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巨匠 浪漫主義音樂的偉大先驅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1828年今日,奧地利音樂家法蘭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英年逝世,終年31歲。舒伯特死前沒有多少遺產,但在不足廿年的音樂生涯中(舒伯特10歲開始作曲),這位「歌曲之王」卻創作了大量作品,包括六百多首藝術歌曲(德語:Lied),以及歌劇、交響樂、彌撒曲、弦樂四重奏、五重奏、鋼琴奏鳴曲多種。舒伯特被視為最後一位古典主義的巨匠,他亦搭建了西樂由古典主義過渡至浪漫主義時期的橋樑。

延伸閱讀——把世界重新浪漫化

浪漫主義音樂先驅

舒伯特的歌曲,包括奏鳴曲和交響樂,若從形式來說可能並不符合嚴謹的結構,但他卻總能寫出異常動人的旋律。舒伯特的創作方法,就是以旋律與和聲建構情感氛圍。於是,舒伯特悄悄地播下了浪漫主義音樂的種子。

延伸閱讀——諾瓦利斯:將世界浪漫化,早逝的藍花詩人

什麼是浪漫主義音樂呢?簡言之,浪漫主義音樂作曲家強調以音樂表現主體內在的情感和想像力。他們多從其他領域,例如文學和繪畫、甚至大自然中獲取作曲靈感。相對而言,相比以前的古典主義音樂,浪漫主義不再著重歌曲井然有序的結構形式。

德國浪漫主義藝術代表作品之一: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霧海上的旅人》(Der 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1818年

藝術歌曲

舒伯特其中一個獨創貢獻就是確立藝術歌曲(Lied)的類型。藝術歌曲由獨唱者加上鋼琴伴奏的方式演繹,而演唱的文本多採自德語浪漫主義詩歌。名曲就有採用歌德《浮士德》詩句的《紡紗的葛麗卿》(Gretchen am Spinnrade, Op.2 D.118),此曲的伴奏刻意模仿紡車轉動的意象,以融合詩與音樂來創造新的藝術類型。舒伯特經常採用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海涅(Heinrich Heine)等大詩人的作品,但他始終對歌德的詩作最感興趣。歌德在1774年出版《少年維特的煩惱》,此作就影響到後來的德國浪漫主義文學。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浮士德》(Faust)

至於西樂的浪漫主義時期,大約在1820至1900年間(當然如何劃分年份是可爭議的)。退一步來說,浪漫主義音樂其實是影響自這個年代廣義的美學運動。某些評論認為,整個浪漫主義美學運動是一場反啟蒙運動(anti-Enlightenment)。浪漫主義者並不必然盲目高舉個體的情感:他們會批評康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認為這種普遍化倫理會埋沒個性的自由表達;同時,浪漫主義者並不鼓催一種極端的個體主義,在普遍主義個激進個體主義的兩極之間,浪漫主義者尋求一個中庸之道,同時著重公共社會生活和個體表達自由。

荷爾德林︰在孤獨、貧窮中死去,遲到一百年才被發現的詩人

黑格爾求學時期的室友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是德國浪漫主義最重要的思想家與詩人之一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