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外長緊急訪華 俄烏衝突已到不得不拐彎的時候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部發布官方消息: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將於7月23日至26日來華訪問。烏克蘭外長緊急訪華,準備在中國一待就是4天。這個事情還需要連續起來看。

首先就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退出今年的總統選舉;緊接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開始密集釋放信號,稱願意與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不再堅持自己之前的苛刻條件。建議俄羅斯派一個代表團出席希望在今年11月召開的第二次烏克蘭和平峰會。再然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收到了中方邀請,即刻啟程訪華四天。不難發現,這三件事實際上是一環緊扣一環,核心直指烏克蘭危機。

中國外長王毅(右)2月17日在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左)(中國外交部)

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民主黨與共和黨誰勝誰負,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俄烏衝突的走向。隨着拜登退選,特朗普(Donald Trump)一時間風頭無兩,已經是下屆美國總統的最大熱門。一旦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大概率要履行承諾,第一時間推動俄烏休戰,確保美國能夠專注於中東和亞太,這幾個地方才是美國全球利益的核心地帶。往大的方面說,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中,烏克蘭的國家存亡究竟有沒有一席之地,這個問題可能已經沒有必要去問。

可以預見的是,特朗普不會像拜登政府那樣,繼續對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援助。自從澤連斯基與特朗普通話之後,烏克蘭就對這種情況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還是對拜登連任抱有幻想。但當拜登宣布退選的消息,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特朗普已表明一旦再次上台,不會像拜登政府那樣,繼續對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援助。(Reuters)

烏克蘭終於意識到,自己以前「寸步不讓」的路線,已經失去了最大的倚仗——美國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以前美國對烏克蘭不遺餘力地軍援,雖然沒有讓烏軍從根本上扭轉戰場形勢,但至少給了烏克蘭和俄羅斯打持久戰的底氣。這也決定,一旦美國改變立場,不再對烏克蘭提供實質性援助,澤連斯基政府也要被迫調整策略,以適應形勢的最新變化。

所以就能看到,澤連斯基最明顯的一個轉變,近期接受採訪時不怎麼提要俄烏恢復到「1991年的邊界」, 這就是釋放和談信號。可能是怕澤連斯基「忘了」,採訪者還特意問了一句,俄羅斯要不要向烏克蘭歸還領土。如果是三個月以前,澤連斯基大概還會就這個問題發表一番長篇大論,重申自己的強硬立場,現在乾脆避而不談。

北約峰會:2024年7月1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英國首相施紀賢、美國總統拜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等官員與會。(Reuters)

當然,除了美國總統選舉形勢以外,烏克蘭內部的厭戰情緒不斷加劇,也是重要因素。由於烏軍幾次反攻,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高調的輿論宣傳,與實際的戰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樣的落差接連出現幾次,烏克蘭官方已經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再談反攻,已經很難有人買賬了。

相比起來,停火止戰這個選項可能更具備吸引力。而且這段時間,烏克蘭內部也在做輿論鋪墊,試探國內的反應。有人甚至公開表示,如今烏克蘭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地位,至於烏東四州可以「日後再說」。

當然,主戰派與主和派的對立永遠存在,烏克蘭內部肯定不缺要戰鬥到底的聲音,但從目前形勢來看,後者的聲音正在佔據上風。之前就有消息說,烏軍總司令已經成為了主和派的一員,如今澤連斯基態度也出現了轉變,這些都意味着,烏克蘭終於要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了。

拜登於7月11日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上,竟把身旁的澤連斯基叫錯成普京,場面尷尬。(REUTERS)

直到拜登退選之後,烏克蘭才想着釋放和談信號,讓烏克蘭在和俄羅斯的外交博弈上處於被動。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拜登退選這件事,已經把烏克蘭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澤連斯基都不顧自己當年簽下的禁令,暗示與俄羅斯和談的可能性,這種表現已經是露了怯。俄羅斯肯定會窮追猛打,在談判中提高要價,最好是一勞永逸地完成特別軍事行動的全部戰略目標,不再像當年的明斯克協議一樣,留給西方鑽空子的機會。

如今烏克蘭既無法通過軍事手段收復失地,在外交上也處處被動,要想最大程度保全國家利益,可能只剩下向中國求助這一條路,寄希望於中國的客觀中立立場。所以才有了烏克蘭外長這次訪華之行。庫列巴在中國四天,中烏之間要談的話題絕對不會少。

從各種角度而言,烏克蘭想要的台階,如今只有中國能給,現在也只有中國願意盡大國的責任,去儘可能地保障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完整。但實事求是地說,烏克蘭如果能早些認識到這點,可能現在的處境就不會這麼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