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揭秘】黑市經濟佔GDP三成 「不會做生意的人是白癡!」
在平壤市內,朝鮮美女梳着經典的長鬈髮,近髮尾位置電曲,髮型精緻,甚至染啡頭髮,突顯溫柔氣質;或是留一頭清爽短髮,硬朗中不失調皮可愛。有的朝鮮女性穿着跟韓國第一美女、女演員金泰希一樣的高跟鞋,展現女人味。她們挽着Dior或Prada手袋,雖然都是冒牌貨,但仍不失時尚。
各種不同風格的美女,走在平壤街頭,扭轉一般人對社會主義國度的樸實刻板印象。今日的朝鮮改革步伐漸寬,樂觀者認為她有可能是下一個實現東亞奇蹟的國家,中產階級增長持續,年輕一代逐漸享受生活。
宋恩星(音譯)對一雙黑色高跟靴「一見鍾情」。這雙高跟靴款式浮誇搶眼,一看便知是進口貨。女孩子通常難以抗拒漂亮的鞋子,即使非常昂貴,宋恩星也忍不住買下來,吸引朋友行注目禮。不過沒多久,她遭自願走到街上監察的「金日成社會主義靑年團」成員攔截,責備穿著不合適;宋恩星認錯,並訛稱已婚,不是青年團監察的對象,始獲放行。
沒有人告訴宋恩星,雙靴有什麼問題,可能只是過於招搖而被留難。事實上,朝鮮政府對國民的外觀時尚雖有嚴格限制,但從沒列明規則,純粹是青年團成員主觀地覺得不妥當。
每5個大學生 1個整容
不過,近年當地政府對時尚的限制開始愈來愈寬鬆。宋恩星指流行的款式易受歡迎;朝鮮人也有他們的時尚品味。過往女性只可穿裙或韓服,近年已可穿褲子。
曾有靑年團成員警告成年女子的頭髮不能太長或太短,最好是剛好可以梳起的長度,早幾年又曾禁止鬈髮;但隨着金正恩的夫人李雪主,以及當地著名女團牡丹峰樂團成員亮相愈加頻密,打扮帶動潮流,朝鮮女士的髮型也變得多樣化。
過往,大部分朝鮮女士都只用簡單護膚產品,但近年開始講究化妝,令中國及韓國入口的高價護膚品及化妝品需求增加。當地政府於2000年開始,在咸興市生產化妝品予高級幹部使用及出口。當地甚至盛行整容,包括簡單的割雙眼皮等,大概每5個大學生,便有一個曾整容。
至於鞋子、手袋等奢侈品需求亦有所提升。設於中國西安、專營朝鮮旅行團的Young Pioneers Tours,負責人Troy Collings指,由著名設計師操刀的產品,在朝鮮非常受歡迎,而且朝鮮人懂得分辨真品與贗品,對潮流趨勢瞭如指掌。只是,大部分人購得贗品已經滿足。
進口熱帶水果 普通市場有售
除了女士消費品,朝鮮人民亦有多日用品款式選擇,例如香蕉或菠蘿等熱帶水果,近年開始在市場有售,朝鮮天氣寒冷,一般水果難以種植,要從中國及其他市場入口。過去熱帶水果是高檔產品,只有高官才能享用,象徵富有。朝鮮人姜先生分享首次吃柑橘的經驗,指在上世紀80年代初吃過這種熱帶水果後,一試難忘。由於不是常常有機會吃到,他便留下果皮向朋友炫耀。這個朝鮮人與韓國人講述食柑故事,對方卻不明白有何特別。不過,2010年起,柑橘在朝鮮普通市場出售,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柑橘是貴價貨,只會在婚宴或生日會上享用。
如今,朝鮮人若家中沒有日本入口的二手單車,以及中國製的電視,會感到羞恥。現代人不能欠缺手機,在朝鮮,手機用戶亦由2008年的1600人,激增至2014年的240萬人,電訊網絡覆蓋範圍更遍佈全國。最特別的是,由於當地汽車愈來愈多,現時平壤市內繁忙時段也會有塞車問題。
有分析認為政府對市場的態度愈趨開放,乃為了顯示領導人金正恩作風現代、開明。這種分析的確不無道理。朝鮮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印象,可能仍停留在經濟疲弱、連年饑荒的時代,還以為是中國的「窮親戚」。實情是朝鮮自金正恩掌權至今的四年多以來,經濟上改革已達至開始能自強自立的地步,而金正恩亦會繼續在不脫離社會主義大框架情況下,繼續推行改革政策。
擺脫饑荒或變「東亞奇蹟」
近年朝鮮有個說法:「除了貓的角,任何東西都可以買到。」意指只要實際存在的貨物,國民都可以在市場搜購。20、30年前,當地人很難想像市場充滿各式各樣的物品,更莫說有餘裕講究潮流喜好。今天的80、90後不再信奉共產主義,甚至大膽高呼「金錢等於權力」,擁抱市場經濟。
事實上,朝鮮國內市場經濟的氣息漸濃,比如各種集市紛紛湧現,朝鮮中央銀行亦設立了不少地方銀行,平壤甚至已出現自動提款機,都反映朝鮮市場經濟發展方興未艾。今年初,地鐵站更加開始出現小賣店,是市場化的一大訊號。維也納大學東亞經濟及社會學教授弗蘭克(Rüdiger Frank)指,朝鮮是極有可能製造出下一個東亞奇蹟的國家,國內的中產階級增長持續,在經濟上,金正恩已開始擁有自信。
「大家都叫那些不會做生意的人為白癡。」金相恩(音譯)回顧在朝鮮的日子。32歲的金相恩於2009年離開朝鮮,1994至1998年朝鮮大饑荒期間,他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是所謂的「集市一代」。大饑荒令朝鮮計劃經濟瀕臨崩潰,民眾開始在市場交易,當時正值成長期、甚至還未出生的一代人,見證市場經濟體系發展,年紀輕輕便學習參與商業活動,體驗社會及經濟改變,他們也慢慢接觸資本主義,擴闊眼界。
集市一代:對黨忠心不飽肚
金相恩說:「金錢等於權力,我們這一代人都有這種思想。」金相恩說他也曾參與市場交易,在家鄉咸鏡南道端川市經營香煙批發。「對黨忠心不會飽肚,但做生意就可以。」他又指做生意對他們這一代,是非常普通的事。
改變更可展現在他們用字上。到訪新義州市的市場,小販會在攤檔後叫賣「老闆,你好!」「老闆」是當地「潮語」,實行社會主義多年的朝鮮,只有極少私營企業,也沒有所謂的「老闆」概念。雖然這二字與我們一般的理解稍有不同,朝鮮人稱別人為「老闆」,與我們稱呼別人為帥哥美女沒分別,目的是透過讚美吸引別人注意,由此可見,資本主義已經日漸滲入朝鮮各階層。
朝鮮半島在二戰後分裂為兩個國家,三八線以北的朝鮮在前蘇聯及中國支持下,實行計劃經濟,在1970年代經濟增長更曾一度超越南面的韓國。當地多年來禁止私有財產,更沒有做生意的概念。
然而,隨着蘇聯解體、中國又受國際制裁而自顧不暇,朝鮮政府失去支援,沒有資金購買糧食及肥料,國內糧食產量大跌,估計在1994年至1998年期間,有24萬至350萬人餓死或因營養不良而病死。饑荒令民眾知道,要生存不能單靠政府配給,更要用自己方式種植糧食及交易換取生活所需,黑市買賣逐應運而生。
黑市經濟:貢獻GDP逾三成
朝鮮經濟增長,應歸功於私營經濟的興起。雖然名義上,當地私營經濟活動是非法的,但實際上,此法例從來沒有真正實踐。朝鮮其實已擁有私營的礦山、卡車公司及煉油廠。據估計,目前朝鮮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有三成至五成是這些私營企業所的貢獻。
「集市一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協助朝鮮難民的國際組織「自由在朝鮮」研究主管朴石吉(Sokeel Park)表示,這代人佔朝鮮總人口約25%,將會在未來10至20年成為改變國家的最大動力。
朴石吉形容這代人是「天生的資本主義者」,透過接觸韓國及其他外國媒體,新生代更具國際視野,並不如父輩保守,與官方理想的年輕人,形象差異大,為朝鮮政權穩定帶來長遠的挑戰。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