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溫柔力量無畏懼 方濟各訪緬甸卻遇難題 羅興亞一字說不得?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雖然只是宗教領袖,但事事關心,在政冶舞台身影處處,不論是美國與古巴關係正常化,還是緬甸羅興亞人被壓迫,都總看到他開腔發表意思甚至實質參與。
有人說方濟各是和平使者,他下周一(27日)會走進風眼,到緬甸及孟加拉當「和事佬」,並與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及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預計會商討羅興亞人事件。

在聖誕節來臨之前,方濟各忙着出訪緬甸及孟加拉,他周二(28日)會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與昂山素姬會面;在兩日後,便會與敏昂萊在仰光的教堂住所會面。緬甸樞機主教貌波(Charles Maung Bo)說這趟行程,將會是方濟各自2013年上任以來其中一個最敏感外訪。

方濟各此行算是走進風眼,他之後亦會轉飛孟加拉,在當地首都達卡一個跨宗教場合與羅興亞難民會面。屆時羅與亞難民或會向方濟各講述自己的經歷。

羅興亞人事件在國際間鬧得熱烘烘,不管國際間多少人權組織為羅興亞人發聲,但似乎未能為軍方帶來壓力。緬甸軍方指縱火燒屋的是羅興亞武裝分子;而昂山素姬亦小心翼翼,盡量避免使用「羅興亞人」這個字,多以若開邦的穆斯林來稱呼這群受壓迫的一群,她被批評立場與軍方同出一轍,不願承認這一群人的身分,事件的背後是難解的族群紛爭。方濟各欲憑藉自己一鼓溫柔力量,走入這場國際風波。

方濟各11月27日會到緬甸及孟加拉當「和事佬」,並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及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 (路透社)

羅興亞人問題棘手,國際輿論不斷施加壓力,聯合國譴責緬甸政府有系統地襲擊羅興亞人,有如「教科書式」的種族屠殺;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亦指責緬甸政府進行「種族清洗」,惟輿論壓力未有帶來改變。

對於出訪的教宗來說,此行甚為艱難。緬甸篤信佛教,穆斯林民眾只佔少數,天教教教徒則更少,全國有共5100萬人,約70萬人是天主教徒,令他難以發揮在宗教上的影響力。

羅興亞人問題,令昂山素姬飽受歐美責難。(資料圖片)

方濟各訪緬遇兩難

起行前,昂山素姬面對的難題亦卻考起了教宗,究竟要不要稱呼若開邦被壓迫的穆斯林作羅興亞人?在軍方握緊實權的情況下,「羅興亞人」這字是一個忌諱,緬甸政府一直未有承認這群人的身份,昂山素姬亦避免使用,不斷遭受到國際輿論抨擊。

方濟各基於人道立場應要道出「羅興亞人」這字。他早前亦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發表演說,指「我們在羅興亞的弟兄正受到迫害」,他在2月時指,羅興亞社群只想保存他們的文化及伊斯蘭信仰,卻要被折磨和被殺。方濟各此前並無忌諱,屢次為他們開腔。

近期緬甸爆發羅興亞人危機,身為和平獎得主的昂山素姬沒開腔譴責軍方,成為外界批評對象。(路透社)

天主教聲音勸止教宗用「羅興亞人」

惟是次出訪前,天主教及國際間均有聲音勸告方濟各不要用「羅興亞人」這字,緬甸樞機主教貌波和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Kofi Annan)均因為此事在政治上過於敏感而勸止方濟各。知名美國作家兼神父里斯(Thomas Reese)道出了教宗的兩難:「他是次出訪面臨的風險是,要麼損害自己的道德威信,要麼是讓緬甸的基督徒陷入險境。」

方濟各在2015年亦曾因措辭而觸怒土耳其,他指二十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規模殺害亞美尼亞人是種族滅絕,這言論於土耳其來說實在不可接受,結果引發一場外交風波。土耳其一直否認曾發生屠殺事件,批評教宗言論偏離史實,即時召回駐梵蒂岡大使抗議。

梵蒂岡發言人伯克賽義德(Greg Burkesaid)指教宗需要認真聽取建議,但強調「這並非禁字」。

自8月25日緬甸軍方進駐西南部若開邦,對羅興亞人武裝組織展開軍事行動以來,大批羅興亞人逃離家園,超過60萬名羅興亞難民逃往鄰國孟加拉。聯合國安理會周一(6日)一致通過主席聲明,譴責緬甸若開邦近月的暴力事件,圖中的羅興亞小童在逃離若開邦時受傷,身上留下一條長長的疤痕。(路透社)

教宗愛過問世事? 歷任人物熱衷政治程度不一

其實教宗一職公務繁重,除了是天主教會和羅馬主教的首腦外,還是梵蒂岡的領導人。除了處理教廷事務外,還會與多國元首會晤,與180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教宗的職責橫跨宗教及政治,然而歷任教宗在國際政治的熱衷程度不一。已故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被稱作「自由戰士」,在上世紀後期冷戰結束時於國際舞台佔據重要位置。繼任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則被稱為「綠色教宗」,尤其關注全球暖化的問題。

雖然近代教宗積極走上國際政治大舞台,但外界認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未能延續若望保祿二世的政治影響力。來自共產國家波蘭的若望保祿二世,在冷戰這個大環境下,當上了教宗,引起了國際哄動。不過正正是因為他波蘭人的身份,讓他有機會促使冷戰結束。在1979年,他到波蘭發表演說,一句「你們不要害怕」激起千層浪,激發起當地人組織了反共的群眾運動團結工聯(Solidarity),觸發起東歐共產政權崩倒波瀾的「蘇東波」。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曾說過,如果沒有若望保祿二世,鐵幕便不會倒下。

本篤十六世則被稱為「綠色教宗」尤其關注環境問題。(VCG)

曼德拉曾指 人生受若望保祿二世啟發

若望保祿二世更調停智利與阿根廷之間的領土糾紛,讓兩國在 1984年在梵蒂岡簽署友善和平協定。他又向智利獨裁者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施壓,要求他容許民主統治,連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亦言受到這位教宗啓發。

拉任的本篤十六世則被稱為「綠色教宗」尤其關注環境問題,他宣傳可再生能源,又呼籲天主教徒與大自然親密交融,在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舉行前便呼籲各國領袖共同合作。他更身體力行在聖伯多祿大殿南方的保祿六世大廳屋頂上,裝上一萬片太陽能板以節省能源。

方濟各到各地充當「和事佬」調停紛爭絕非易事,最成功的要數教宗促進美國及古巴關係正常化。(VCG)

本篤十六世年事已高 不愛出訪愛寫書

惟在國際政治上,外界認為本篤十六世不及若望保祿二世般活躍。若望保祿二世在就任教宗的27年生涯中出訪104次到意大利以外的國家,但本篤十六世在位近8年僅出訪24次。美國神父里斯指,「本篤十六世難以媲美更為活躍的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性格)較害羞,他不是演員,比起外出他更喜歡寫書和發聖諭,而且他當選教宗時年事已高,亦令他看起來被比下去了。」

教庭在美古關係正常化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方濟各在2016年2月到古巴與領袖勞爾會面。(VCG)

方濟各協助促美古關係正常化

現屆教宗方濟各頻頻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出現,例如當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在今年與哥倫比亞游擊隊革命武裝力量(FARC)簽下歷史性的停火協議,本應是大團圓結局,惟滿手鮮血的武裝份子,搖身一變成為政客,令民眾對和約頗有微言。於是教宗遠赴哥倫比亞,明言要鞏固雙方來之不易的和平,就連敘利亞問題,教宗亦有涉足,他在2013年去信俄羅斯總統普京,呼籲世界領袖及美國停止當地的軍事干預。

方濟各到各地充當「和事佬」調停紛爭絕非易事,最成功的要數教宗促成美國及古巴關係正常化。古巴距離美國本土僅約145公里,自從冷戰起這兩國對立半個世紀。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後,兩國關係迎來轉機,他亦有意與古巴和好、恢復邦交關係,教宗便幫忙推了一把。

美國官員指自2013年6月起,美國便派人與古巴進行秘密談判,教廷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促使兩方談判,他曾寫信予奧巴馬及古巴總統勞爾(Raul Castro),促使兩人結束兩國長達半世紀的對峙,又邀請兩國代表團赴梵蒂岡,讓雙方能有一個對話的場地。奧巴馬說:「方濟各是道德榜樣,他向世界展示事件應該是如何,而非僅只簡單舒服地身處於目前的世界。」

究竟方濟各的一鼓溫柔力量,能否為今次羅興亞人事件帶來轉機?