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危急・一|從被動到主動 中共「操之在我」扭轉局面
台海局面發生逆轉,中美台戰術博弈的主動權正轉到北京一邊,隨着中國大陸展現出不惜一戰也要遏制台獨、完成統一的決心,在台灣海峽存續多年的「主動-被動」關係正被改變。
此前,中共一直聲言「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國大陸一邊」,在「是戰是和」的戰略格局上也確實如此:無論毛時代根據國際形勢需要炮擊金門,誓言「解放台灣」,還是鄧時代將「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作為對台政策主軸——兩岸狀態的戰略主動權確實掌握在中共手裏。
但另一方面,在中美台圍繞台灣展開政治博弈的「戰術」層面,中共又總是陷入被動應對的不利局面。
本系列文章共五篇,此為第一篇。
無限容忍的綏靖過往
自兩岸分治以來,美國就把台灣作為籌碼,根據自身需要,通過階段性調整對台關係,刺激中共作出回應。台灣問題是中國最大的軟肋,因為「一個中國」原則事關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不能放棄,在美國打「台灣牌」時,只能被動回應、受制於人。
在台灣,自李登輝以降,台獨便一路發展,經陳水扁到馬英九,再到蔡英文,台灣政治一路演變,中共的對台政策也一直根據台灣內部政治的變化而變化。無論在經濟上「惠台」還是在軍事上施壓,亦或是兩岸交流、外交爭奪等,中共多是基於台灣方面的變化而被動回應,很少主動出擊,做出能牽引台灣被動回應的施動行為。相反,往往是台灣牽動大陸,令北京做出被動回應。
特別自特朗普時代中美關係全面惡化以來,中國崛起威脅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霸權利益,美國遂持續挖掘台灣地緣價值,全面強化在台海的軍事存在以及與台灣的官方聯繫,提高對台軍售數量與武器水平、美軍機起降台灣,軍艦不時經過台灣海峽,國會與白宮互動,連續通過多個有關法案,支持發展與台灣官方關係,強化對台軍事和外交支持,掏空了美國堅持多年的「一中」政策。台灣方面也在蔡英文執政下,通過加緊與美國的聯繫,以謀求實質台獨。
中國大陸國慶期間,逾百架次解放軍戰機近日進入台灣西南空域:
針對美台這些顛覆、解構「一個中國」的動作,中國大陸無論在文宣上回應,還是政治外交上抗議譴責,軍事上隔海開展軍事演習等,都未能逃脱「美台先刺激,北京再回應」的被動應對模式,未能展現「操之在我」的從容主動。這就導致不僅美台好像看破了北京手腳,篤定北京不敢動武,互相勾連加緊向台獨掘進,其它一些國家也有樣學樣,試圖通過在台灣問題上投機,從北京或台北獲得好處,兩岸為此均投入了不可估量的外交與經濟資源應對。
這種情況直到最近,伴隨着中國政治周期變化,中共也開始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出寧可不惜一戰也要完成國家統一時,才得以扭轉。
最近中美關係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雙邊關係開始在對抗中緩慢回調。不久前兩國領導人拜登和習近平通了電話,孟晚舟獲釋回國,楊潔篪與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瑞士會晤,在台灣問題上拜登政府也比特朗普政府更為謹慎。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北京最近開始主動在台灣問題上出牌。
10月1日到4日,中國國慶假期期間前四天,解放軍一共出動了149架次軍機進入台灣空域,其中最高峰一天達到56架。評論認為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軍事演習,而是實戰演練,如果北京需要隨時可以把演練轉化為作戰行動。
習近平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強調「實現統一」與「審判台獨」,引現場掌聲雷動:
與此同時,如果回顧最近以來解放軍在台灣海域進行的軍事演習,也可以發現,這些演習不僅帶有極強的實戰味道。而且,這些分散在台灣島不同方向的演習,假使在某一時點集中呈現,它就是一場具有強烈針對性的大型登陸作戰。而何時發起作戰行動,主動權完全在大陸一方。
另外在政治上,雖然大陸「惠台」並未停止,習近平等對台決策層官員仍堅持「和平統一」,但有關涉台問題表述的火藥味正越來越濃,從台灣「必然統一,也必須統一」到「台獨……是民族復興的最大隱患」、「台獨分子……必將遭到歷史審判」等用詞,人們可以輕易解讀出習近平等人推進統一的意志。在兩岸關係上,中共已經不再是被動地對美台刺激性動作做出回應,而是開始主動出手,推動台海格局向統一發展。
美台的最核心焦慮
美台以及國際社會顯然都認識到了戰爭風險,或者說都開始在台灣問題上一反「主動刺激中國回應」的常態,反而越發被動地應對中共的台海戰術。
在2021年10月1日至4日解放軍高頻密軍機繞台後,蔡英文即投書《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尋求支持,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則不斷接受採訪尋求各國承諾,台灣軍方官員則稱兩岸已經進入「準戰爭狀態」;包括蔡英文今年「雙十節」的講話,都能從中窺探到美台的緊張情緒。
美國方面,10月6日,沙利文在瑞士和中國同級別官員會面後接受BBC訪問時明確表示「我就明說吧,我們現在就會採取行動,力阻那一天到來(Let me just say this, we are going to take action now to try to prevent that day from ever coming to pass)」。聯想到近來美軍越來越頻密的軍艦航行和聯合演習,反而令人察覺到一絲焦躁的情緒。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台灣關鍵時刻越來越近」撰文指出,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會否為台而戰」的問題還相當抽象,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愈來愈迫切了;《紐約時報》也以「美國與中國大陸因為台灣進入危險領域」為題,指出台灣已成為美中日漸分歧與對抗關係中的核心,形容中美台的關係已經缺乏絕緣體,一觸碰就可能引發戰火,甚至指出解放軍武統台灣已變得「可以想象」。
情勢變化,使得美國不得不為了所謂「保衛盟友」以及自由民主的承諾,乃至美國在台灣及西太平洋的地緣利益,而被動應對,隨着中共對台決策思路轉變,台海地區「攻守之勢」出現逆轉。如何應對台海緊張情勢與隨時可能到來的台海變局,絕對是美台的最核心焦慮。
「主動-被動」的逆轉
可以這樣說,當中國大陸一改原來在台灣問題上無限容忍美台施動的「綏靖」姿態,展現出在台灣問題上破釜沉舟的勇氣,中美台在戰術博弈層面的主動權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易手,掌握在中國手中。
無論是對台軍售,議員訪台,台駐美辦事機構更名,甚至美國軍艦在台海周圍演習,所有借台灣議題對北京方面的壓力測試,曾經有效的手段如今正變得逐漸無效。
現在,中國已經讓世界媒體焦點和美國對外政策重心聚焦到台灣議題,並且隨時在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時,通過對台海施加軍事壓力,逼迫華盛頓或台北表態並做出回應動作。而中共則好整以暇,收發自如,掌握了台海戰術博弈的主動權,軍機隨時可來也可隨時不來,若覺得有必要,隨時可以將圍繞台灣進行的實戰演練轉化為作戰行動;若覺得時候未到,時機不成熟,還可以温水煮蛙,久久為功——台海格局中的「主動-被動」關係已經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