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利斯:將世界浪漫化,早逝的藍花詩人

撰文:致寧
出版:更新:

世界必須被浪漫化——這是諾瓦利斯(Novalis)的名言。1801年今日,這位德國浪漫主義詩人因肺結核逝世,年僅二十八歲。諾瓦利斯的短暫一生留下神秘深邃的詩文,代表作包括抒情詩《夜頌》(Hymns to the Night)和未完成的小說《亨利.歐福特丁根》(Heinrich von Ofterdingen)。這部成長教育小說(Bildungsroman)的主角在夢中遇見一朵藍花,「藍花」後來也成為浪漫主義憧憬愛慾的象徵。對於何謂浪漫主義,詩人自有一套說法:「將世界浪漫化,即讓我們體察這大世界的魔幻、神秘與驚奇的經驗;即打開感官去把平凡視作非凡,把熟悉視作陌生,把世俗視作神聖,把有限視作無限。」

把世界重新浪漫化

運用創意和想像去為日常事物賦予詩意,就是浪漫主義者的信條。諾瓦利斯的書寫,除了反映早期德國浪漫主義美學思想,亦涉及不少哲學討論,諸如主體性與自我意識、知識論、政治哲學、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等等,難怪他也被歌德、席勒等老前輩視為百年一遇的天才。

1772年,諾瓦利斯出生於一個薩克遜貴族血統的家庭,他的原名是弗里德里希・馮・哈登伯格(Friedrich von Hardenberg)。諾瓦利斯的童年光陰都在家族莊園中度過,他的父親管理鹽礦,而且是新教摩拉維亞兄弟會(Moravian church)的教徒。父親的第二任妻子生了十一個孩子,諾瓦利斯就排行第二。他早年就讀路德會文法學校,尤其專注學習修辭學與古典文學。

諾瓦利斯《夜頌》(Hymns to the Night)

十二歲時,諾瓦利斯搬到叔叔家居住,這位叔叔熱衷於研究法國啟蒙哲學,他也是諾瓦利斯的哲學啟蒙。十八歲至廿二歲期間,諾瓦利斯先後於耶拿、萊比錫和維滕貝格等地攻讀法律,並以優秀成績通過考試。他在這段時期上過席勒的歷史課,日後又結識了歌德、費希特、謝林、荷爾德林、赫爾德等詩人和哲學家,可見他是德國知識分子圈子的一員。

荷爾德林︰在孤獨、貧窮中死去,遲到一百年才被發現的詩人

此外,諾瓦利斯也有參與早期浪漫主義圈子,包括蒂克(Ludwig Tieck)、施萊格爾(Schlegel)兄弟和史萊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等人。這群作家合辦過一份名為《雅典娜神廟》(Athenaeum)的人文雜誌,是德國浪漫主義思潮的奠基文獻。雜誌取名為「雅典娜神廟」,是希望重新提倡古希臘的公共討論精神。他們呼籲一種共享式的哲學(Symphilosophie),即建基於對話與交流的哲學方法,而非獨個兒閉門造車建構理論。同時,他們鼓勵作者使用筆名或匿名出版,從而讓作者暢所欲言,甚至容納到當時避受歧視的女性作者出版。「諾瓦利斯」(Novalis)就是一個筆名,源自拉丁語「novus」(英文譯為「new」),意思是開闢新的土地之人。「諾瓦利斯」這筆名就寓意一種創新獨立的精神。

諾瓦利斯畢業後的一件人生大事,是邂逅了芳齡十二的女神蘇菲(Sophie von Kühn)。據諾瓦利斯自述,蘇菲,這個名字源自希臘文智慧(Sophia)的幼齡女孩,只是一個平凡的鄰家女孩,沒有特別出眾的才智或美貌。但他依然不可救藥地愛上她,因為在這位浪漫主義者眼裡,蘇菲就是他的西施,簡言之,諾瓦利斯愛上了「浪漫化」的蘇菲。兩人相識一年後秘密定婚,但未等到婚嫁之日,蘇菲就在十五歲因肺結核不幸病逝。她的早逝是諾瓦利斯一生的創傷,同時觸動了包括歌德在內的一代德國文人。

就在蘇菲離世不久以前,諾瓦利斯承繼父業,主理魏森費爾斯(Weißenfels)的鹽礦。這段時期他繼續醉心研究哲學,但同時學習其他學科如醫學、生物學、歷史、地理學。他吸收不同學科的知識,是為了實現其百科全書計劃。這個計劃的殘篇在他死後集結出版,名為《浪漫主義百科全書筆記》(Notes for a Romantic Encyclopaedia)。他的哲學著作還包括《康德研究》和《費希特研究》。

諾瓦利斯《浪漫主義百科全書筆記》(Notes for a Romantic Encyclopaedia)

諾瓦利斯其中一個哲學貢獻,就是對費希特哲學的詮釋。在那個年代,費希特被視為康德批判哲學的真正繼承者。黑格爾也在《哲學史講演錄》(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中提出費希特補足了康德觀念論體系的缺陷。費希特強調「自我」設定自身(I's positing of itself)是知識的理性基礎,補救了三大批判建基於不同理性基礎的縫隙。諾瓦利斯曾在廿三歲時與費希特和荷爾德林會面。雖然他仰慕費希特,但比起同代人,他就對於費希特哲學持有更批判性的態度。在《費希特研究》中,諾瓦利斯就質疑費希特是否過於武斷地將所有東西歸於自我,他甚至在《百科全書筆記》中語帶嘲諷地說:費希特的自我不過是魯濱遜漂流記,即一本科幻小說。

費希特:狂熱的天才,哲學界的拿破崙

諾瓦利斯並不認同費希特哲學中絕對自主的主體性,相反,他認為主體本身是割裂的,譬如思考(thought)與感受(feeling)就是兩種不能化約的經驗來源。故此,諾瓦利斯透過反思費希特哲學,重新回到康德的哲學體系。而他對於自我主體性的思考,就集結在他的成長教育(bildung)概念。對諾瓦利斯而言,搞哲學就是一種永無休止的成長教育過程,是一場透過遇上他者而展開的自我對話。他曾言道:因為生命並不是他人送給我們的小說,而是一本由我們自己創作的小說。

德國觀念論(下):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_________________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世界。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