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瘋成魔」 給聯合國機構貼「恐怖組織」標籤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耶路撒冷郵報》日前報道稱,以色列議會正在推動通過一份法案,擬切斷與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的聯繫,並將其宣布為「恐怖組織」。將聯合國救援機構貼上「恐怖組織」標籤,這是繼以色列代表在聯合國大會第十屆緊急特別會議上粉碎《聯合憲章》之後,以又提出一項驚人的計劃。

幾乎同時,UNRWA媒體顧問哈斯納(Adnan Abu Hasna)對此表示反對,強調UNRWA在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上的關鍵作用,並批評以色列此舉為是「危險的、不可理解的、前所未有的升級」。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也強調對UNRWA的支持,指出其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從1949年開始,UNRWA就是中東一個不可或缺的人道主義支柱。1948年第一次中東大戰後,大量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家成為難民。在這樣的背景下,聯合國成立了UNRWA,任務就是給難民緊急幫忙。不管是當年流離失所的人,還是難民的後代,都是UNRWA照顧的對象。他們在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的西岸、東耶路撒冷,加沙,辦學校、開診所,提供教育、醫療,還有各種社會服務、緊急救援,甚至連難民居住和基礎設施都得管。基本上,難民需要什麼,他們就幹什麼。

以巴衝突・以巴戰爭・以色列・加沙・拉法:圖為2024年3月7日,在加沙走廊南部拉法,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等待接受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的援助。(REUTERS/Mohammed Salem/File Photo)

UNRWA的資金全靠成員國自願掏腰包,誰給多少不一定。近幾年,幾個「金主」不給錢了,或者暫停資助,讓UNRWA已經難為無米之炊,難民們享受到的服務也因此打折。但就算這樣,每次戰火一起,UNRWA總是沖在最前頭,給難民送去援助。

如果以色列最終對UNRWA採取行動,無疑樹立了一個極為危險的先例。這在國際法和國際關係領域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不穩定的模式,如波及其他國際組織,並必然會對未來的援助行動產生寒蟬效應。

以色列・聯合國・以巴衝突・以巴戰爭:以色列軍方2024年5月14日發布影片,以此指控在加沙拉法東部的聯合國後勤基地中,有持槍男子行走。圖為以軍發放的影片截圖。(Israel Defense Forces/Handout via REUTERS)

以色列就是想以此起到一系列負面影響和連鎖反應。一是以色列政府堅信援助組織的活動對其國家安全構成了直接或間接的威脅。在以色列看來,一些組織可能被利用為掩護,為反對勢力提供便利,或是被認為在宣傳上不利於以色列的國際形象,從而被視為「反以色列行為」。權衡之下,以色列認為自身安全比維護人權人道形象更重要。已經深陷其中的以色列需借戰爭強化威懾力,確保中東生存,內塔尼亞胡此役若不勝哈馬斯,恐加劇巴勒斯坦仇視,反以情緒升溫,且個人政治命運與國家行動捆綁。

2024年5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一名男子在白宮外舉起以色列的國旗表示支持以色列。(Reuters)

二是美國的縱容與支持。以色列或許判斷,一方面,有了美國的默許或公開支持,即便國際社會有不滿,也不會面臨太大的實質壓力。美國的庇護給了以色列在國際舞台上採取強硬行動的底氣,即便這行動可能挑戰國際共識。另一方面,美國不能沒有以色列,否則在中東立威可就難了。中東去美國化一旦開啟,將難以逆轉。失去了中東的控制權,美國全球戰略就等於基本上崩盤了。

美國的庇護雖給予以色列一時之勇氣,卻也成為其道德權威的負累,還說什麼是「自由燈塔」?據路透社報道,白宮正式回應說,以色列的行動還沒踩到美國畫的「紅線」。白宮國家安全的發言人約翰·柯比在記者會上,幾乎是照搬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話,說襲擊拉法難民營是以色列的「不幸失誤」。

美國非常露骨地為以色列開脫,使用精準制導炸彈時已經在「儘量小心、精準」。這種說辭意圖有二:一是減輕罪責,減輕國際社會對以色列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的批評,二是一種外交姿態,為美國支持的正當性辯護,援助是「有原則和負責任的」。這說明美國政府根本不關心巴勒斯坦人民,尤其是婦女與兒童的死活,對人道災難後果更是熟視無睹。

2024年5月26日,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南部拉法的難民營發動襲擊後,大火肆虐,畫面怵目驚心。圖為影片截圖。( REUTERS/Reuters)

以色列軍隊在拉法難民營的空襲,受到多國譴責。沒想到,5月28日,拉法難民營又被以色列軍隊襲擊了,此前襲擊致使不少婦女和兒童死亡,現又有不少人受傷。多國領袖如法、德、加等對以色列行動表示震驚與憤慨,強烈要求停火。白宮則聲稱以色列未觸犯其設定界限,此舉遭遇人權團體及阿拉伯裔社群的譴責。美國就是如此為以色列的開脫,當然也引起了美國國內與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

前不久,布林肯在G7會議時表達美國政府內部對於以軍可能存在的侵犯人權行為的關注,暗示或將依據《萊希法》約束以色列,話音未落美國國會持續批准了對以色列的大額軍援,實際上,這折射出美國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在對外政策上的優先級。

曾經,美方也是堅決反對以色列進攻加沙地帶,布林肯曾經斬釘截鐵地稱,美國確實在着手解決這個問題(人權問題),並且「大家很快就能看到結果」。很遺憾,沒有「結果」了,這說明,至少在短期內,美國難以大幅調整對以色列的政策。

尤其是考慮到國內政治壓力、以色列遊說團體的影響,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更廣泛戰略利益。這也顯示出,美國雖然老講人權,但做和說之間,隔的可不是一條小河,簡直是條大江大河。

美以對人道災難的漠視,加沙人民不忘記,中東人民不會忘記,世界人民不會忘記。正如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所言,歷史最終會銘記的,不僅是強者的作為,更有旁觀者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