帶血戰正是此一思維的體現。

3月9日,烏克蘭利維夫(Lviv),Olga與男友Vlodomyr擁抱,Vlodomyr即將被派往前線作戰。(Reuters)

而藉由消耗烏克蘭有生力量,俄羅斯的目標是讓烏軍傷亡率持續上升,直至其無法作戰、放棄抵抗,同時避免俄軍在盲進攻勢下死傷慘重,迫使莫斯科再次宣布動員,造成政治不穩。在此思維下,俄羅斯不得不偶爾犧牲政治利益,放棄死守領土,以保全戰鬥力為最高目標,故而會有哈爾科夫、赫爾松的兩次大撤退。

而烏克蘭的消耗戰,則仰賴西方的軍備援助,以及全國總動員聚集的有生力量。烏克蘭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不如俄羅斯,數月戰爭已讓其彈藥庫存吃緊,基輔只能日漸依賴西方軍援。而為確保西方援助意願,烏軍需以戰果證明自己「值得支持」,否則歐美可能會因內部沉重的經濟問題,減少在烏克蘭的「無效投資」,一旦西方援助下降導致烏軍出現軍備赤字,戰線將會陸續崩潰。故烏克蘭眼下別無選擇,明知俄軍炮火猛烈,還是只能持續發動攻勢。

當然烏克蘭的策略不是毫無收獲,其動員了大量人力組成新旅,以打擊群快速進攻、突破防線,並將攻克的領土交給新兵防守。這一策略在哈爾科夫等俄軍人力短缺、防線薄弱地區收效良好;但在赫爾松等俄軍兵力充足地帶,便進展不佳、還導致了大量人員傷亡,直到俄軍因為後勤問題主動撤退,烏克蘭才順利收復失地。

12月21日,美國華盛頓,澤連斯基於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他重申烏克蘭不會投降,又感謝美國提供援助,稱「你的金錢不是慈善,它是向全球安全以及民主的投資。」(Getty Images)

此外這一策略仍要面對致命問題,即烏克蘭的有生力量無法迅速再生。俄烏戰爭爆發時,烏克蘭共有4,300萬公民,其中有500萬是可徵召的男丁。但據聯合國統計,戰火之下共有1,43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另有900萬人身處克里米亞或其他俄羅斯佔領區。故如今的烏克蘭人口已減少到約2,000萬至2,700萬,按照這一比例,該國可徵召的男性已不到300萬。如今烏克蘭約有100萬人應徵入伍,餘下雖仍有百萬人可被動員,但這等於寅吃卯糧、掏空烏克蘭的經濟生產基礎,即便烏克蘭能收復失地,未來重建也必然面對極為艱困的局面。

綜上所述,俄烏消耗戰仰仗的基礎不同。俄羅斯以巨大的物資優勢、完整的工業基礎投入戰爭,謹慎保存資源,希望彌補人力吃緊的劣勢,並藉著炮火消耗烏克蘭的有生力量;烏軍則以較小的資源庫開始戰爭,依靠西方援助維持戰爭能量,並寄望自己不計代價發動的數波攻勢,能挫傷俄羅斯動員的預備役部隊、收回部分領土,進而破壞俄羅斯內部團結,讓普京在政治壓力下,以偏向烏克蘭的條件展開談判。

但從俄軍眼下有意推動軍改的架勢來看,莫斯科顯然鐵了心要進行消耗戰。歸根結柢,這是一場烏克蘭有生力量、西方援助意願,與俄羅斯軍工生產能力、內部團結意志的終極對決。

俄羅斯此次軍改可以觀察到哪三大重點?

提高部隊員額、提升軍工生產與維修能力、因應北約再擴與烏克蘭四地入俄進行部隊結構調整。

俄羅斯與烏克蘭各自憑介什麼進行消耗戰?

烏克蘭憑藉全國總動員與西方援助,俄羅斯依靠軍工體系與炮火中心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