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核保護傘」? 芬蘭與瑞典的北約前路已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5月11日,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接連訪問瑞典和芬蘭,與兩國簽訂了共同防衛協議。雖然該協議的用詞所牽涉的雙方承諾和責任都十分溫和,但約翰遜卻不避談英國的「核威懾」能力,指核威懾是英方平時不會評論之事,卻稱「這取決於協約一方提出要求」,而英國將「非常認真對待」此等要求。某程度上,英國的「核保護傘」已覆蓋着瑞典和芬蘭。

在俄烏戰爭持續進行之中,各方對於核戰的擔心都在不斷升級。對於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可能,俄方4月就曾威脅會在其波羅的海領土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部署核武器和高超音速導彈。同月,俄方亦試射了可裝載核彈頭的州際彈道導彈RS-28 Sarmat,當時普京就稱這將讓「那些……試圖威脅我國的人認真思考」,被視為俄國核威懾的暗示。數天之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指責北約正在烏克蘭進行代理人戰爭,警告西方不要低估核衝突的風險。

美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5月10日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就曾警告,普京有可能會將其在烏克蘭戰爭的失敗,以及北約介入或即將介入戰爭,視作「存亡威脅」,而這將會構成普京使用核武的條件。不過,她亦指出在俄國祭出核武之前,將會先有一系列的升級行動。

圖為美國情報界高層2022年5月10日到國會參院出席聽證會,圖中右方是美國防情報局局長貝里爾(Scott Berrier),左方是美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AP)

由於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特別是與俄羅斯有1,340公里陸上接壤邊界的芬蘭),無庸置疑會將今天西方與俄國在烏克蘭及其周邊的衝突,推向一個普京會認為是對俄國構成「存亡威脅」的境地,因此來自北約成員國的安全承諾實在其必要。

灰色地帶的「空窗期」

在加入北約的過程中,最讓芬蘭和瑞典擔心的,並非其正式加入北約之後帶來的安全風險(畢竟,北約的共同防衛條款對於任何國家都有重大的威懾力),而是兩國正式申請加入、卻尚未正式加入的「灰色地帶」。此時,兩國已明顯與俄國撕破了臉,卻尚未正式得到北約的安全保障。

由於芬蘭與瑞典兩國加入北約的申請案,須得到北約30國的國家議會通過才能確立,這個通程恐怕要花上近一年的時間。最新加入北約的北馬其頓,就花費了13個月時間才走完這個過程。因此,兩國(特別是有上世紀被俄國入侵歷史的芬蘭)都對這段灰色地帶「空窗期」感到憂慮。

本月初,瑞典外相林德(Ann Linde)訪問華府期間,就曾稱她得到了美國承諾,如果瑞典申請加入北約,美國將在這個空窗期提供安全保證。不過,她就澄清,這並非「實質的安全保證」、不是北約成員才會得到的那一種。她聲言,這代表着如果俄國對瑞典有負面行動,美國不會坐視不理。但至於如何「理」,這卻是一處留白。

同時,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和瑞典首相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一同訪問柏林,也得到了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的同類保證。朔爾茨稱:「即使是在兩國北約成員地位仍在決定當中的時間內,他們永遠都可以依靠德國的支持,而作為歐洲人,我們早就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責任。」其口中的責任,即是歐盟本身也擁有的共同防衛條款。然而,這卻是一個沒有明確執行機制的紙上承諾。

5月3日,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左)和瑞典首相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右)一同訪問柏林,得到了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的安全保證。(AP)

英國安全保證最為有力

這一次,英國給予芬蘭和瑞典的安全保證,可說是在北約成員國中最為堅固的。雖然英方與兩國的共同防衛承諾用詞甚為溫和,只稱「若任一國遭受災難或攻擊……在受影響一國的要求下,(另一方)將以一系列方法援助對方,可能包括軍事手段」,但一方面,這是黑紙白字的政治承諾,與美方的口頭諾言不同,另一方面,英國作為歐洲兩大軍事強國之一,且是世界第四大核武國,去年更曾提高其核彈頭庫存上限,其諾言的背後的確有實力支持。

即使有英國輿論質疑剛剛在地方選舉遭遇大敗、被「派對門」醜聞纏身、民望低落、說謊者形象深入民心的約翰遜,是否代表英國作出此等嚴肅承諾的適當人選,不過,此刻的俄烏戰爭,以及英國在此的對俄強硬政策,已成為了約翰遜保留相位的「救命草」。以反向的邏輯來說,約翰遜對芬蘭、瑞典的安全承諾,也許比其他國家領袖所能提出的,更加「擲地有聲」。

英國在這個時間節點與芬蘭、瑞典兩國簽下共同防衛條約,更顯示出兩國正式申請加入北約的預估大概已經成為了事實。

英國首相約翰遜與瑞典首相安德松11日一同會見記者。(AP)

芬蘭、瑞典心意已決?

目前,兩國都傳出在本周末或下周將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ö)5月17日開始一連兩日對瑞典的國事訪問,更被視為兩國共同宣布申請加入北約的最佳時機。

在2月24日俄國進軍烏克蘭之前,加入北約在兩國也是難以想像之事。芬蘭自二戰遭俄國入侵之後,就一直謹守中立地位,以此維持國家主權的獨立性;「芬蘭化」更曾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口中的烏克蘭問題解方。因此,在戰爭爆發之前,支持加入北約的芬蘭民意大概只得兩成多。

至於瑞典,該國更是兩百年來未有正式加入任何戰爭,和平主義、中立地位,以至全球去除核武運動等國際政治道德立場,早成為了不少瑞典人的自我身份認同。在冷戰期間,瑞典就是最早支持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的西方國家之一。而現時以少數派政府執政的社會民主黨,也有着深厚的反北約傳統,該黨上世紀80年代的著名總理帕爾梅(Olof Palme)在遇刺身亡之前就曾走上街頭參與反對美軍的遊行。雖然如此,瑞典的右翼則傾向加入北約,因此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早有超過四成的民意支持加入。

以往,在加入北約的問題上,瑞典被視為走得比芬蘭更前。後者1995年放棄名義上的中立地位與瑞典一同加入歐盟,也被認為是受了瑞典的進取態度所帶動。而在瑞典的社會民主黨中,對於北約問題一直有兩派不同意見,該黨為和解兩派立場的說法,則是如果芬蘭加入,瑞典才加入——當時的芬蘭,出於自冷戰以來的中立傳統,幾乎沒有可能加入北約,因此這樣就可以無限期推延瑞典應否加入北約的問題。

自俄烏戰爭爆發後,英國的外交取態在西方世界普遍獲得好評。諷刺的是,脫歐後的約翰遜外交焦點卻離不開歐洲。(AP)

可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芬蘭民意出現巨變,超過七成人支持加入北約,顯示出該國人民對於其大半個世紀基於地緣戰略計算的中立地位的重新反思。這也使瑞典執政黨不得不馬上面對加入北約與否的決策問題。而在瑞典國內,支持加入北約的民意在俄國揮軍後也首次越過半數門檻。

起初人們預期兩國會趕在本年6月28日至30日的馬德里北約峰會前正式申請加入北約。不過,最近的時程似乎已提前到5月中旬。

5月10日,芬蘭國會的國防委員會已提出了加入北約是該國最佳選項的建議。芬蘭總統尼尼斯托也將在當地時間5月12日公布其支持加入北約與否的立場[更新:本文發布後芬蘭總統與總理已宣布支持申請加入北約]。針對該國國會議員意向的調查已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二議員支持加入北約。外界早看到芬蘭加入的勢頭,而約翰遜與尼尼斯托簽下的共同防衛協議可算是對此預判的確認。

而在瑞典一方,執政社民主黨本身正在舉行三場黨會議,希望壓服黨內依然反對加入北約的聲音,該黨領袖將在5月15日公布其會否扭轉反北約傳統的決定——這剛好趕在尼尼斯托國事訪問瑞典之前。約翰遜與瑞典總理首相安德松簽下共同防衛協議,似乎已預示出5月15日的正面結果。

從芬蘭、瑞典迅速扭轉其歷史性中立地位的態勢來看,以對抗北約東擴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正好加速了北約的東擴,在戰火未息之際,此等歷史性轉變的最終結果依然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