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傷健共融】視障人士如何行山? 做領航員出口又要出手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行山危險多,似乎不是傷殘人士應該去的地方。不過,只要互相幫助,萬事小心,就算視障人士,也能走到郊外行山,享受大自然。
弱視的雷若冰在領航員張健偉的幫助下,在早前舉行的「LOVE is on the way傷健共融山系夜行」活動中,於黑夜登上大帽山。雖然兩人初次合作,但雷若冰盛讚張健偉細心,「一路上漆黑,我都有點害怕,就唯有完全信任他」。

張健偉(右)及雷若冰(左)出發前,整理好背囊及衣物。(張浩維攝)
在一行人中,領航員張健偉(左三)在前領路,弱視的雷若冰(左四)在後跟隨。(張浩維攝)

Lowe Alpine Silvermark與《01體育》在12月17日凌晨合辦「LOVE is on the way傷健共融山系夜行」,邀請了5名來自毅歷協會的傷殘人士與15名健全人士,一同行夜山,登上大帽山,等待黎明朝陽。雷若冰雖然四肢健全,但有弱視,尤其夜間視力弱,頭燈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弱視的朋友怎樣行山呢?他們需要一名領航員領路,今次雷若冰就邀請到張健偉首次擔任她的領航員。

不斷提點 避開路上障礙物

一路上,張健偉在前帶領,雷若冰在後跟隨,拉住前者的背囊;同時張健偉用說話形容前面的路況。在上山的路途中,一行人聽得最多的,就是張健偉的聲音,他時而說:「前面有大級樓梯。」又時而說:「這兒要靠左行。」他不斷提點雷若冰避過障礙物,例如大石、樹枝及牛糞。

在路上,雷若冰就拉住張健偉背囊的帶,感受前路的方向及上落。(張浩維攝)
張健偉除了用說話形容前路外,還會為雷若冰清理路上的碎石枯枝,以免絆倒她。(張浩維攝)
張健偉(左)左手傷殘,需要喝水時,會拜託雷若冰(右)幫忙,拿出水樽。(張浩維攝)

雷若冰說:「領航員很重要,我是視障的,看不清路,全靠他做我的眼,為我帶路。我會拉住領航繩或者背嚢,就像剛剛那樣,靠觸覺感應前面的路,是上或落。領航員亦會告訴我,例如下面有個坑要跨過去,他會預先跟我說的。兩個人要有默契,他要很細心,如果沒有他,就會有很多危險。」

除了用說話提點外,張健偉還默默為雷若冰開路,清理障礙物,「跟Ken(張健偉)合作感覺好好,他本身是山藝教練,對他很有信心。今次是第一次跟他拍檔,原來他比我想像中還要細心。如果前路有碎石,他會為我開山劈石的,踢開碎石,幫我安排一條平坦的路去行,因為有他的指引,我行得很安心,很享受過程。」

張健偉(左)及雷若冰(右)在路上有說有笑。(張浩維攝)
一行人準備出發,雷若冰(右)拉住張健偉的背囊。(張浩維攝)
張健偉(左)告訴雷若冰(右)有梯級,後者小心奕奕地跟住走。(張浩維攝)

張健偉:出發前夾好如何溝通

張健偉首次做雷若冰的領航員,事前做足功課,「第一次跟冰冰(雷若冰)行夜山,她是一位弱視朋友,最需要的是行之前與她溝通,知道怎樣才幫到她,用什麼方法才能指示到她,令她明白我說什麼。另外,她的步伐快慢,我要清楚與她溝通。我要預先讓她知道前面的路況如何,讓她多點了解原來前面大概會是怎樣,讓她有心理準備。知道前面路況,安全感亦會大一點。」

不過,在路上張健偉也對雷若冰說了山界最多人說的謊言:「轉個彎就到。」雷若冰在等日出時表示:「一路上漆黑,我都有點害怕,就唯有完全信任他。他沿路鼓勵我,半騙半哄,就上到來。」怎樣騙?雷若冰續說:「他說轉多兩個彎就到頂,但轉兩個彎後,還有3個彎,而且不是細彎。不過,不經不覺就上到這裏了。」

張健偉與一行人沿路登上大帽山。(張浩維攝)
從大帽山的登山路上,望向荃灣市區。(張浩維攝)

張健偉左手缺肢影響行澗

其實,張健偉也是一名傷殘人士,天生左手缺肢,但他在中學時做童軍,開始行山,經驗豐富,現在更是一名山藝教練。張健偉表示,一般用雙腳的行山遠足不是太難,最難是行澗,「行山去到這個階段,我少了一隻手,在平衡或者攀爬一些溪澗時,就會多一點困難,需要多點攀爬的經驗及訓練。」

活動當日,天文台掛起入冬以來首個寒冷天氣警告,市區氣溫約10度,而在等待日出的時候,大帽山山頂的氣溫只有約3度。在寒冷天氣行夜山,張健偉指照明及保暖最重要,「天氣寒冷,衣著上一定要保暖,尤其是頭、手及腳,整個人都要做好保暖。外面要着件風褸,今日很大風,要令風不易帶走體溫」。

張健偉(左)也是傷殘人士,左手傷殘,但不影響他行大部份山路。(張浩維攝)
張健偉表示,在工作或其他方面有壓力、不開心時,行到上山,望住個山,望住個天,望住個海,就不會想起不開心的事。(張浩維攝)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