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土紛爭在餐桌融和 俄羅斯與前蘇聯加盟國分離從來不易
Lana來自哈薩克、卻是俄羅斯俱樂部(Russian Club)香港分部的董事會成員,她在中環荷李活道、由來自烏克蘭姐妹主理的Dacha餐廳,接受《香港01》的訪問。在俄羅斯俱樂部,像Lana一樣背景「複雜」的人不少,印證各個前蘇聯國家之間的藕斷絲連的關係。
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分裂成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等15個國家則獨立,過去26年多以來,俄羅斯與周邊國家有甜密溫馨的時候,也有關係中的低潮期,正如來自不同國家、卻聚首於俄羅斯俱樂部的成員所言,前蘇聯加盟國家與蘇聯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與語言,卻也在分裂後各自找出頭上的一片天。
根據俄羅斯俱樂部(Russian Club)香港分部的網站,俱樂部的成員大部份來自前蘇聯加盟國,也有熱愛俄羅斯文化或語言的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的Marina表示,俱樂部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不過主要是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及哈薩克,也有其他說俄語的人。三名接受訪問的董事會成員Marina、Julia及Lana,就充份體現俄羅斯俱樂部的「多國背景」:Marina父親是烏克蘭人,她自己則生於白俄羅斯,後來舉家搬到烏克蘭,再去到俄羅斯:「我持俄羅斯護照,不過我是半俄羅斯半烏克蘭人。」Julia是俄羅斯人,Lana則是哈薩克人。
相同歷史、教育、文化、語言
雖然各人有不同背景,但Lana認為前蘇聯國家仍有不少相同之處:「我們有共同的背景,如果你看看我們的歷史,我們有相同的教育,特別是在歷史及文學一方面;我們以同一方式教養,即前蘇聯的方式。」Lana指自己的父母與Marina和Julia的父母一樣都是接受那一套的教學方式,更提到以前的學生會戴襟章和圍巾,這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象徵。
又例如社交文化,Marina說:「我們都尊重家人和朋友。我們從不空着手到朋友的家,我們必會帶上禮物。」她說禮物可能是酒、可能是花,有時可能是現金,但絕對會帶上禮物。女士們也會預期男士送花,不單是交往時,就算婚後也不時送花,以表心意。
除了教育和文化,語言也是一個種族的象徵,Lana說:「我們說同一種語言,不論走到哪裏,都會找到與你說同一語言的社群。」不過Lana亦指,隨着前蘇聯解體,各國有不同的語言政策,部份國家的「90後」可能已不會俄語。
蘇聯解體後各國更強調本土文化
以哈薩克為例,現時當地的官方語言為哈薩克文,但據知大部份人私下溝通仍使用俄語。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去年宣布哈薩克文從西里爾字母(Cyrillic)改為拉丁字母,國家英文名稱亦放棄跟隨俄文使用西里爾字母,由Kazakhstan,改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Qazaqstan。今年2月納扎爾巴耶夫再修改哈薩克字母的寫法,指去年頒布的哈薩克字母實用性不高。納扎爾巴耶夫的意圖相當明顯,就是抺掉曾受俄國支配多年的歷史。
Lana指,獨立後的哈薩克人,變得更喜歡傳統,民族主義感覺強烈,會更多的了解哈薩克本土的歷史、政治等等。
國土變小了 文化多元了
至於前蘇聯解體後有何不同,Julia立刻笑道:「變小了。」繼承前蘇聯大部份國土的俄羅斯,面積雖然變少了,但仍全球陸地面積的八份之一,國土橫跨歐洲與亞洲,由東部邊界到西部邊界足足有9000公里,為全球最大國家。
正正因為前蘇聯是一個如此大的國家,當中有不同的民族,互相了解成為和平共處的重要一步。Marina指,前蘇聯時代的教育會讓不同民族認識不同文化,反而現在各獨立國家花更多時間去了解自己的文化。
就像訪問期間放在桌上的俄羅斯麵包圈,他們也有不同的吃法。俄羅斯麵包圈外形與味道都與香港的經典零食「水泡餅」相似,但比水泡餅要硬。記者試吃時一下子咬不開,Lana指導記者先用手捏碎,才把小小一塊放進口內品嚐;但Marina對此表現驚訝,說不會這樣吃,只會用牙咬開。
曾經是同一個制度、同一種文化,如今成為各自獨立發展的國家,在俄羅斯與比鄰國家較勁之際,文化上卻有着不能否定的聯繫。正如在訪問的場所Dacha餐廳,老闆是兩位來自烏克蘭的姐妹Oksana和Olena,提供的卻是東歐菜式,來自俄羅斯的Marina及Julia,以及來自哈薩克的Lana,都說要吃家鄉菜必會到Dacha。Dacha負責人Olena一句「將各國在餐桌上融和(United those countries on the table)」,則挑明了前蘇聯國家之間既親密又疏離的關係。
想知道更多俄羅斯的大小事,《香港01》記者實地報道,請留意: 【俄國大選2018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