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智庫論壇|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拜登對中國犯的三個錯誤
在中美兩國對抗和競爭大於合作的大背景下,拜登(Joe Biden)注重展現對華強硬,在過去六個月基本上沒有做出大的政策調整。對於接下來的對華接觸,拜登也不得不平衡國內、尤其是國會對華強硬訴求。
7月31日,在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上,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創始所長、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對拜登政府當前的對華決策及兩國關係發表了個人的看法。
如果進行總結的話,芮效儉提到了美國對華決策時犯了三個方面的錯誤。
第一,和中國開展「戰略競爭」的定位是錯誤的。
芮效儉主張中美在新的多極化世界中構建一個新的戰略均衡(equilibrium)。
他在討論中說:「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很難在東亞適應新的均衡。如果中美都尋求主導地位,彼此又不接受對方的主導地位,這樣一個均衡是無法達成的。所以,如果美國要和中國對話,就要解決這個問題,即雙方如何在軍事層面達成某種平衡,也就是雙方各自都能滿足自己的國防需求,對美國來說就是滿足盟國的國防需求,同時也不能夠實力過於強大,顯得能夠威脅到對面。美國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步,思想上也無這樣做的準備。但是,這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必須要有一個實力的均衡,否則就會陷入不斷地戰略競爭」。
對於戰略競爭這一主導因素,芮效儉認為,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戰略的競爭重點主要是放在軍事上,這個就會引來無窮無盡的軍備競賽,使得資源沒法投入經濟發展。所以,美國必須想清楚什麼算是「主導」。
拜登上台6個月以來同北京的外交接觸(點擊瀏覽大圖):
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Adam Posen)認為,從拜登上台後和北京的交手來看,現在雙邊關係摩擦已經由貿易轉向科技。多年來兩國在知識產權、政府補貼等領域的分歧,從來沒有、也不應該損害更廣泛層面的雙邊經濟關係。現在導致局勢升級的是中美雙方都意識到對方是一種真正的地緣政治威脅,對彼此體制或合法性構成威脅。這是華盛頓和北京各級官員都面臨的現實。其中的一些原因是被誇大了,也反映在兩國各領域的互動。
第二,拜登及其團隊所強調「從實力地位和中國對話」是錯誤的。芮效儉認為,拜登所強調的從實力地位跟中國打交道是錯誤的做法,任何人都會知道中國不可能接受美國這種政策。因為在冷戰期間也是這樣,當時蘇聯民眾對於美國從實力地位出發跟蘇聯打交道也非常敏感。
今年3月阿拉斯加中美高層磋商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批評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從實力地位出發和中國談話。楊潔篪當時說:「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你們就沒有這個地位講這個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如果你們要跟我們好好地打交道,那麼我們就相互尊重打交道。合作對雙方有利,特別是這是世界各國人民的要求。」
第三,從內政因素看待對華關係,並未從國際客觀視角制定對華政策。
談到中國崛起之軍事實力時,芮效儉也提到中國所犯的一個「失誤」,即中國沒有明確定義它的國防需求,開始以大國地位來定義它的國防需求。
他提到,中國在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報告中的軍事部分,都講到強大軍事實力符合中國國防和發展需求,十九大報告甚至提到中國需要世界級軍事力量。但中國沒有全球的軍事責任,沒有海外的盟國。這在美國看來,就是看不到中國軍事實力的天花板。
芮效儉認為,從大國地位定義國防需求是錯誤的看問題角度。中國在講自己軍事需求的時候要重新思考。如果每個國家都根據自己的國際地位來發展軍事實力的話,那麼日本和印度等國需要什麼樣的軍事力量?
他提到,軍事需求必須跟國防需求結合在一起。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理解這一點,在早期的發言中提到過國防困境,比如中國有絕對的安全的話,它的鄰國就沒有安全了。
芮效儉認為,中國的國防能力必須有一個限度,中國在這方面要有一個上限意識,什麼樣的防禦才能更好地防禦中國的領土?多少防禦才算夠?否則鄰國就會感到不安。在這個領域,芮效儉認為,中美遲早需要對話,而且越早越好,以便在東亞實現戰略均衡,一個符合兩國利益的戰略均衡。
芮效儉建議,在看待各自利益時,兩國不要從國內因素去看待國際問題,而是要從外部的客觀世界去理解,制定符合國際環境的外交政策,以此獲得國內對這些政策的支持。
但是,芮效儉認為,美國沒有這樣做。他舉例稱,在東亞,大多數的東亞國家和中國的經濟貿易關係比美國更加密切,所以他們肯定不會隨着美國要求站隊,因為中國和他們之間國家利益更加緊密。美國不應該讓這些國家選擇誰更民主、更專制或誰更先進、更優等。美國向東亞的這些國家講這樣的話是行不通的。
對於芮效儉的提議,中國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提到,在現代歷史當中或者近代歷史當中,中國遭受了來自於國外列強的侵略,對外部力量進入中國有切身之痛。中國人民也非常渴望中國是強大的國家。但從戰略性角度來看,中國在尋求共同利益的時候,主要角度有三個,一是主權;二是領土完整性;三是發展權。中國希望自己能夠真正地變成和發展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的國家來進行團結和合作。
朱光耀仍然強調了經濟關係的壓艙石地位,提到2020年中美貿易額是5,800億美元,在今年又增加15%,也就是今年前6個月已經達到3,800億美元之多。這種經濟的互相的依賴性和互信的密切交織性能夠幫助兩國未來找到更多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